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靜,付業勤
(1.海南師范大學 旅游學院,海南 海口 571158;2.三亞理工職業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將核心素養先進教育理念引入旅游專業本科教育領域,指導面臨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發展機遇的海南旅游本科教育思維變革、模式升級,在明確界定旅游本科核心素養的概念內涵、理論基礎、政策與產業需求、國內外經驗的基礎上,構建適應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發展的旅游本科核心素養評價體系并實證研究,發現海南旅游本科核心素養存在的問題,提出旅游本科核心素養培育的主要程序、方法與策略,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旅游本科核心素養構建與培育體系,夯實了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理論基礎,豐富了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養與課程教學的研究內容,為我國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改革和國際化發展提供經驗。
(1)政府層面。構建和培養旅游本科層次人才核心素養,符合國家“教育改革與發展”“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要求,滿足海南在自由貿易港背景下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需要,也是新時代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必然要求。
(2)行業層面。旅游專業本科生作為旅游行業中的高級人才,具有較高的旅游專業核心素養,有助于滿足用人單位不同崗位的多元化需求,實現學生在旅游行業高比例、高停留、高職位和高發展就業,促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3)高校層面。以核心素養為抓手,指導旅游本科人才培養、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有利于擺脫旅游本科教育辦學特色缺乏、學科基礎薄弱、課程體系不合理、人才培養與現實需求脫節等問題,切實提高旅游本科教學質量、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能力,實現學科永續發展。
(4)學生層面。培養提升旅游本科核心素養,有助于學生明確旅游行業的核心要求和發展空間,從入學伊始就明確發展目標,通過四年的學習、研究和實踐,掌握在旅游行業就業創業、終身發展必需的核心理念、必備知識、關鍵技能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持續競爭力。
(1)核心素養緣起。核心素養源自對“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教育本質問題的追問[1]。面對知識經濟主導、經濟全球化深入、互聯網全面普及與社會跨界交叉的大背景[2],傳統的知識(Knowledge)、態度(Attitudes)、能力(Ability)、技能(Skill)和知能(Literacy)等概念,已無法回應教育的本質和目標。“素養”同時涵蓋“知識”“能力”“態度”“價值觀”等范疇,并從“關鍵”“核心”角度論證,“核心素養”(Core literacy)成為教育新目標。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洲聯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的影響下,核心素養受到各國重視并成為教育與課程改革的核心[1]。2014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將學生核心素養體系構建作為推進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引發核心素養研究熱潮。2016年教育部委托北京師范大學研制《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我國各階段教育人才培養、課程教學、教學管理、師資建設和教學評價提供了方向指引。
(2)核心素養概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美國、英格蘭、蘇格蘭、法國、德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韓國、新加坡、日本和我國香港、臺灣等國家地區和組織都對核心素養進行了定義[1,3]。其中,歐盟的核心素養概念最具代表性,即個人自我實現、社會融入、就業等活動所需要知識、技能與態度等的組合[1]。核心素養是公民需要具備的關鍵少數高級行為能力,是知識、技能與態度的統合[4],從學習結果的角度界定未來社會所需的人才形象[5]。
(3)核心素養意義。核心素養是課程改革的DNA[6],連接了宏觀教育理念與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黨的教育方針通過核心素養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可用、教育工作者可理解的要求,貫穿到各學段、各學科,指導人才培養[7]。核心素養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引領課程改革“內涵式”發展的頂層設計[3]。
(4)核心素養構成。主要由機構和個人兩類主體編制。機構編制的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核心素養的界定與遴選:行動綱要”框架、美國“創建美國21世紀技能聯盟”框架、歐盟“終身學習核心素養:歐洲參考”框架、澳大利亞“菲恩審議”框架、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中國香港“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框架等[8~10]。學者提出的核心素養構成,例如系統思維、預測能力、規范能力、策略能力、人際交往能力[11],學科思維、學科方法、情感態度、基礎知識、基本技能[3],批判思維、創新能力、合作能力、文化素養、信息素養[12];本科國際化人才的中國心(社會責任、國家認同、身心健康),國際觀(國際理解、人文底蘊、審美情趣),競爭力(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實踐創新)[13]。
