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革命文物的保護與利用,不僅能夠深入開展革命老區黨和軍隊的歷史研究工作,而且有助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還可以推動愛國主義價值觀教育,帶動革命紀念館當地的旅游經濟發展。因此要十分重視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工作。本文闡述了革命文物在黨史學習教育和傳承革命精神中的重要意義,并以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為例,對革命文物保護措施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加強革命文物的利用方法。
【關鍵詞】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革命文物;保護與利用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16-196-03
【本文著錄格式】南銀霞.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革命文物保護與利用[J].中國民族博覽,2021,08(16):196-198.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因此,以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為例,在當前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如何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要求下,妥善保護好長征勝利的革命文物,將紅色資源利用好,并將蘊含在其中的長征精神很好的傳承下來,將紅色傳統發揚光大,是新時代廣大黨員和人民的時代使命。
一、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及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意義
(一)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
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一般指會寧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是一座集文物陳列和現代化多媒體展示為一體的紀念性展館。紀念館以“紅軍長征勝利”為主題,分“紅軍長征北上抗日、三大主力勝利會師、長征精神豐碑永存”三部分,以豐富的圖畫、具體的實物、模擬故事場景為基礎,通過多種多媒體信息技術,完美再現了紅軍抵達陜甘、三大主力軍會師的壯闊場景。當前,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現存可移動革命文物1101件,珍貴文物107件,其中,一級文物5件,二級文物22件,三級文物80件,不可移動文物10余處,其中會師樓被評為中國六十大地標之一。其中,有“熱烈慶祝紅軍大會合”標語牌、紅軍總司令朱德用過的講桌、紅軍黨員登記表、會師樓、會寧縣蘇維埃政府門匾、會寧縣蘇維埃政府印章等珍貴的革命文物。
(二)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的歷史意義
紅軍長征的勝利,對黨和國家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我國的歷史進程具有重大影響。其不僅是黨史學習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軍事和精神意義。第一,在政治意義上,紅軍長征勝利粉碎了蔣介石集團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為黨和紅軍的大發展創造了條件,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另外,長征勝利確立了毛澤東軍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導地位,使中國共產黨有了穩固的革命根據地。第二,在軍事意義上,長征的勝利證明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軍隊建設的根本原則,也是我軍優良傳統的核心和靈魂;而且也證明只有達到思想和路線上的團結,才能取得軍事斗爭的勝利。第三,在精神意義上,長征精神展現了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團隊協作的精神。首先,長征精神是實事精神的典范。面對錯誤領導和左傾主義,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在艱難的困境中取得了主動,獲得了生存空間,贏得了長征的勝利。其次,長征精神是人類歷史上艱苦奮斗精神的楷模,在敵軍圍困、酷暑嚴寒、雪山草地、缺衣少食等逆境中,艱難跋涉兩萬五千里,轉戰10余省,終于成功殺出了一條生路。說明只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就能夠成就事業,創造輝煌。再次,長征精神是無私奉獻的代表。在長征途中,無數革命先烈懷著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和對革命事業的無比赤誠,為全中國的解放奉獻出生命,彰顯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最后,長征精神是團隊協作的凱歌。在長征途中,涌現出許多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感人事跡。
(三)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意義
