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小學英語教學本身存在的錯誤認知使得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一直未取得合理成效,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觀念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更強調對學生詞句的閱讀分析以及詞匯、語法的積累與運用,正是這種認知致使小學英語閱讀難以“深化”,僅僅只能停留在表面,而這種教學顯然對學生今后的長期發展極其不利。在核心素養教學背景下,針對當下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教師閱讀教學實際以及學生學習現狀,找出有效策略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帶動學生英語閱讀興趣,深化小學英語閱讀本質,成為當下小學英語教學需要作出改變的重要聚點。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存在問題;優化策略
【作者簡介】丁海英(1988.09-),女,漢族,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人,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古戰九年制學校,中級,本科,研究方向:英語(小學人教版)。
引言
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使得小學各基礎科目的教學必須跟上步伐,而小學英語作為極其重要的基礎性科目,其從教學內容、教學質量、教學目標、教學課程等各方面都需要有較為明確地把控,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英語教學的顯要組成部分,如何優化其教學效果,成為當下小學英語教學主體需要思考并且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新方法來解決的問題。當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仍然存在過于注重理論教學和文字分析、未結合學生實際開展教學的問題,需要從問題導入、情境創設、實際結合幾個方面入手,為學生主動性發揮、閱讀興趣激發、英語閱讀教學創新創造良好的條件。本文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質量提高的必要性展開,著重論述優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優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新課標改革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不再單一地將學生單詞、語法等內容的有效學習作為唯一目標,而是要利用英語閱讀教學本身帶動學生綜合、全面發展,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深化自身認識,拓寬學生的眼界,同時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強化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在這樣的形勢下,優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顯然是對新課標小學英語教學要求的有效迎合,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從單純的語法和單詞教學中掙脫出來。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優化,能夠促使學生在英語閱讀中拓寬閱讀范圍,逐漸深化自身的英語知識認識,并且在脫離教師指導的情況下也能夠開展自主閱讀,逐漸養成強烈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累積閱讀的過程中全面發展。
二、當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1.過于注重理論教學,忽視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教師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形式教學,按照一定的順序和“羅列式”的知識內容來安排教學,這種教學形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進行學習帶來便利,但是也限制著學生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很多教師在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時,往往是按照“學習單詞-學生朗讀單詞-分析課文-找出語法-學習語法”的步驟來進行。這種教學方式顯然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因為過于“步驟化”,使得英語閱讀教學變得更加具有目的性,即為了單純的傳授理論知識,卻忽視了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充分發揮能動性,真正能夠會閱讀、讀到課外知識,而并非僅僅是對理論知識的被動式學習,最終學生記住的僅僅只是單詞和語法,而不能深入從閱讀中挖出核心內容。
2.過度注重文字分析,學生缺乏足夠的閱讀興趣。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所學習的語法和單詞,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往往采用的是“拆解式”的教學方式,即逐字逐句地對文章進行翻譯,而不是連貫式地將文章大概講解的內容以及文章想要表達的思想進行提前的講解。這種“拆解”式的文字和句子分析方式讓英語閱讀本身變得枯燥乏味,當學生面對新的文章時,會產生“任務型”閱讀的思想,會逐字逐句地對整篇文章進行翻譯,但是這種翻譯的結果是學生并不能將整篇文章想要表達的內容連貫地表達出來,也抓不住閱讀的核心本質。久而久之,學生會對英語閱讀本身產生厭惡情緒,因為不夠趣味化,而小學階段的學生相對而言具有較弱的文字分析能力,如果不能夠從閱讀材料中找到有趣的“點”,顯然學生會在既沒有閱讀信心也沒有閱讀興趣的背景下逐漸脫離閱讀。這種過度注重文字拆解分析的閱讀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會讓學生對英語閱讀變得“麻木化”,沒有足夠的興趣去閱讀,致使英語教學難以產生良好的效果。
3.未結合學生閱讀實際,缺乏閱讀教學創新理念。閱讀教學創新理念需要教師有效結合學生實際閱讀能力以及現有的閱讀材料,按照學校所能提供的閱讀資料以及課本的內容編排設計來開展閱讀教學,小學英語教材的文章中有大量關于社會、經濟、自然、科學各方面豐富的閱讀內容,而這些內容恰恰是學生能夠通過課堂去與外界進行有效“對話”的途徑。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要么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帶領學生探索課本中的內容,讓學生通過課本搭建的橋梁來認識世界,要么因為英語教學負擔比較重而沒有過多的精力對課本內容展開深入的講解。依舊是圍繞字詞、朗讀來進行教學,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好奇敏感的階段,需要教師逐步“誘導”學生通過閱讀對閱讀內容展開想象,而現實中大多數教師并沒有結合學生實際,在教學上未有效突破傳統教學已有的桎梏,導致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普遍較低。