(5)核心素養評價。包括實務性評價和研究性評價兩類。一是教師以考核教育效果為目的的實務性評價,如學校學習、社會實踐、家庭學習和網絡學習4種學習過程評價[14],中小學學生[15]和本科生[16]的學習效果評價,知識、能力與情景評價[17],考試命題評價[18]。二是研究者進行的以各相關主體為調查對象了解學生核心素養現狀和感知情況的研究性評價。以學生為調查對象,社會素養、信息素養、人際素養、學習素養4個維度17個指標的評價體系[19];以專家為調查對象,職業理想、職業人格、職業意識、職業關鍵能力4個維度27個指標的表現程度5點量表評價[20]等。
(6)核心素養培育。主要手段和措施包括課程改革、教學實踐、教育評價[7];重塑人才培養理念、提升知識創新能力、大學教學組織再造、學習與教學評價改革、創新課程結構和內容[21];課程標準改革、課程實施、教師培訓、考試評價[22];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23];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教學方式[24];課程改革、師資隊伍、學習投入、評價改革、校企合作[25];課堂教學改革、提高師資水平、學生個性化培養、拓展學生視野、推進雙創教育、優化教學環境[26]。
(7)旅游本科教育。一是基礎理論研究。包括旅游教育與學科建設[27]、旅游教育的基本現狀[28]、概念內涵、功能目標、系統構建、發展歷史[29]等。二是國際經驗研究。借鑒境外國家地區經驗的比較借鑒研究[30、31]。三是人才培養。包括人才培養的理念[32]、目標[33]、模式[34]與方案[33]。四是課程教材師資。課程改革與建設[35]、課程設置與優化[36]、師資隊伍[37]。五是教育教學方法。如課堂教學方法[38]、實踐教學[39]、產學研一體化[40]等。
針對旅游本科核心素養構建和培育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選取了與研究問題匹配的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對搜集到的國內外核心素養和旅游本科教育相關文獻進行分類和解析,掌握國內外核心素養和旅游本科教育情況,提煉研究框架,對核心素養概念、意義、特征和構成要素等相關概念進行辨析和明確,同時梳理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以奠定本研究的基礎。
(2)實地調查法。通過走訪政府和企業,了解國家高等教育、地區發展政策特別是自由貿易港背景下的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發展政策。把握在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中,國家政策和旅游市場對旅游本科核心素養的全新要求,為問卷設計做準備。
(3)問卷調查法。設計問卷調查旅游專業本科生的素養具備情況,選取樣本進行數據統計分析,以期掌握旅游本科核心素養的教育現狀和學生學習情況。
(4)訪問調查法。借高校資源之便,對旅游本科教育研究領域專家進行深度訪談,發現旅游本科核心素養教育的優勢與不足,提出適應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發展的旅游本科核心素養培育體系。
第一,明確適應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發展的旅游本科核心素養研究的意義價值、內核外延、范疇邊界和理論基礎等基本問題。第二,分析旅游本科核心素養構建和培育的時代背景和環境因素,把握在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下,國家政策和旅游市場對旅游本科核心素養的全新要求。第三,從國家和省域兩個不同角度了解本科這一最重要的旅游類中高級層次人才的核心素養現狀。第四,為旅游類人才的核心素養培育以及旅游本科教育,提供教育理念、培養模式、課程建設、教學設計等方面的借鑒參考。第五,系統構建旅游本科核心素養的內容要素體系和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實證研究,為培育方法和策略設計提供科學依據。第六,提出一套具有前瞻性、系統性和針對性的旅游本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理念、發展模式、實現路徑和具體對策。
采用規范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結合、宏觀環境與具體領域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評價結合的多元研究方法,解決適應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發展的旅游本科核心素養的理論構建、調查評價與對策研究問題。研究框架與技術路線見圖1。

圖1 研究框架與技術路線
(1)旅游本科核心素養的基礎研究。對旅游本科核心素養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研究目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理論基礎等問題進行明確,對核心素養和旅游本科核心素養的概念、意義、特征和構成要素等進行分析。
(2)旅游本科核心素養的環境研究。分析國家教育政策、國際教育競爭、海南自由貿易港和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等政策和形勢對旅游本科核心素養的政策需求;分析在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下海南中高層旅游人才的類型、崗位、數量、質量和主要問題,掌握旅游核心素養教育的市場需求。
(3)旅游本科核心素養的現狀研究。分析我國和海南旅游本科核心素養教育的現狀,重點了解辦學院校、院校層次、師資隊伍、人才培養、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研究水平、學生需求偏好和畢業生勝任力等,發現旅游本科核心素養教育的優勢與不足。
(4)旅游本科核心素養的經驗研究。選取美國、歐洲、新加坡、澳大利亞和中國香港等核心素養教育和旅游專業教育先進國家或地區的典型案例進行剖析和比較研究,獲得可供借鑒的經驗和啟示。
