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強
摘要: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的最好寫照,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它感染著一代代中國人不斷提升自身修養,詮釋著對“善”的執著。身為農科院校,沈陽工學院生命工程學院立足自身學院學科優勢和撫順市地理位置優勢,組建科技支農服務隊。深入撫順市周邊農村區域,開展支農、助農、惠農志愿活動,加強對新時代大學生思想的引領,通過志愿服務踐行雷鋒精神,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工作思路。
關鍵詞:雷鋒精神 科技支農 志愿服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學習雷鋒精神,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多次作出指示:“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我們既要學習雷鋒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將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在總結18年所取得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任務,并將雷鋒和志愿服務寫進《綱要》,加以闡述。學雷鋒與志愿服務二者之間有緊密的聯系,學雷鋒就是要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以雷鋒精神引領志愿服務。
1.科技支農志愿活動背景
農業是民生之本,2004年至2020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7年以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發布,著重強調了“三農”問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所占據的比重之重。發展好、解決好農村問題,農民問題,農業問題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扎實推進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的根本途徑。
為了響應政府“建設美麗鄉村”的號召,沈陽工學院生命工程學院立足學院學科優勢,建立了一支由專業教師和在校學生共同參與的科技支農服務隊。生命工程學院將志愿服務與學生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文化研究緊密結合,深入田間地頭、動物養殖場所等開展科技支農、科技助農活動,服務沈撫經濟開發區經濟建設,助力新時代鄉村振興發展。
2.科技支農實施過程
2.1生命工程學院師生組建科技支農服務團隊
根據《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促進農村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生命工程學院充分發揮自身學科優勢,組建11名省級科技特派員教師為主,優秀大學在校生為輔的科技支農服務團隊,相關學科教授參與指導開展工作。11名省級特派員涵蓋食品、農業、畜牧業等領域,根據需求對接撫順市木齊鎮等10個鄉鎮。
2.2團隊深入實地,開展支農、助農、惠農活動
(1)科技支農團隊赴新賓縣永陵鎮那家林場調研
生命工程學院組織教師前往那家林場調研山區林地生態與林下經濟發展情況。通過為期兩天的調研活動,團隊發現那家林場在發展林下中草藥種植方向具有獨特的優勢,尤其是林下參,已經成為撫順市農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靈芝和桑黃在這里也有很高的品質。促進林下產業可持續發展,可以增加農民收入,對建設美麗鄉村,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2)科技支農團隊赴南口前鎮暖泉子村、洼子伙洛村開展科技志愿服務
服務隊深入兩村,為當地帶去了現代農業專業書籍,并且考察當地葡萄種植基地、蘋果種植園以及南果梨種植園,就品種選擇、果樹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主要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為果農進行了生動的講解。通過農業科普講座,農技人員培訓,為廣大果農帶去先進的理論知識,幫助果農避免種植過程中所會面對的錯誤。同時通過“專家聯系卡”的形式,建立長期志愿服務工作,對后續果農會遇到的問題予以解答。把工作做到農民的家門口,做到農民的心窩里。
(3)科技支農團隊赴新賓永陵鎮和響水河子鄉開展科技志愿服務
我院植物專業兩位特派員教師帶領團隊深入新賓縣永陵鎮和響水河子鄉開展一對一志愿服務工作,通過實地走訪所在地水稻和中草藥種植基地,對農民提出的農業種植問題給出解決方案。結合當下中草藥的市場前景,詳細的給農民朋友們介紹了中草藥品種的選擇,針對種植過程中會遇到的病蟲害問題,詳細的闡述了通過種植大環境的調控以及生理性病害的重要影響。
(4)科技支農團隊赴清原鎮和大蘇河鄉開展科技志愿服務
我院植物專業四位特派員教師帶領團隊前往清原鎮和大蘇河鄉開展一對一志愿服務工作,對當地中草藥和食用菌種植戶給予現場指導和技術支持。通過現場查看農作物生長情況,對可能出現的病情,及時給予防治辦法。
2.3科技支農團隊開展網絡課程培訓
為響應《科技部辦公廳關于組織動員科技特派員推成果強服務保春耕的通知》要求,我院科技支農服務團隊開展網絡課程培訓,通過微信群新媒體平臺等,定期為農民朋友講解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累計授課40余次,授課時長超過20小時,受益人數可達近萬人。
3.科技支農實踐活動意義
3.1發揮學科優勢,助力鄉村經濟發展
生命工程學院是以農科專業為主的學院,所包含的植物類(農學、園藝、植物保護)專業為國家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改革試點專業,園林專業為省級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支撐專業。每年有許多科研成果,而往常這些成果大都保留在專利和科研論文等理論層面上,“科技支農服務隊”的組建,使得學科專家與農科學子可以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推動科研成果產出,為廣大農民朋友送去農業生產實踐中的關鍵技術,助力鄉村經濟的發展。
3.2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民送現代農業科學知識
田間地頭就是農業生產一線,農民生活與農業生產關系緊密,以農業為生存之本,常常是缺乏現代農業的理論知識。農科專業師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專題講座、理論課程、實景教學等方式,增強農民的現代農業科學知識,有助于農民更好的展開農業生產,促進農業產業升級。
3.3匯聚青春力量,強化實踐育人成果
生命工程學院一直致力于學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貫徹落實學校“理實融合”的辦學理念,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在校內建立現代農業科技館,幫助學生將理論成果轉化為實踐能力。走進田間地頭,深入農民身邊,了解當今農業發展現狀,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提升學生“學農愛農,立志興農”的思想境界,在一線學習專業,熱愛專業,從事專業。切實增強學生使命感,心系農業,培養“新時代農民”,堅守初心,匯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