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幾千年面綿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產生形成大量優秀文化,并通過不同形式得以流傳至今,也被稱之為文物。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文化以及文物保護同樣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有效促進了文物鑒定與鑒賞工作的全面開展,也成為廣受社會關注的焦點。文物鑒定與鑒賞方法方面,應當緊隨時代變化,做到積極創新。新技術條件下,文物鑒定與鑒賞方法方面,應重視對新技術的科學應用,以此為文物鑒定與鑒賞提供可靠保障。文中以新技術為基礎條件,對文物鑒定與鑒賞方法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新技術;文物鑒定;鑒賞方法
【中圖分類號】G25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16-205-03
【本文著錄格式】郭美玉.新技術條件下文物鑒定與鑒賞方法探析[J].中國民族博覽,2021,08(16):205-207.
前言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傳統文化保護意識與文物收藏熱度隨之提高,文物鑒定與鑒賞工作逐漸成為廣受社會關注的焦點。所以,文物保護以及管理部門,應重視基于傳統鑒定與鑒賞方法,積極開展深入研究。基于研究能夠得知,傳統鑒定與鑒賞方法,多以專家學者的多年經驗積累以及豐富理論知識為主,技術應用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與短板。鑒于此,務必基于傳統文物鑒定與鑒賞方法所具有的優勢特點,重視積極優化創新,依托新技術條件,對文物鑒定與鑒賞技術做出科學深入研究,對光電、X射線等先進技術加以科學應用,以此促進文物鑒定與鑒賞工作更好開展,推動文物事業改革發展。
一、文物鑒定方法分析
(一)客觀分析方法
客觀分析方法的科學性特點較為突出,對鑒定人員的基礎理論知識以及歷史資料的了解掌握有著較為嚴格的標準要求,要求鑒定人員對歷史資料與文物的形成原因,基于客觀內容做出系統分析與科學判斷。除此之外,值得關注的是,鑒定處理的性質方面并不存在單一特點,應當基于其他鑒定技術與方法,已完成綜合分析以及信息管控,此種方法對文物所對應的歷史年代以及真實性方面的判斷,表現出更好的效果。比如,有關字畫等文物的,在開展鑒定期間,應對所需鑒定文物紙張、筆法、字跡與作品內容等方面,做出綜合分析與科學鑒定,對題跋與鑒章等相對特殊的標記,同樣應加以重點關注,并開展參照性分析,根據作者真實的生平事跡等,做出客觀綜合的科學分析,并結合先進科學的鑒定技術,對文物所具有的真實性進行科學判斷。[1]
(二)同類類比方法
針對同類類比方法,同樣在文物鑒定方面有著較為頻繁的運用,結合部分真實性做出科學鑒定的文物為主,以此當作鑒定所使用的參考樣本,并對被鑒定文物同真實文物采取細致對比與科學分析,基于同類類比方法的合理有效運用,便能夠對具體問題做出更加有效的客觀科學分析,對有關參數采取高效整合與科學處理。此方法在文物顏色、外形與歷史遺留痕跡和光澤度等環節的鑒定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鑒定人員務必秉承公正客觀的態度原則,避免由于心理偏差等方面的影響,對鑒定工作產生不利影響。[2]
(三)分類判斷方法
針對分類判斷方法,是基于文物材質、產地和歷史等特點的科學分析,對所得數據當作關鍵性的判斷基礎依據,根據對部分存在區別差異的文物做出精準詳細的排查處理,以此對文物真實性做出客觀科學判斷。比如,青銅器文物鑒定方面,對氣孔位置不合理和銹色明顯不正的文物,應采取相應的集中判斷。在此期間,值得關注的則為,對同一年代且有著細微差異文物的特征開展判斷期間,金屬含量檢測屬于非常關鍵的環節,金屬含量的科學分析,所獲得的基礎數據使文物鑒定有效開展的關鍵基礎依據,能夠使文物鑒定更加科學精準,以此判斷文物真實性。
二、文物鑒賞方法分析
文物鑒賞工作,即對文物所蘊含的深厚歷史文化以及藝術特征做出深入認知了解,在此期間,使個體心理需求得到有效滿足。文物鑒賞期間,鑒賞人員應當對文物做出充分熟悉了解,并以此對文物做出更加深入的系統研究。針對文物鑒賞,具體的方法涉及涵蓋:第一,感知藝術性。文物鑒賞期間,應拋開文物所具有的物質按機制,以藝術視角為主做出深刻感知,以心靈層次方面為主,對文物所具有的藝術價值以及文化價值做出深刻感知。第二,對文物所具有的文化以及歷史內涵做出深刻感知。基于藝術視角為主,根據文物具體的年代所具有的文化特色,對所蘊含的深厚文化與歷史內涵做出深刻感知,基于此實現精神升華。不過,文物鑒賞期間,還需對如下方面加以重點關注:一方面,由于歷史時代所具有的差異性,使文物認知、欣賞角度產生一定的差異性,所以,開展鑒賞工作期間,鑒賞人員應當突破古籍歷史資料有關文物基本描述的約束限制,積極構建同時代特征、特點保持相符的鑒賞意識。另一方面,個體審美、精神意識層面具有差異性特點,所以,開展鑒賞工作期間,個體對文物所形成的理解同樣存在差異性特點,此種差異性應當予以適當的保留,并基于求同存異的基本標準原則,確保個體鑒賞風格方面能夠形成和保持獨特性,促使鑒賞工作能夠更好地開展。[3]
三、文物鑒定與鑒賞中新技術的應用
(一)激光和光電透視技術的應用