(5)旅游本科核心素養的構建研究。構建適應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發展的旅游本科核心素養構成體系,并對各項內容篩選、提煉、標準化,形成可供測量研究所用的旅游本科核心素養評價指標體系,將政府、企業、學校、教師和學生等主體作為調查對象,進行綜合評價,揭示旅游本科核心素養存在的問題。
(6)旅游本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研究。提出適應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發展的旅游本科核心素養培育體系,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本科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教育特色、教學條件、師資隊伍、教育內容、人才培養、教學課程、教學設計、學習目標、學習方式、教學評價、質量保障和配套措施等。
(1)耦合與適應性問題。如何實現核心素養理念與旅游本科教育的耦合,與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需求適應,構建適應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發展的旅游本科核心素養概念體系與內容要素體系。
(2)核心素養評價問題。如何從評價原則、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指標、評價方法等方面,構建適應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發展的旅游本科核心素養評價體系,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性、評價內容的全面性、評價方法科學性和評價結果可靠性。
(3)核心素養培育問題。如何在核心素養培育體系設計和對策研究中,汲取核心素養理念在基礎教育中的精華,如何讓STEAM教育對接核心素養教育并為旅游本科教育所用,如何讓旅游本科核心素養教育適應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發展需求、如何適應文旅融合的發展趨勢。
(1)開展入學教育。以適應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發展的旅游本科核心素養標準和培育模式,解答大一新生對旅游類學科就業前景、培養目標和課程內容等疑惑,使學生較早確立大學四年學習目標和未來職業發展目標。
(2)完善培養方案。以適應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發展的旅游本科核心素養構成與培育標準,指導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確立本科階段的通識課程、基礎課程、核心課程、拓展課程和實踐實訓課程與環節,指導校企合作、國際化合作辦學開展。
(3)支持課堂教學。以適應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發展的旅游本科核心素養構成與培育標準,指導旅游本科具體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以及相關的精品課程建設、在線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等活動。
(4)促進課外拓展。以適應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發展的旅游本科核心素養構成與培育標準,指導學生課程見習、三級實習、科研創新、創業實踐、考研升學、畢業論文寫作等課外素質拓展活動。
(1)以資官方決策。為教育主管部門制訂旅游本科教學質量優化、課程改革推進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等決策提供依據;為旅游主管部門制訂旅游教育提升、政產學研合作、旅游行業培訓和高級人才引進等工作提供參考。
(2)指導企業實踐。為旅游、酒店、會展、郵輪和文化創意等旅游企業的實習管理、人才招聘、對外引進、人才甄選、生涯管理和培訓管理等活動提供指導。
(3)提供教學參考。為海南高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管理、旅游教育以及相關旅游外語、文化產業管理、健康產業管理等專業,在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發展下的人才培養、課程改革、學科建設和行業培訓等,提供理論指導和方案參考。
(4)實現學術積累。通過實地調研、學術交流、論文發表、標準制訂、報告發布和成果提交等科研活動,拓展本科層次核心素養教育和旅游本科教育的研究領域、增加研究積累、擴大學術影響。
(1)理念更新。適應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發展新要求,探索信息化、智能化、國際化、跨界融合等因素對旅游本科人才培養的影響,從人才培養的供給側進行改革,提升旅游本科人才的全面發展、職場適應、社會融入和終身學習等素養。
(2)模式升級。在核心素養理論指導下、吸取國內外經驗,升級傳統的旅游本科人才培養和課程建設模式,構建適應面向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發展的旅游本科核心素養的構成模式、評價模式和培育模式。
(3)標準制訂。形成旅游本科核心素養構成標準、評價標準和培育標準,實現旅游本科核心素養的全過程、全方位、全環節、全要素培育和標準化、科學化、系統化操作。
(4)框架構建。構建適應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發展的旅游本科核心素養構成、評價與培育的理論框架,具有理論性、創造性、操作性、可移植性和可推廣性。
(1)研究視角。以核心素養理論為指導,追溯旅游本科教育的本源,解決長期以來旅游本科教育與行業發展、市場需求脫節問題,提出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發展下的旅游本科教育的新目標與新模式。
(2)研究框架。以政府、企業、學校、教師和學生等多主體評價意見為依據,系統構建旅游本科核心素養的構成、評價和培育體系,為旅游本科教育轉型升級提供全新理論與方法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