三、優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實踐探究
1.導入問題,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英語教師要做好本身在英語閱讀教學課堂上的定位,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把握指導和引導之間的界限,不過于主導課程開展,也不要因為學生的連串式追問而變得被動。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平衡好師生之間的角色,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充分融入課堂中,積極參與英語閱讀課堂,以此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同時又通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讓教師導入問題更具效果,在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下推動課堂,更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學到知識,學會閱讀,學會交流,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
比如,教師在進行“My Favourite Season”有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問題“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why?”,然后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首先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將四個季節的單詞學會,教師再對四個季節的單詞進行提問,讓學生通過口頭回答的方式來對問題進行回答。學生回答完畢,教師再對課文進行深入講解,讓學生對整個課文內容進行串聯式的了解,并且能夠回答開頭教師提問的問題。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學習效果安排課下的寫作,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對其喜歡的季節進行描寫。同時,課堂上教師也可以通過“我說你答”的方式,由教師描述四季各自的特點,讓學生回答分別對應哪個季節,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發揮,還能讓學生有效掌握課文的本質內容。
2.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英語閱讀興趣。通過教材內容的編排設計,為學生靈活運用閱讀內容創造有效的環境和條件,使得學生能夠通過“閱讀-交流-寫作”的方式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的把控。小學階段的英語閱讀內容相對而言,都是對話式的,即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角色對相應內容進行圖畫式的交流,并且通過交流內容將學生學習內容嵌入到交流內容之中。這種內容安排為教師創設學生學習交流的情境帶來極大的便利,教師可以通過將課本上的對話內容“現實化”,即可讓學生完成對課本內容的學習,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閱讀內容靈活化和現實化,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的方式,會和教材進行有效的銜接和交流,并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以“My Birthday”相關內容講解為例,教師在開展這方面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針對課本內容開展交流對話。通過扮演課文中人物的方式,采取“你問我答”的形式,通過A學生提問“when is your birthday?”,B學生回答其生日的方式,將課本內容轉化為課堂上普通交流行為。這樣可以讓學生對英語閱讀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并且養成在課堂上用英語交流表達的習慣,從而逐漸提升學生英語閱讀興趣。
3.結合實際,創新英語閱讀教學。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以及傳達,讓學生通過提前了解而不會在閱讀過程中因為文化差異而產生誤解,讓學生的英語閱讀更加簡單。由于中西文化有所不同,這使得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可能會因為文化差異而加大閱讀困難,以現有的思維難以接受閱讀到的內容。因此,教師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前,需要對整體的課文內容進行有效的鋪墊,在文化背景、與我國文化的不同點方面進行簡單的介紹,讓學生能夠在閱讀時遇到不同也能夠有效的消化。
比如,教師在姓名方面,英語中的表達和我國文化有所不同,在日期等方面也會有順序的差別,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要做好文化背景的鋪墊,為學生閱讀打好基礎。文化背景鋪墊是很多教師容易忽略的重要閱讀教學內容,事實上,文化背景的介紹對學生理解閱讀內容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因此,教師要適當創新教學,在課堂上拓展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英語閱讀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有效插入影視作品片段,讓學生能夠在多元、多維度內進行英語閱讀學習。英語閱讀內容與現實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也會與某些影視作品存在穿插,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適當插入影視片段,增強英語閱讀教學效果。
結語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對學生拓展知識廣度、深化知識層面具有極大的效用,但是如果教學方式不夠恰當,依然采取“拆解式”的教學方式,顯然不能起到相應的效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主體要適當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形式,在多方面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提高,讓學生多元化多維度、有效、全面地進行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景華.如何優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J].未來英才,2016(11): 252.
[2]陳艾靜.優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J].華夏教師,2018 (29):17-18.
[3]張俊敏.優化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2010(7):36-39.
[4]周巧詩.優化小學英語閱讀課的幾點建議[J]. 輔導員下旬刊(教學研究),2015(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