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冶
摘要:陳獨秀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政治人物,也是一位對中國近代社會發展、思想進步都有過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尤其,陳獨秀現代化思想對中國人探索現代化道路產生了實際的和重要的影響。雖然對陳獨秀的思想研究已經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哲學等各個方面,但是,學術界對陳獨秀現代化思想與中國現代化關系方面的研究還不夠。本文將對陳獨秀現代化思想的形成和演變過程,以及陳獨秀現代化思想對中國現代化的貢獻作一簡析。.
關鍵詞:陳獨秀 現代化思想 中國現代化
一、陳獨秀現代化思想的形成和演變
(一)陳獨秀現代化思想形成的背景
國際背景:陳獨秀生活的時期,世界的現代化已經進入第三階段。這個時期,世界現代化出現了三種道路:一條是英、美、法開辟的通過民主走向現代化的道路;第二條是德國、日本通過集權走向現代化的道路,后來走向了法西斯道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第三條是俄國開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面臨著三種現代化道路,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入侵和一戰中德國暴露出的法西斯道路,而俄國十月革命開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使他對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抉擇受到了蘇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影響。
國內背景:當時中國已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面臨的首要任務是反抗外敵入侵;如何改革國家政治制度,盡快使國家民主化。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中,在陳獨秀的現代化思想中,他不僅論述了建立具有獨立主權國家的重要性,還闡述了實現經濟工業化、政治民主化、文化現代化等思想。
(二)陳獨秀現代化思想的演變
五四運動后期,陳獨秀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這是陳獨秀現代化思想最重要的一次轉變。1920年9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表《談政治》一文,這篇在當時是水準很高的文章,也是陳獨秀世界觀轉變的一個界碑。在文章中,他論述了馬克思的國家學說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承認了無產階級專政,也標志著他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的決裂。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下,陳獨秀形成了獨特的現代化思想。列寧指出:“只有承認階級斗爭,同時也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人,才是馬克思主義者。”這也意味著陳獨秀成為一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二、陳獨秀現代化思想的特點
(一)陳獨秀現代化思想的繼承性
現代化作為一個從傳統到現代、從封閉到開放的社會歷史過程,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思想解放和觀念意識的轉變。中國傳統文化占主導地位,且傳統文化中封閉因素濃厚,思想解放和現代化就更加重要。陳獨秀是接過前人的歷史重任和經驗,開拓中國的現代化道路。陳獨秀對前人的繼承表現在多方面,比如陳獨秀現代化思想中的進化思想繼承了洋務運動時期的進化思想,并把這種進化思想運用到中國現代化中,提出了跳躍進化思想。
陳獨秀現代化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還受到俄國十月革命和俄國現代化的影響。十月革命之前的世界現代化進程表現為“現代化即西化、資本主義化”。陳獨秀早年的“西化”思想也曾深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十月革命開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所取得的成就打破了“現代化即西化、資本主義化”的認識。在十月革命影響之下,陳獨秀開始認識到:“最近的將來,不但封建要讓共和,就是共和也要讓社會主義。”
(二)陳獨秀現代化思想的創新性
陳獨秀不僅繼承了前人現代化思想中的有益成分,還提出了一系列有意義的主張。如,在政治上,陳獨秀提出了中國要實現現代化的前提是反帝反封建和建立具有獨立主權的國家;另外,陳獨秀還提出了新國民標準,積極倡導新文化新觀念,構想了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的新國民的方法途徑,如革新教育、興辦平民教育、女子教育等,這些有創見性的革新思想對當今中國發展公民社會依然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三)陳獨秀現代化思想的統一性
在陳獨秀看來,中國現代化屢遭失敗,屢遭挫折的根本原因是國民的劣根性,缺乏民主和科學等現代思想覺悟。因此,陳獨秀樹起民主和科學的大旗,領導了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1919年1月,他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中提出了“擁護那德莫克拉(民主)和賽因斯(科學)兩位先生”,并且明確宣告:“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在當時國際環境下,陳獨秀看到現代化已經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中國必須向西方學習,走現代化道路。他認為,中國要實現現代化,不僅要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先進的生產、經濟、科學技術,還要吸收其文化成果和一切有用的東西。他認為“各國之制度文物,形式雖不必相同……其遵循共同原則之精神,漸趨一致。潮流所及,莫之能違。于此而執特別國情之說,以冀抗此潮流……其國將何以存于世界之中?”。陳獨秀明確表達了順應時代潮流,對交流開放,與國際接軌。他把中國現代化放在世界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這些思想對今天的中國發展仍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四)陳獨秀現代化思想的預見性
