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全面貫徹全國教育教職工作會議精神,加強與地區教育部門合作,促進高校與地方性中小學的銜接,提高人才培養的總體質量,實行以“校校互相監督、校校互利共贏,校校共同進步”為原則的校校合作。并以美術學專業《構圖學》課程為例,在課程建設上,設立課程設計小組,堅持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原則,堅持課程內容、課程教學方法等改革創新的原則,堅持培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未來青年教師。
【關鍵詞】校校合作;構圖學;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16-115-03
【本文著錄格式】王芳.校校合作視野下師范專業《構圖學》課程教學改革和實踐[J].中國民族博覽,2021,08(16):115-117.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郴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階段性成果,課題名稱為“普通高校美術學師范專業《構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課題編號:CJK20XXHZ19。
一、問題的提出
為了對接地區中小學實踐教學,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教育實踐,提高普通高校美術學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工作適應能力,適應國家教師資格考試、事業單位和特崗教師招考以及今后從事中學教學工作,對美術學專業《構圖學》等基礎課程增加與現行教育相銜接的內容,進而為普通高校師范專業課程改革創新提出了新的方向。
以《構圖學》課程為例,緊抓師范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讓對接現行中學課程落到實處。《構圖學》是美術學專業基礎課程中最重要課程之一,是為美術學專業課學習奠定必要基礎的課程,它是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必修的重要課程。通過《構圖學》課程教學,在美術教師德育培養上,抓住構圖學教學實踐中傳統文化等有德育意義的主題設計,循序漸進的自然滲透德育;在審美功能上,從藝術的形式闡述構圖形式美對精神表現的作用,由表及里,打破常規的審美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及情感表達;在專業能力上,除了強化構圖構思的能力,還要培養師范生如何將構圖學知識從自身的專業認知轉化到中小學美術表現中,實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目的。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學術史梳理
通過對《構圖學》教學改革相關文獻的搜索和整理,發現就《構圖學》課程來看,國內外都非常重視構圖學的教學,我國大部分高校美術學專業都開設《構圖學》這門課程,成果較豐富。2003年3月,中國美術學院蔣躍教授編著的《繪畫構圖學教程》由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出版。這本書是全國高校開設《構圖學》采用最多的一本教材,闡述了構思與構圖的關系,強調視覺心理到構圖形式心理的聯系規律,配合了大量典型的作品,圖文并茂的剖析,從國內到國外、從理論到實踐、講究均衡變化和多樣統一的關系。起到啟發讀者思路,提高繪畫構圖水平的作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本教材的少部分圖例不夠新潮和個別觀點稍欠創新。因此,近幾年周至禹教授又編著了《繪畫構圖與形式》這本教材,更新了部分圖例,內容上將構圖和形式結合的更為緊密,把形式語言作為技法范疇來充實構圖,又把它與繪畫觀念及創新意識的開拓聯系起來,既強調它的創意性,又引導大家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掌握和運用規律。
對普通高校美術學專業《構圖學》教學與現行教育相銜接的研究成果比較少,如宗昱宏的《小學美術學科中構圖教學的幾點思考和建議》,闡述了構圖學對小學美術課程教學的重要作用,強調小學教師提升構圖學教學實踐的重要性。何靜的《淺議高校中國畫構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則確立了構圖學在美術欣賞和美術創作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對做好中小學教師的培訓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這些學術成果對普通高校美術學專業《構圖學》課程教學研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三、研究目標
通過該課程的研究和改革,建立以繪畫構圖教學能力的培養為核心目標的《構圖學》課程教學體系,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明確繪畫構圖的“學”與“教”,以對接中小學繪畫構圖基礎教學,提高美術學專業學生的教學能力。改善畢業生“心理焦慮”“自我評估不準確”“實力欠缺不自信”等不利現象,削弱畢業就業恐懼癥,拓展畢業生就業渠道,推進自身就業能力,完善實習基地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力求師范生教育實習綜合指標穩步提升。