傳統文物鑒定期間,所具有的工作難點主要為文物內部結構方面的細致全面檢查。通過對激光和光電透視技術的科學應用,使此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并為文物鑒定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研究方向。文物鑒定工作開展階段,激光和光電透視技術的科學應用,所表現出的應用效果具體涵蓋:第一,鑒定人員結合技術應用,能夠對文物內部結構做出清晰準確的了解和掌握,對文物仿制而言,內部結構屬于仿制難以觸及和掌握的部分,對激光和光電透視技術的科學應用,鑒定人員能夠對文物內部結構做出全面仔細地準確檢查,對文物有沒有進行做舊處理做出科學準確判斷,特別是部分青銅器或是細口瓷器等文物,進行鑒定期間,激光和光電透視技術的科學應用,為文物鑒定的開展提供重要的保障。第二,為文物類比鑒定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方法,基于光電透視技術的科學應用,可對文物內部結構做出透視拍攝,以此用于文物類比鑒定的基礎資料。文物類比鑒定期間,無需使用實體文物,可通過影像資料等,完成類比鑒定,對文物真實性以及歷史年代判斷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如青銅器文物鑒定期間,內部裂紋以及銹斑等拍攝,能夠為后續文物鑒定工作提供重要基礎資料,為文物鑒定工作開展提供可靠保障。[4]
(二)三維成像技術的應用
文物鑒定與鑒賞期間,對三維成像技術加以科學應用,能夠對文物制作相應的三維模型,基于此為文物真實性判斷的基本標準。針對三維模型,基于對計算機技術的科學應用,對文物為基礎,制作三維模型。對三維成像技術的科學應用,應重點關注的方面具體涵蓋:第一,文物三維數據以及高清紋理信息采集,可通過三維性質掃描儀以及高清相機等先進科學設備,對文物所具有的顏色和表面紋理與幾何形態等基礎數據做出全面準確地仔細采集。第二,文物模型簡化,利用光學三維性質掃描儀,對文物幾何模型的三角面片做出有效獲取,并通過后期處理的方式,對關鍵細節采取有效保留,確保三維模型同文物的基礎數據能夠保持完全相同,并妥善存儲保管,以用于后續文物鑒定與鑒賞等方面。基于三維成像技術的科學應用,可對文物數據信息備份保存,為文物鑒定工作開展提供科學準確的基礎數據信息。此外,若文物受損的情況下,可基于基礎數據信息,運用科學有效的修復方法,對文物進行有效修復處理,同樣對文物鑒賞水平的強化提高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5]
(三)X射線探傷技術的應用
針對X射線探傷技術,即以X射線為主,可有效穿透材料,因材料對射線所形成的吸收與散射作用存在的區別差異,造成膠片感官具有差異性特點,底片上便可以形成黑度各不相同影像,基于此對材料內部缺陷情況做出科學準確判斷的檢驗方法。文物鑒定期間,在文物內部空間投射X射線,使射線可以穿透文物,基于文物對X射線所對應的吸收與散射量,以此做出科學檢測,可對文物內部結構所具有的傷痕或是缺點等情況做出準確詳細了解掌握,并基于科學系統計算,同樣可以對文物內部結構做出更加全面準確地認知。文物鑒定期間,對X射線技術的科學應用,可對文物內部結構所具有的傷痕或是缺點等情況做出科學準確探測,同樣可對文物內部結構、保存狀況以及有無修復痕跡等做出科學準確探測。除此之外,可基于探索獲取的數據信息為基礎,對文物所對應的工藝特點和歷史信息等做出二次探測,使文物真實性方面能夠更加科學可靠。基于X射線探傷技術的科學應用,對傷痕做出全面準確的科學探測,為文物修復工作提供可靠保障。此類數據信息可以備份保存,文物內部結構若是再次出現損傷的情況下,可基于數據信息的科學對比,對問題形成的具體原因做出科學研究,對文物保護以及文物鑒定水平的不斷提高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6]
(四)網絡信息平臺技術的應用
文物鑒定期間,為保證工作可以有序進行,需對網絡技術以及信息平臺有關資源的高效整合與合理運用,鑒定人員需對整合管理加以重點關注,使網絡信息平臺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能夠得以有效發揮,為文物鑒定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可靠保障。一方面,建設網絡文物鑒定平臺。文物鑒定工作,專業性特點突出,有關人員應具備良好的實踐能力,并由專業人員負責加以協助,盡可能以最少成本,保證鑒定工作效率可以達到最大化。鑒于此,務必重視加強網絡鑒定平臺建設,促使文物鑒定工作的整體水平與質量可以得到真正提高,為后續研究的有序進行奠定重要基礎,使管控效率可以得到強化提高。與此同時,依托網絡信息平臺,可對網絡資源加以系統化的高效整合,建立跨區域的鑒定管理工作,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以完成鑒定工作。對有關意見和建議進行收集整理,保證鑒定工作可以更具科學合理性,為鑒定管理工作效率的進一步有效提高提供可靠保障;另一方面,基于網絡信息平臺,構建具備資料檢索功能的信息系統,促使信息數據與參考文獻等有關資料能夠更加系統的高效整合,使大數據所具有的關鍵作用得以有效發揮,以此對網絡平臺做出科學系統的嚴格管理。除此之外,同樣便于鑒定人員對所需有關內容的快速精準檢索查找,使文物鑒定工作質量、效率能夠得以全面強化提高。
(五)信息化文物鑒賞系統對文物管理的影響