陳獨秀當時的很多觀點不被人所理解,但后來的歷史發展證明了他的思想是正確的,這凸顯了陳獨秀對于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問題的深入思考。如,他對資本主義有較為深刻和理性的認識,他認為資本主義雖然在歷史上造成過“滔天的罪惡”,但卻“創造了較高的生產力,較高的道德與文化……掃蕩了整個舊社會各方面的落后性,奠定了將來新的社會主義社會之物質基礎”,所以他預見到“資本主義在中國還有發展余地”,要求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必須“依然決然采用資本主義來發展工業,只有這樣,才能夠清除社會經濟的落后性,才能開辟新社會的道路”,因此陳獨秀呼吁“我們不要害怕資本主義”,因為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經過程”。
三、陳獨秀現代化思想對中國現代化的影響
(一)首開中國現代化探索之先河,為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奠定堅實基礎
陳獨秀在接受馬克思主義之后,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并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中國實際領導,力主中國走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陳獨秀是最有理論建樹的學者之一。陳獨秀在宣傳俄國十月革命和領導國內無產階級運動中,在論述中國社會主義過程中,提出的許多觀點,對于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對于科學社會主義的中國化,對于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陳獨秀關于中國現代化只能是蛇會主義現代化的思想,對于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確定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和共產主義遠大目標,產生了最直接的影響;他的這一思想對于20世紀30年代中國知識分子關于現代化道路的討論曾經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二)著力構建中國現代化新格局,明確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西方學者認為,早期的現代化國家大都以工業化作為現代化的主要內容。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在現代化過程中,曾把發展工業尤其是重工業作為現代化的重中之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曾對資本主義工業化帶來的資源、環境、社會、政治問題進行了尖銳的批評。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工業化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曾引起這些國家后來的改革者的深刻反思。陳獨秀雖然沒有系統化的現代化理論,但是從他關于中國現代化的多方面論述,可以看出,他構建了一個中國現代化的整體框架。如,陳獨秀確定的現代化建設框架內容包括:經濟、政治、文化以及人自身的現代化,他力主通過各方面發展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中國選擇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但就從當時的國際情況和國內情況來看,陳獨秀選擇了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反映了他的政治勇氣和政治遠見。
(三)積極開展中國現代化實踐,為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陳獨秀領導的新文化運動直接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新文化運動大大促進了新一代知識青年和普通民眾的思想解放。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曾高度評價:“自有中國歷史以來,還沒有過這樣偉大而徹底的文化革命。”陳獨秀投身于為爭取民族獨立的解放斗爭實踐中,直接地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爆發。陳獨秀不僅是其中的精神領袖,而且也是領導“五四”愛國運動的“總司令”。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中國工人階級從此登上政治舞臺,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五四運動產生的影響對中國現代化是難以估價的。
總體上來說,陳獨秀對中國現代化的最大理論貢獻,在于他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中國國情,對中國現代化作了整體構想,形成了比較系統但并不完全成熟的現代化思想。而在實踐中對中國現代化的最大貢獻在于他領導并創立了中國共產黨。因為有了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中國從此就走上了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當今中國依然在這條現代化道路上向前邁進。
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謀求獨立與富強的強烈愿望,也是眾多思想家共同關注的一個重大理論課題。陳獨秀作為“五四運動”的總司令、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在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程中做出過重要貢獻,在推進現代化進程中產生過不可忽視的影響。在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陳獨秀關于現代化的深入思考,體現了知識分子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一次雖然曲折但很有價值的理論探索,是我國探求實現現代化的一個縮影。今天,我們仍然處于實現現代化的征程中,陳獨秀關于現代化的思想探索,有很多值得進一步發掘和汲取的思想營養,這對于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參考文獻:
[1].鄭麗平:《陳獨秀現代化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北京,2013年5月第1版,第27頁.
[2]陳獨秀:《陳獨秀著作選編(1932-1942)》,《我們不要害怕資本主義》第5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3頁.
[3]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1940年1月),《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北京,第7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