四、構圖學課程設計
(一)課程設計小組
一方面,課程設計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鍛煉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的具體訓練和考察過程,課程小組的成立直接影響著學生培育的質量。另一方面,構圖學課程作為培養美術學專業學生專業技能的基礎課程,結合教學實際中面臨的問題,在教學設計中從校校合作發展的角度,把握構圖學課程的基本內涵,結合學生在教育實習中實際所需,有針對性的提高課程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幫助學生夯實專業基礎,提升藝術素養,加強綜合能力,實現個人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成立課程小組是形勢所趨,并且在成立課程小組時,應嚴謹按照校校合作的要求,結合專業的特點,成立以高校專業教師、中學專業教師以及教務管理教師多方位教師結合的課程設計小組。
(二)教學中加強德育培養
德育是促進學生品格發展的教育,品格的培育既不是簡單的說教,也不是籠統的灌輸,教師培養師范生德育,從情感上,要站在大學生的角度,了解大學生的普遍心理需求,在其接受范圍內輸入,激發學生正向、積極的心態。在專業上,一定要吃透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進程,在最適宜的知識點自然融入德育,讓學生在教師構建的藝術之旅中,汲取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精華,進而激起他們尊重傳統文化精神,培養民族自豪感。根據對本課題的研究,在《構圖學》課程中加強其德育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結合中國傳統節日,展開主題性構圖練習;二是在欣賞名家構圖和評述時滲透德育;三是在將“造型表現”運用在構圖練習中的滲透德育。
(三)《構圖學》課程內容設計
為確保《構圖學》課程建設質量,內容符合師范生人才培養目標,明確校校各自課程建設中的職責和任務,相關項目主持人與參與人及時召開了課程建設小組籌備會議,確立了本課程改革小組成員由我校3名教師和其他中學8名教師共同組成,并根據專業建設規劃和要求制定了課程建設方案和進度,就課程建設內容及建設過程中的相關事項達成了一致意見。課程建設內容除了圍繞堅持以美育美,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明確《構圖學》在審美意味和專業能力培養中的定位等內容,還要新增和加強以下內容。
1.強化《構圖學》在對接現行中學課程教學
課程設計以中學實際用人需求為出發和落腳點,吸取大量中學美術優秀教師的上課特點,培養師范生運用所學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結合中小學教材內容,設計命題構圖訓練,分析總結中學生和大學生學習構圖知識不同的側重點,合理安排師范生研究構圖學內容對接中學課程的參與性,提升師范生掌握構圖學基本知識的牢固性和深刻性,為后期校校合作的教育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構圖學”課程作業展引進中學校園
一方面,對大學生來說,通過課程展覽,可以使學生收獲更多成就感和幸福感,在公開展覽中給教師和學生反饋更多信息,同學之間更容易直視差距,激勵同學們向優秀的同學學習,努力調整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教師也可以通過展覽效果反思教學,最終起到多角度提升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課程展覽進中學的流動模式,通過大學生作品對中學生的熏陶,豐富了中學生的“第二課堂”,加深了中學生對構圖知識及藝術審美的認識和了解,激起了中學生對大學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也促進了中學生對未來“小老師”的了解,進一步為后期的教育實習做好鋪墊。
(四)《構圖學》課程教學方式設計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方法選擇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以及綜合素養的培養。在校校合作的背景下,傳統陳舊單一的講授示范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用于構圖學課程的教學要求,教師需要充分契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美術學專業構圖學課程的教學特點來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對比以往的《構圖學》教學模式,本次在拓展《構圖學》課程教學方法上要明確繪畫構圖的“學”與“教”雙向能力,要指導構圖學思維在中小學繪畫教學中的運用。
1.師生角色互換
