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湘江
摘要:隨著智能城市概念不斷的發展以及相關配套設施不斷的完善,國家逐步步入智能城市領域范疇。目前各行各業,逐漸形成對人工智能的依賴。當前智慧警務視域依托傳感器技術、大數據技術以及智能AI技術實現多維度的治安監管的模式,但是卻引發了人們對當下人工智能安全的擔憂。本文以智慧警務視域為參照,談論當下人工智能安全的問題,并且對相關問題進行細致研究。
關鍵詞:智慧警務視域;人工智能;安全
引言:智慧警務作為新一代公安防務安全系統,其在監管力度以及刑偵破案水平都有較高的水準。智慧警務要求公民將自身的生物特征植入到公安系統中,包含指紋、五官信息等。可以說智慧警務是融合全國公民生理信息的一個大數據庫。而隨著基礎硬件技術的開發,以及互聯網運用技術的成熟。智慧警務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并且逐步投入到日常的使用中。但是其帶來的數據安全問題,對算法邏輯的合理性的質問,也是當下人們所關心的。
一、智慧警務視域
(一)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技術是推動智慧警務視域發展的一個主要依托條件,而整個智慧警務系統包含前期的數據庫創立,中期的硬件設施建設以及后期的AI技術導入。因此,物聯網技術作為中期硬件設施技術的一個關鍵節點,在其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物聯網技術旨在依托各式各樣的傳感器以及高速率的網絡對需要監控的現場及區域進行定向管控,其包含對基礎的物理現象的監控,例如聲、光、電等一系列的物理特性。而智慧警務視域系統則是依托高清分辨率的天網監控系統對于公共區域進行24小時全方位的監控使得社會犯罪無遁形之處。
(二)大數據技術
大數據技術作為警務視域開啟的先決條件。其囊括了對數據的分析,對數據的收集以及對數據的計算。簡而言之,智慧警務室域是依托于龐大的數據支撐為前提,而開展的公共安全保障工作。智慧警務視域之下,其大數據庫來自于社會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公民的生物特征、家庭背景、以及社會關系還是企業在社會上所進行的一系列生產或銷售活動。此大數據庫記錄著整個國家最基本的信息,由于其信息之全面,也是黑客攻擊的重要目標。
(三)AI技術
AI技術作為對物聯網以及大數據整合的終端,其通過強大的計算能力,以及邏輯判斷能力,對公民進行有效的人物畫像。其完美融合了網絡數據鏈,將一個人在網絡上的興趣偏向以及現實中的生活軌跡轉化為具體的數據肖像進行保管。人工智能技術有助于社會更全方位的發展,并且給社會發展進行全方位的保障。有數據顯示,在現如今智慧警務視域下的人工智能技術,從源頭上杜絕了大多數犯罪的發生,將傳統的公安處理案件由被動處理轉為主動預防,極大的維護了社會治安。
二、人工智能的優勢
(一)大數據快速分析與存儲
對數據應用分析與儲存,由一開始的紙檔文件,到硬盤儲存,再到現如今智能系統分析儲存。總體來說,在人工智能發展的今天,警務視域安全系統逐漸朝著簡便高效的方向發展。其根本原因在于減少了對數據進行分類儲存與分析的過程。同時,整個警務事務部向無紙化方向發展也符合當今環保要求。人工智能化時代講究快速響應,以及超大數據存取,相關部門只需將服務器進行相應的維護,就可以完成對數以萬億計信息的快速利用,與快速的篩選。極大的簡化了對案情,對數據的整理與信息梳理的過程。
(二)可視化全方位管控
在現如今AI技術加持下,警務視域更加智能化與立體化。智慧警務視域將傳統的警務視域由二維平面轉化為3d實景,使得警務人員對區域把控以及對公共安全維護更加直觀明了。在智慧警務視域下,警務人員可以通過各地的高清攝像頭加以高傳輸速率的網絡,對區域進行可視化的監控,也可再結合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對犯罪遠進行精確跟蹤。同時人工智能系統會自動屏蔽掉網絡,低俗不安全的信息,為廣大公民提供安全高質量的網絡環境。警務視域所涉及的監管面不局限于現實生活,對于網絡安全的監管也囊括在內。
三、人工智能安全問題
(一)數據安全性
人工智能安全中最重要的是數據安全,在當下智慧警務人工智能系統發展之下,如何保障公民個人信息以及隱私安全變得尤為重要。法務部門有權利,對公民基本信息進行采取并且保管,同時也有義務對相應的數據安全負責。近幾年來,電信詐騙越來越猖狂,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大數據發展的今天個人隱私通過各式各樣的途徑被完全出賣,以至于詐騙團伙能夠精確抓住公民的基本信息,從而對其實施網絡詐騙。警務視域系統其囊括公民全面的個人信息與一身,系統自身的安全性就顯得格外重要。當今社會,公民對于電腦網絡黑客技術的認知也逐步提升,對于公安數據安全人們也表現出不一樣的看法。因此為了打消公民的顧慮,國家公安系統必須對自身數據庫進行全方位保護,以防止由于數據泄露而造成的個人公民財產損失。對于不法數據盜取的集體或個人給予堅決打擊。
(二)算法合理性
人工智能依托先進的算法系統,其算法是整個系統的核心所在。人工智能系統的更新換代一般而言是對算法邏輯進行優化與改進。由此可見人工智能算法其本身是不具備完美性的,而由算法所產生的數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人工智能在協同警務視域安全工作的時候,對于數據的錯誤判斷可能造成相應的公共安全的誤判,因此對于算法的核心需要進行不斷的更新換代來保證算法的先進性,減少失誤的概率。同時,公安部應當對數據秉承一種參考的姿態來進行警務工作,保留人工執行操作的基本底線,切不可完全將審判權與執行權交托給人工智能系統。
四、結束語
當今警務視域工作在AI技術的加持下變得越來越簡單。同時,人工智能基于數據以及算法,其兩者不能有任何差錯。如何保證算法的先進性以及數據的安全性,是當今人工智能安全所考量的重點所在。國家公安機構應當對于數據盜取給予堅決打擊,不斷完善修正網絡安全法規,同時不斷升級換代算法系統,確保算法的先進性與準確性。最終,雖說警務視域智能系統給公安部門帶來極大便捷,但是保留人工判斷的工作是不可取代的。當下需要人工判斷結合人工智能進行相關工作的開展,能確保人工智能安全與準確。
參考文獻:
[1]張傳浩, 胡傳平. 智慧警務視域下的人工智能安全問題研究[J]. 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9, 029(006):103-108.
[2]劉莉. 智慧警務數據安全風險的法治應對[J]. 江蘇警官學院學報, 2020(3):46-52.
[3]馬西建. 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新型智慧警務[J]. 中國公共安全, 2020, No.328(03):60-63.
[4]丁兆威. AI智慧警務[J]. 中國公共安全, 2020, No.328(03):52-56.
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 6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