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菲菲
摘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雖然取得很好的成果,但主要側重理論教育,實踐教學和實踐資源相對缺乏,創新創業項目實踐層次低。高校應當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構建高校和企業分工明確的雙主體模式,彌補創新創業教育短板,走內涵式發展,提高創新創業的創新層次和科技含量。依托企業資源健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強化實踐教學,健全項目孵化機制,推動項目成果轉化。校企合作新模式下,要建立健全高校和企業長效合作機制,增強協同性,最大限度發揮雙主體教育功效。
關鍵詞:校企合作; 創新創業教育;產學合一
1 引言
伴隨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模式有了新的要求,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成為高校的重要人才培養目標之一。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普及,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新能力已經成為高校的主要工作內容。雖然目前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已經取得一些進步和發展,但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目標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缺少足夠的經驗使學生獲得更大的提升空間。為進一步完善高校的人才培養體系,從我國實際發展情況的基礎入手,結合我校相關方面的先進經驗,校企合作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為高校提供了一種新的發展路徑,有助于實現產教融合,學校與企業雙贏的目的。校企合作是高校學生與社會連接的第一步,學生可以在校企合作基地將課堂中學到的書面知識轉變為實際的應用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技術實踐能力。但現階段,校企合作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和管理機制不夠完善,需要學校和企業共同努力探索,構建起一個適合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平臺。
2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校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有利增強大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大學生創業素質和能力。隨著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認識的深化,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日益科學和完善。但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經過若干年的探索,逐步出現新的難題,主要包括:首先,高校主導的創新創業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雖然課程體系日益完善,創新創業競賽越來越豐富,校企合作訓練和實踐逐步開展,但多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高校創新創業實踐資源有限,無法覆蓋全體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需求。高校作為事業性單位,創新創業教育教師和創新創業孵化人員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風險意識還不高,不能夠勝任創新創業實訓和實踐教育。創新創業項目孵化和成果轉化緩慢,容易錯失市場機遇。其次,高校創新創業實踐往往存在低水平重復,缺乏差異化、前瞻性的市場競爭力。出于對風險的控制和規避,部分高校的創新創業實踐采用的是低成本、低投入、低風險的小微企業或者服務性項目,雖然滿足了創業的要求,但并不具備創新的內核,科技含量低,創新創業的市場競爭力不強。最后,傳統校企合作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雖然名義上是校企合作,但主要還是高校主導,企業只是象征性配合高校進行實踐教學,學生難以真正融入企業和開展相應的實訓實踐,企業作用并沒有真正體現。
3校企合作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建構
3.1 加大企業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力度
從大學生群體的創新創業開展情況來看,企業有著豐富 的資源,包括崗位實踐資源以及對專業前沿內容的敏感把 握,企業的發展正是將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進行融合,打造 了行業的新氣象。因此,在大學生群體的創新創業開展過程 中,應當積極把握企業的主體作用,加大企業參與大學生創 新創業的力度。突出企業在大學生創業開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僅能夠彌補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知識單一、行業屬 性不強等問題,同時,也能夠提升大學生對創新創業市場的 熟悉程度,確保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開展的過程中能夠對創新 思想的可行性進行判斷。此外,要想推動創新創業的進一步 發展,企業要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建構,推 動學生對創新創業有更進一步的認知。對于各個合作企業來 說,應該設立專門的創新創業指導課堂,從企業內篩選一批 經驗豐富、創新能力強的員工對大學生進行專業性的指導, 這樣才能夠更進一步鼓勵大學生創業,將項目落到實處,進 而有效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
3.2 打造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就目前來看,各個高校要積極與企業進行對接,打造大 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的矩陣,彌補高校創新創業平臺的不 足。一方面,各個合作企業要引導大學生群體走進自身的創 新實驗室或者創新研發基地,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開展提供 企業支撐;另一方面,各個合作企業也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力 度,建立實驗室,讓學生在企業實踐的過程中就能進行規范 化的創新探索與成果孵化,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所學知識的 有用之處,激發學生創業的自信心和激情。
3.3 建設校企合作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
校企對于有創業想法和能力的學生應當予以支持,利用學校現有的創業園和豐富的科研資源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孵化基地。學校可以為學生配備全程的指導教師,積極利用學校資源,企業可以為這批學生提供專項創業資金和技術的扶持,由企業領導進行市場化的運作。其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應將關注重點放在即將畢業和剛畢業的大學生上,對創業困難的學生進行重點幫扶,開展以創業為主的培訓活動及政策理論分析會,針對學生中能夠反映學校特色專業且質量較高的優秀的創業項目,應當給予其優惠政策,吸引其進入到校企合作的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中,并帶動其他學生共同發展。
結語
在校企合作新模式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要完善運行機制,讓高校和企業雙主體都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的教育價值,避免缺位和越位。高校和企業要完善溝通協調機制,協同推進創新創業教育,保障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避免知識產權糾紛,促進校企合作新模式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 羅瑞瓊,朱利香,彭衛韶,等.開展校企合作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J].數碼設計(上),2019(12):312.
[2]孫磊.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創新探析[J].才智,2020(5):147.
[3]呂慧珍,賀誠.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校企合作式ERP沙盤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20 (1):151-152+160.
指導老師:邱喜陽 山東協和學院
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