師生角色互換,要求學生結合中小學美術課程教學,運用構圖學知識開展實踐教學體驗課,學習氛圍變被動為主動、變枯燥為生動。“小老師”們在課前,根據講課選題提前主動地鉆研教材和查閱資料,搜集和整理課前筆記,通過“備課”整體學習構圖學的知識點,學會自主的抓住重難點;在“講課”或者“說課”的過程中,鍛煉臺上膽量,改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注重表情和形象管理,鞏固構圖學專業理論知識;教師課后針對性點評,指出不足,挖掘有點,幫助“小老師”認識自我,同時其他同學有所參考和對比,自我尋找差距,加強學習,形成良性競爭機制。
由于每一位同學學習的實際情況不一樣,有的是理論知識強于表達能力,有的是語言組織能力強于專業能力,因此教師在角色變化中看似工作輕松簡易了,實際上在輔助學生說課的過程中,既要在課前監督他們鉆研教材、編寫教案,又要在課中積極旁觀,發現和解決其說課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還要在課后根據每一為同學的優缺點和可挖掘點,認真思考給出建設性意見,這些極大的增加了教師教學的難度,無形中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的目標。
2.分組討論 團結共贏
《構圖學》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二者皆有重難點,因此可將“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為主題進行兩次分組研究,第一次理論部分分組討論主要以“構圖原理結合中學生美術構圖構思能力”培養為主,第一次的分組使基礎知識、生活經驗和家庭環境存在差異的同學們,在相互交流、不斷磨擦中逐漸了解相互之間的優缺點,達到互教互學、互相滲透、共同發展的效果,促進審美融合有助于進一步的協作。第二次分組,可以根據第一次分組的情況,適當調整組員結構,讓有共同興趣愛好和審美傾向或者能互補不足的同學成為一組,共同嘗試合作創作的小實驗,建立自評、互評、投票、教師評分綜合評價體系,促進小組與小組之間創先爭優,組員之間強帶弱、弱學強,提高作業的整體水平和專業的整體素質。
總體來說,通過兩次的分組學習,不但能提高學生的有效交流和學習氛圍,還鍛煉了學生的協作能力,提前為教育實習和頂崗實習做好鋪墊工作,使其真正體驗知識收集、消化、吸收和釋放的全過程。
五、校校合作《構圖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在培養學生對藝術持續保持興趣的同時加強藝術技藝,根據學生的性格及對藝術風格的偏好,加強單獨引導,堅持因材施教,完善校校合作“學生中心 產出導向”理念。
由于學生的基本功扎實,專業技能較好,在校外實習和頂崗實習過程中表現突出,特別在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方面,用人單位給予了很高評價。
校校合作視野下普通高校美術學專業《構圖學》課程建設和改革,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有針對性,更夠為接下來的教育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項目針對普通高校美術師范生繪畫構圖學教學能力的培養而設立,其特色是在師范認證背景下,緊密結合普通高校的實際情況,在研究吸收高等教育繪畫構圖教學成果的基礎上,建立以繪畫構圖教學能力的培養為核心目標的《構圖學》課程教學體系,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提升學生畢業后與崗位的對接能力。
六、結語
本文在師范認證背景下針對目前普通高校美術學專業《構圖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實踐改革的理論反思和總結,積極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加強師范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為推進素質教育和師范專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保障。加強高校人才培養產出與中小學教師輸入的契合性,對校校合作“學生中心 產出導向”理念的實施提供保障。加強《構圖學》教學內容的更新和創新,對地方性美術發展與時俱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高芳,實踐取向視域下的職前教師培養[J].教育評論,2018(10).
[2]吳宗勁,饒從滿.教育實踐類課程對職前教師從教準備度的貢獻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8(6).
[3]蔣躍.繪畫構圖與形式[M].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
[4]于偉.小學美術教學中構圖的應用及教學設計[J].新課程(中),2016(04).
[5]宗昱宏.小學美術學科中構圖教學的幾點思考和建議[M].美術教育研究,2018(12).
[6]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的通知[Z].2017-10-26.
[7]趙湘學,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教育實踐課程觀初探——以教育實習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42):92-93.
作者簡介:王芳(1991-),女,湖南郴州,助教,研究方向為美育與繪畫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