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學英語課本插圖是小學英語教材的有機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學資源,一線英語教師如能全面、細致、深入地解讀課本插圖,準確地理解編者意圖,巧妙地運用課本插圖,就能較好地優化英語課堂教學。
【關鍵詞】小學英語;巧用插圖;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樓麗燕,浙江省義烏市實驗小學。
一、研究背景
隨著科技網絡的飛速發展,許多一線教師都青睞網絡上的圖片、動畫資源,卻對小學英語教材中的插圖視而不見,忽視其應有的教學價值。英語教材是英語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教師對教材的鉆研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深入開展教材分析,把握教材的設計理念,熟悉教材的編排特點,了解教材所提供的資源,這些是教師有效利用與開發教材的前提”。插圖是教材的第二語言,是對文本材料的詮釋和補充,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色彩鮮明、生動活潑、描繪細膩,給人以直觀、生動的視覺效果。更重要的是,教材中的插圖都緊緊圍繞所學習的語言知識創設了生動活潑而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因此我們一線小學英語教師要深刻領會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全面、細致、深入地解讀課本插圖,準確理解與把握課本插圖,巧妙地運用課本插圖,優化英語課堂教學。
二、小學英語課本插圖的分類
現行的 PEP 小學英語課本插圖可分為四大類:單元主情景圖、詞匯類插圖、句型語篇類插圖和字母類插圖。單元主情景圖以感受新知為主,旨在讓學生主動探索新知。通過自主看圖,預測本單元的主要內容。詞匯類插圖,重在幫助學生掌握和積累單詞。句型語篇類插圖,重在聽說認讀,強調在說的過程中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字母類插圖,旨在讓學生能聽說讀寫字母,并能認讀以該字母開頭的單詞。每一類插圖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也不盡相同,教師要是能深入地解讀這些課本插圖,巧妙地運用這些插圖,那么一定能較好地優化英語課堂教學,增強英語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發展。
三、如何解讀課本插圖
1.以多元化的身份解讀課本插圖。
(1)以教師的身份來解讀課本插圖。這就要求教師從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內容取舍等角度來解讀課本插圖。在解讀的同時思考利用插圖可以創設那些合適的學習情境,預設相關的教學流程等。這樣,我們的解讀才能服務教學。
(2)以學生的身份來解讀課本插圖。小學生生性活潑,易于接受新知識,但是受年齡特征和思維特點的限制,理解語言的能力非常有限。教師要充分地認識到這些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用學生的眼睛看課本插圖,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運用插圖能更好地服務教學。
2.解讀課本插圖時對象要多元化。教師在解讀課本插圖時,也要對文本進行深非語言信息層次的挖掘,要做到解讀對象的多元化。既要解讀插圖,也要解讀文本、聲音、標題等。既要讀語言知識與技能,也要解讀語言功能、學習策略、文化意識和情感態度。
四、課本插圖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巧用插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心理教育專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小學生在英語學習時會受到母語的干擾,文本插圖的巧妙運用,不僅可以使學生在自然情境中引入主題,獲取相關信息 ,還能激發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為課堂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1)看圖說話。任何語言都離不開當時的情境和實踐。單元主插圖是非常好的教學資源,因為單元主插圖本身就是圍繞單元所學習的語言知識創設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特別是低段的主插圖,生動活潑,更讓小學生喜歡。因此,讓學生看圖說話,以畫面上所呈現的舊知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開始新語言知識的教學。
(2)看圖設疑。教材中有一些插圖,在設計上獨樹一幟,描繪細膩,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導入這環節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看圖,并巧妙地結合新授內容,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PEP Book7 Unit4 A Let's talk.
T: Look at the picture. Who is he? What is his hobby?
S1: He likes reading books.