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中的一件件革命文物,都在訴說著一個個感人的長征故事。因此,這些革命文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保護和利用的意義。第一,在對革命文物保護利用過程中,不斷更新革命文物保護理念,構建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體系,幫助民眾安全有序地參觀館內收藏的革命文物,了解蘊含在革命文物中的革命歷史知識。第二,有助于發揚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團隊協作的長征精神,營造濃厚的黨史學習教育氛圍,將革命文化精神與革命文物融為一體,增強人們的奮斗意識。此外,革命文物與社會教育相結合,全面貫徹和普及思想政治教育,擴大思想政治工作,把黨的建設工作帶向基層。第三,保護利用革命文物,可以將蘊含在革命文物中的革命精神與現代思想相融合,用科技手段來提升革命文物參觀學習的價值,讓大家都能快捷地學習革命知識,傳承革命精神,提升革命文物及革命紀念館的社會影響力。
二、革命文物保護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觀念淡薄
近年來,隨著紅色旅游的快速發展及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來臨之際,全國各地掀起了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的活動,革命紀念館成為很多人旅游參觀的首選。但是,一些革命紀念館缺乏專業的管理能力,尤其是對革命文物保護意識淡薄,保護方式單一,導致增加了一些革命文物遭到破壞的可能性。如一些紙質、木質文物很容易在展覽過程中受潮變質,字跡模糊。此外,由于對部分文物信息認識的不了解、對革命文物研究的滯后,使革命文物保護和利用的價值不能充分發揮。此外,一些紀念館沒有做好文物陳列分類工作,結合時間、發展和事件,信息錄入缺乏合理性,造成檢索浪費時間,影響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
(二)革命文物保護和利用規劃不合理
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要有科學的發展規劃,要加強利用和保護。保護革命文物是一項非常繁瑣的行政工作,特別是在革命文物保護資金缺少,造成革命文物保護不足、修復不力的情況下,導致部分革命文物不能定期保護。但是,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目前基礎設施建設基本是庫房建設,修復技術等方面還是很欠缺,數字化保護及電子信息檢索基本沒有,還需要做很大的工作。此外,紀念館的保護條件和環境不達標,缺乏專業的革命文物保護技術,同時革命文物的使用量不斷增加,保護和利用形成鮮明對比。過度使用忽視保護,特別是缺乏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最終影響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
(三)革命文物保護缺乏專業人才
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工作必須十分嚴肅和認真,革命文物工作者不僅要有保護和利用的專業知識和扎實的知識,還要有強烈的保護革命文物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然而,目前在革命紀念館工作的許多工作人員都有多項工作,有時會超負荷工作。由于業務量大、任務繁雜,工作人員對影響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高效開展的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研究較少。
三、加強革命文物保護與利用的意義和措施
加強革命文物的保護與利用,不僅能夠深入開展革命老區黨和軍隊的歷史研究工作,而且有助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另外,還可以推動愛國主義價值觀教育,帶動革命紀念館當地的旅游經濟發展。因此,要十分重視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工作。
(一)提高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意識,健全革命文物保護制度
在對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工作中,需要提高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意識,健全革命文物保護制度。首先,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內的革命文物,是中國共產黨光榮奮斗歷史的見證,它作為一個實物,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歷程,蘊含著共產黨人頑強不屈的精神,這與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及踐行百年黨史的教育學習精神是一致的。因此,政府要構建相關文物保護制度和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方針策略,并且大力提升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人員的思想意識,加強監督和責任落實,讓大家清晰認識到保護革命文物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作為新時代的革命文物工作者,需要加強對紅軍長征歷史和精神的認識和學習,提高對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意識,將革命文物的保護工作落到實處。其次,革命文物保護與利用離不開健全的制度。一是革命紀念文物保護工作需在全局范圍內展開,要確立革命文物保護發展的戰略思路,把革命文物保護工作融入當前國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導全社會共同進行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二是要加強革命紀念館的基礎設施建設,為廣大人民提供安全、有利的服務。三是建立健全有關革命文物保護的維護機制,并加強監管執行力度,從而確保革命文物保護順暢進行,防范形式化、不規范的行為。
(二)打造健康的革命文物保存環境,合理規劃革命文物的利用工作
