吳宏業
(龍巖市新羅區林業局,福建 龍巖 364000)
苦竹(PleioblastusamarusKengf.)屬禾本科苦竹屬[1~3],地下莖為側出叢莖,復軸混生,既有橫走地下竹鞭,又有密集簇生的竹叢,是新羅區優良的鄉土竹種資源,苦竹的主要產品苦筍,口味清香微苦,清爽回甜,特別是其特有的粗纖維、豐富的微量元素以及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被認為是最佳的綠色食品。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苦筍味苦甘寒,主治不睡、去面目及舌上熱黃,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熱氣、益氣力、利尿、下氣化痰,理風熱腳氣,治出汗后傷風失音”,可見苦筍是藥食俱佳的珍稀竹筍[4]??嘀穸拡皂g、彈性強,還可供編織,制作樂器笛子等,用途十分廣泛[5]。為了研究苦竹在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的生長規律,連續4年對設置的樣地內不同生長期苦竹進行施肥對比試驗,現將試驗結果整理分析如下。
試驗地設于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雁石鎮巖星村,東經117°7′,北緯25°16′,平均海拔450 m,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9.8 ℃,年平均降雨量1587 mm,平均相對濕度為75%,試驗地設于山林中下部,坡度25°,土壤立地等級為Ⅱ級[6,7]。新羅區境域四周為海拔800多m的群山環抱,境內山巒疊嶂,山嶺與河谷相間,西北、東南部較高,逐漸向東北、中部傾斜,平均海拔685 m[8]。竹木資源主要種類有杉木、松木、苦竹、毛竹和闊葉林等,林木蓄積量1035萬m3[9~11];工業速生用材林基地10萬畝,竹林面積47萬畝,年可采伐量600萬支[12~15]。
在本次試驗中,共設置5塊試驗地,但5塊試驗地的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等立地條件都完全一致,5塊試驗地采取不同的施肥處理措施。5塊試驗地苦竹都是人工種植,苦竹的品種、種植密度保持一致。
通過設置5塊20 m×20 m試驗樣地,樣地周邊保留5 m寬的保護帶后開挖隔離溝(溝寬50 cm、溝深60 cm)隔開,在樣地里進行施肥對比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重復3次。施肥前對各樣地進行清除雜草和灌木作業,防止雜草與苦竹競爭養分。
沿等高線每隔3 m開挖施肥溝,溝深20 cm,溝寬15 cm,施肥后即覆土。調查方式:2017年起連續4年對各樣地出筍量進行現場稱重,年末采用小樣園調查法量測并推算全林和砍伐竹的胸徑和竹高。
A地塊每年3月施肥(發筍期)、B地塊每年6月施肥(長竹與竹鞭)、C地塊每年9月施肥(孕筍期),D地塊每年3月、6月、9月分別施肥,對照樣地CK不施肥。試驗從2017年起開始實施,連續四年對各試驗地塊進行撫育管理,并跟蹤調查苦竹的各項生長指標,包括立竹數、胸徑、樹高和產筍量等。
在施肥處理中,氮肥采用尿素(N46%)、磷肥采用過磷酸鈣(P2O514%)、鉀肥采用氯化鉀(K2O56%)。
為了獲得較好的撫育效果,對各試驗地進行科學的施肥處理,具體施肥處理標準見表1所示。

表1 苦竹施肥試驗各處理的施肥水平 kg/hm2
通過連續幾年的施肥撫育處理,與不施肥處理的苦竹林進行對比分析,并跟蹤測量記錄苦竹各項生長指標,主要包含苦竹的立竹數、平均胸徑和平均竹高等,利用統計分析軟件,對獲取的數據進行篩選,修正異常數據,并對所有生長數據進行定量化分析,具體分析結果如下。
如表2所示,在不同的處理水平下,不同地塊苦竹林的生長情況各不相同。在不經過任何施肥處理的生長表現中,胸徑生長量為0.6 cm,生長過程相對比較緩慢。在5種施肥處理水平下,各試驗地塊苦竹生長情況也各不相同,其中在平均胸徑增長上,A(2.9)>B(2.3)>D(2.2)>C(1.8),A施肥水平下,苦竹胸徑生長量最大,達到了2.9 cm,B施肥水平次之,達到了2.3 cm,D施肥水平為2.2 cm,C施肥水平下生長量最小,僅為1.8 cm,但是也遠遠大于沒有施肥水平下的生長量。

表2 不同處理的苦林生長狀況
在不同的處理水平下,不同地塊苦竹林的生長情況各不相同。在不經過任何施肥處理的生長表現中,竹高生長量為0.8 cm,生長過程相對比較緩慢。在5種施肥處理水平下,各試驗地塊苦竹生長情況也各不相同,在平均竹高的生長表現中,A(2.7)>B(2.3)>D(2.3)>C(1.6),A施肥水平下,苦竹竹高生長量最大,達到了2.7 cm,B施肥和D施肥水平次之,達到了2.3 cm,C施肥水平下生長量最小,僅為1.6 cm,但是也遠遠大于沒有施肥水平下的竹高生長量。
如表3所示,在不同的處理水平下,不同地塊苦竹林產筍情況各不相同。在不經過任何施肥處理的生長表現中,產筍量為120 kg/hm2,產量非常低。在5種施肥處理水平下,各試驗地塊苦竹產筍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具體如下所示:C(9750 kg/hm2)>D(9300 kg/hm2)>A(9000 kg/hm2)>B(7800 kg/hm2)。

表3 不同處理的苦竹產筍量比較
通過連續的跟蹤施肥試驗,獲取了大量苦竹生長表現和產筍表現數據,對苦竹林經營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和價值。
(1)通過施肥試驗發現,不施肥情況下,苦竹生長表現和產筍表現均要差于施肥表現(A、B、C、D施肥水平),因此苦竹的生產經營需要采取科學的施肥管理措施,促進苦竹的快速生長,為苦竹產業的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2)在不同生長期和施肥水平下,苦竹的胸徑生長表現各不相同,A(2.9)>B(2.3)>D(2.2)>C(1.8),A施肥水平下的胸徑增長量最大,C施肥水平下的胸徑生長量最小。
(3)在不同生長期和施肥水平下,苦竹的竹高生長表現各不相同,A(2.7)>B(2.3)>D(2.3)>C(1.6),A施肥水平下的竹高增長量最大,C施肥水平下的竹高生長量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