網絡平臺之中,文物鑒賞網站以及軟件等鑒賞系統的科學構建,對鑒賞知識的宣傳推廣與鑒定、教育等方面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基于對網絡系統開展系統調研得知,系統構建對文物保護所發揮的關鍵作用具體涵蓋:第一,對文物鑒定與鑒賞方面的有關知識做出有效傳播。此類知識的有效傳播,對文物贗品的嚴厲打擊治理尤為關鍵,對文物市場形成有效保護;第二,促進文物宣傳保護更好的有序開展。因全國收藏熱潮的出現,人們對文物經濟價值明顯形成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認識。網絡文物鑒賞系統的科學構建,對人們了解認識文物歷史和歷史價值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對文物收藏和保護作用的深刻了解認識,對文物保護工作具有重要的影響和意義。
四、文物鑒定與鑒賞注意事項
(一)秉承歷史責任感與尊重感
類型各不相同的文物,是一個歷史時期階段所具有的文化與風格等方面的重要代表,所以,不論文物鑒定或是鑒賞工作,均需秉承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同時,我國對傳統文化非常重視,所以,基于某種層面而言,文物鑒定與鑒賞和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存在相應的協同性,歷史責任感同樣也代表著敬畏,對歷史發展敬畏,對歷史發展真實性具有重要的影響和意義。此外,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快速發展,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也形成相互交織與影響,文物鑒定與鑒賞變成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對消除異域文化所產生的消極影響尤為關鍵,特別是對當代年輕人群體。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信息獲取來源和渠道更加廣泛,文物鑒定與鑒賞工作的有效開展,可幫助年輕人群體深刻意識到,我國歷史文化所具有的厚重性,幫助其形成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對個體的成長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和意義,同樣對歷史文化的傳承發展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針對文物鑒定與鑒賞,形成強烈的尊重感,通過文物鑒定與鑒賞,也側面反映出國家歷史發展中的興衰與榮辱,可以從中了解事物發展趨勢,對事物發展根本原因和過程做出深入剖析,對知識事業的拓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7]
(二)樹立科學保護與保管意識
除文物鑒定與鑒賞工作的有效開展外,還需對文物保護加以重點關注,并積極樹立科學保護與保管意識,以防歷史文化遺產受到破壞影響。與此同時,對文物的科學嚴格保護與保管,也屬于社會發展期間所形成的必然選擇,對歷史文化傳承發展有著關鍵性的影響和意義。此外,文物保護與保管工作,在古代歷史發展階段便已出現,也成為我國歷史文物具有豐富性與多樣性的關鍵原因。[8]
綜上所述,我國幾千年璀璨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文物屬于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文物保護對歷史文化弘揚與傳承具有重要的影響和意義。文物鑒定與鑒賞是文化保護的重要內容,文物鑒定與鑒賞的具體方法涵蓋客觀分析方法與同類類比方法以及分類判斷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激光和光電透視技術與三維成像技術和X射線探傷技術等隨之出現,在文物鑒定中加以科學應用,可促使文物鑒定更加科學精準,同樣對鑒賞水平的強化提高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以此促進文物鑒定與鑒賞工作更好地開展,推動文物事業改革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坤寧.新技術條件下文物鑒定與鑒賞方法探析[J].青年時代,2017(27):123-125.
[2]劉玉梅.新技術條件下文物鑒定與鑒賞方法探析[J].藝術科技,2017(2):134,160.
[3]孟艷鋒.新技術條件下文物鑒定與鑒賞方法研究[J].神州(上旬刊),2019(35):21.
[4]金美含.芻議新技術條件下文物鑒定與鑒賞方法[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2):102-103.
[5]次仁德吉.新技術條件下文物鑒定與鑒賞方法初探[J].區域治理,2019(8):290.
[6]章慶.新技術條件下文物鑒定與鑒賞方法研究[J].新思路,2019(12):155-155.
[7]陳識濡.新技術條件下文物鑒定與鑒賞方法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6):90-91.
[8]曲曉暉.新技術條件下文物鑒定與鑒賞方法探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4):76-77.
作者簡介:郭美玉(1982-),女,山西太原,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文物與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