保護革命文物歷來都是國家重點推進的工作,多年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文物局對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進行了全面的指導與規劃。另外,政府還特別強調需要充分發揮革命紀念館和紅色精神傳承的教育功能,為我國文物保護利用營造健康安全的環境。革命文物保護的目的是減緩收藏品的自然老化,避免進一步損壞,保留革命文物的獨特特征。一是控制環境,將革命文物置于更適宜的環境中,二是修復。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內的革命文物在類型、質地、環境影響等方面的差異,決定了每件革命文物的保護和修復方式各不相同。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革命文物保護修復的基本任務是延長文物壽命,減緩文物自然風化、腐蝕和老化,防止機械破壞和環境生物的破壞,努力使革命文物維持原狀。具體為:一是對不同類型的革命文物進行分類保護,根據每件革命文物的特征,細致規劃保護方案,提前避免危險元素,進行細化保護,同時也進行綜合保護,定期檢測紀念館中的消防設備,應對突如其來的不可預知的災難。二是制定合理的革命文物監管方案,提高管理效率。建立遠程監控智能移動終端和計算機平臺,隨時監控和掌握文物狀況,提高革命文物的管理效率,保障文物安全。
另外,結合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節點,共產黨員及社會各界人士掀起重溫長征精神、感悟百年經典、傳承紅色文化的浪潮,在這個重要的時期,各地革命紀念館保持不忘初心的精神,加大革命文物保護力度,科學合理規劃,利用革命文物。政府部門要結合革命文物保護工作,針對革命文物保護與利用工作的特殊性,加強與規劃、建設、自然資源、文物、文化等部門的聯系,合理規劃新項目,加大資金投入,切實加強修繕。維護革命文物,確保其原創性和完整性。
(三)提升文物保護人員素養,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數字化信息建設
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工作是否能夠順利開展,是和具體執行者的素養息息相關的,因此,要著力提高文物保護利用工作人員的管理能力和具體素養,一是從革命紀念館文物保護現狀出發,對各類文物保護利用工作人員進行專項培訓,邀請專家和科研人員舉辦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研討會和座談會,鼓勵館工作人員積極參與和學習。此外,在文物保護工作中,要提高工作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盡最大努力保障安全。二是突出革命紀念館的教育文化傳承功能,建立和提高職工隊伍建設水平,以及績效薪酬和考核制度,在制度約束下提高管理者素質,規范工作人員的素養。全面考核管理技能的方方面面,以逐步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行為、思維和職業精神。
另外,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全球信息化的發展,革命紀念館也要順應時代發展步伐,構建數字信息化文物保護利用體系。一是有效利用電子信息技術的優勢,將紀念館中的所有革命文物的電子信息進行歸檔。如通過在線視頻監控系統實時監控革命文物的狀態,利用紅外傳感技術、在線狀態監測技術等,有效加強對運行狀態的監控,結合環境變化進行優化操作。尤其要根據文物的種類,控制好溫度和濕度,以保證其運行良好。二是要加強大數據技術應用,利用大數據分析文物參觀人數,根據參觀人數確定參觀人數和開放時間。對一些需要特別環保的革命文物,可以借助直播、抖音、快手、微信等新媒體,通過直播的形式增加公眾了解,加強宣傳。同時,利用大數據分析用戶行為習慣,協調優化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三是加強革命文物管理和數據采集工作,讓革命文物真正活起來。在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中,各類革命文物都承載著紅軍長征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故事,為發揚長征精神,建設具有眾多革命先輩崇高革命信念和堅定革命精神的紅色基因庫,紀念館先后以豐富的圖畫、具體的實物、模擬故事場景為基礎,通過多種多媒體信息技術,完美再現了紅軍抵達陜甘、三大主力軍會師的壯闊場景。此外,紀念館利用戰時音像等資料,將長征路上的感人故事通過文字整理出來,并向公眾宣傳,極大地提升了革命文物的文化價值。這些蘊含在革命文物中的感人故事,走出展廳,貼近生活和民眾,努力傳遞紅軍長征的革命精神。
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革命精神永相隨。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工作是新時代傳承紅色精神的時代任務。盡管當前在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但應充分提升對革命文物的保護和利用理念,進一步完善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制度,打造健康的革命文物保存環境,合理規劃革命文物的利用工作,提升文物保護人員素養,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數字化信息建設,加強紅軍長征精神的宣傳,激發民眾的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
參考文獻:
[1]崔麗娟.館藏革命文物保護與利用研究[J].人文天下,2018(7).
[2]王敬波.新時期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和管理[J].工程技術,2016(7).
[3]楊可龍,鄧慶猛.不忘革命初心傳承紅色精神——以鄒城為例談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J].戲劇叢刊,2019(06).
[4]侯朝宣. [J].中國人大,2020(02).
作者簡介:南銀霞(1988-),女,甘肅會寧,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為革命文物保護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