S2: 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學生們都在猜測)
通過提出這個問題,設立了懸念,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吸引學生到本課的閱讀教學中。
2.活用插圖,激發學生的表達欲。小學英語教材中含有對話和閱讀的文本插圖,或描述直觀的行為,或創設英語場景等,如果教師充分挖掘其內涵,合理運用插圖,讓學生在自然的情境中學習和運用知識,激發學生的表達欲。
觀察插圖,預測內容。在小學英語語篇學習中,教師經常通過觀看視頻和閱讀文本等方式直接引導學生感知、理解和體驗文本。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熱情消減,效果就不言而論了。事實上,在進入文本學習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文的插圖,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大膽預測文本內容。
3.巧用插圖,突破教學重難點。突破教學重難點是有效教學的內核。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巧用插圖,著重培養學生讀圖、識圖及圖文轉換的能力,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1)巧用插圖,趣味操練。有些課本插圖,可以直接呈現重點句型,如PEP Book2 Unit 4 A Let's play.
學生可以很直觀的看清句子的結構和活動意圖,教師可以配上小卡片,以小組合作或小組比賽的形式進行句型的替換練習,鞏固重點句型。
另外,教材中的有些插圖是以組圖形式出現,素材相近主題相同但細微之處又大顯不同,如五上Unit5B Read and Write中的插圖,教師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比較,可以小組PK“找不同”并用重點句型描述,以此鞏固教學重點,優化課堂教學。
(2)替換插圖,意義操練。
在五、六年級的教材中,有些Let's talk 部分有多幅插圖,而且這些插圖是同類的,教師可以運用這些插圖,進行句型的替換練習,在意義操練中鞏固了重點句型。
(3)借助插圖,復述課文。在高段年級的課堂中,可以讓學生嘗試借助插圖,抓住重點和關鍵詞進行復述課文,復述并不是簡單、機械地重復或背誦,而是創造性地再現已知語言材料的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在復述課文時,教師還應該給學生一個框架作為支撐點。
(4)利用插圖,突破難點。如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字母書寫是個難點,教師可以利用三年級上冊中每個單元中Write and say板塊的插圖,加強學生認讀訓練,重視循環復現,幫助學生掌握規范的字母大小寫的書寫要領,以及26個大小寫字母的順序記憶、認讀,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4.活用插圖,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對話和閱讀教學的后續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借助想象類的課文插圖進行拓展,并內化成自己的語言。
(1)巧用插圖,續說課文。小學高段年級的許多插圖構思巧妙,留有許多發揮想象的余地。根據有些課文語言材料言盡而意未盡的特點,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設置疑問,引導學生展??? 開豐富的想象,續說對話的多種結果,從而拓展話題,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
如:PEP Book6 Unit 5 B Let's talk. 課文最后Chen Jie: Can you take him to the park, please?筆者設計了這樣一些疑問:Sam 帶Fido去公園做了什么事?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續編對話,大膽發揮想象力,答案異彩紛呈,這說明他們在獨立地、發散性地思考問題,也說明課文插圖對訓練學生發散思維的意義十分巨大,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2)描繪插圖,拓展文本。想象類的插圖給學生留下無限遐想的空間。留給了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展開想象的翅膀,描述文本本身未完成的部分。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然后讓學生繪圖,并補充對話。
(3)活用插圖,滲透德育。小學英語PEP教材中的對話和閱讀材料,其中有許多教學內容滲透了德育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刻挖掘插圖中所蘊含的思想素材,注意對學生滲透行為規范、文明禮貌、團結友愛等德育教育,這才是真正地應用語言材料。
當然,插圖的運用并不是多多益善,還應注意實效原則、優選原則、 適時原則等。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它的內涵,巧用、妙用、活用課文插圖,讓插圖和其他教材資源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它們在教學中的作用,讓它們能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課堂教學,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從而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參考文獻:
[1]費建麗.課堂教學的得力助手—課本插圖[J].中小學外語教學, 2009(12):24-27.
[2]秦益鋒,毛耀光.插圖,不可忽視的教材資源[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0(1):41-43.
[3]活用插圖,精彩紛呈[J].小學教學參考,2011(34):47.
[4]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林依熊.文本解讀能力是語文教師的基本素養[J].中學語文,2012 (8):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