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濛
摘要: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自己的生活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文中對生態建筑觀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對讀者產生或多或少借鑒意義與參考價值。
關鍵詞:建筑設計,生態,設計
一、生態建筑概述
所謂的生態建筑,主要運用的原理就是生態學與建筑學,通過利用上述兩門學科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建筑施工的設計,以期達到建筑施工和自然環境的協調與適應,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發揮和實現建筑物的一系列功能與價值。生態建筑觀強調對于各種可再生無污染能源資源的利用,力求為人們提供宜家宜居的生存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二、生態建筑觀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生態建筑觀強調開展建筑設計的時候尊重自然并保護自然,并注重對于各種自然資源的利用,盡量使用無污染、可再生能源,以可再生能源取代非可再生能源,發揮資源的最大利用價值,降低能源損耗,在設計建筑的時候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尋求建筑物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當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而同時也伴隨著大量的資源浪費與環境破壞,因此,開展建筑設計的時候如何將生態理論合理的融入進去是當下我們應該高度重視的問題,這是提高資源利用率并保護自然環境的必要舉措。
1.注意與自然環境保持協調
以往的建筑設計僅僅側重于建筑物的結構、功能與構架,而生態建筑觀下的建筑設計原則和傳統的建筑設計又有很大的本質差別,其在設計建筑物的時候看重建筑物和四周環境的和諧與統一,此外,如果新建筑物附近有舊的建筑物,生態建筑觀也力求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以城市綠化工程為例,生態建筑觀不會對原有植物進行全部的毀壞,而是在原有的基礎和條件下種植新的植物,并根據美化地區的實際地形進行選址,不僅尋求工程的經濟效益,更看重其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2.設計方案應個性化
任何建筑施工類型都必須遵循相應的施工設計方案,要想突出建筑物的生態性和環保理念,應該在制定施工設計方案的時候就注意到這一點,增強設計方案的個性化,一方面要考慮到建筑的環保性能,同時要保證其結構和外形足夠美觀,不能顧此失彼,在兼具二者的基礎上凸顯設計方案的個性化。利用生態建筑觀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將四周的環境作為基礎和前提條件,使得設計出的建筑物更加合理科學,同時要充分全面的利用建筑物附近的地形地貌,保證設計出的建筑物整齊有序、錯落有致,體現建筑物的生態性和自然性。生態建筑的設計在我國早已有所體現,南方環境較為潮濕,所以干闌式是其建筑設計最為常見和普遍的建筑形式,房屋的下部被架空起來,這樣就直接加速了空氣的流通,降低了潮濕的空氣環境對于居民與房屋的不利影響,而黃土高原地區窯洞的建設也是十分明顯的體現,不僅在很大程度上節省了日益短缺的土地資源,同時又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環境,以上兩種建筑設計形式都遵循了生態建筑觀。
3.室內空間綠化
(1)室內外的空間一體化設計
所謂的空間一體化就是指設計建筑物的時候充分的利用建筑物的結構特點,把室內室外設計成為一致的模式,使得室內的空間得到增加,進一步便利了景觀的設計。在建筑物設計中,很大一部分大型建筑的庭院或者大廳都采用這種設計方式,加之先進的科學技術的輔助,可以對室內的溫度和濕度進行調節,此外也可以取消部分墻壁,把室內和室外連接起來使其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這就能夠獲得更多的陽光直射,使得居民吸收新鮮的空氣,降低室內能耗,做到了環保無污染,同時也使得室內空間大大增加。
(2)室內外的景觀一體化設計
室內外景觀一體化設計在古今中外都有著普遍的體現和應用,顧名思義,這種設計方法能夠將室內景觀同室外景觀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協調統一的整體,實現了整體的美化效果,使得居民的生活情趣大大增強,也實現了建筑物的生態性,讓人們真真正正的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和味道。飲水入室與盆景的設置都是室內和室外景觀一體化常用并實用的設計方法。
(3)室內裝飾生態化
建筑物室內環境是與居民關系最為密切的要素,因此,建筑物的室內裝飾生態化也是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的,為了增強室內的生態性,可以在室內放置盆景或者魚缸,以向人們提供觀賞性的事物,與大自然更加的親密,讓人們擁有一種親臨大自然的感覺和體驗。
4.建筑技術生態化、節能化
當前,我們國家可以利用的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少,各個行業與領域都應該意識到節約能源資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加大對于可再生無污染能源的利用,減少對于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生態建筑觀一方面會在如何保護自然環境這方面做出努力,另一方面也注重對于節能建筑材料的使用,從多個角度體現建筑物的生態性。
(1)施工材料和施工技術是建筑施工的基礎和前提,要想實現整體建筑物的節能性和生態性,首先應該從施工材料和施工技術等方面著手,生態建筑觀要求施工盡可能就地取材,而不是過多的對外來物質予以引進和使用,使用的建筑材料應該環保、無污染并且可再生,可以加大對于木材、石材以及其他環保能源的利用。在進行建筑設計與施工的時候要對先進的互聯網技術進行利用,保證設計出的建筑結構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環保性,如果能實現建筑物的自我調節,將無疑會滿足生態建筑觀的要求,例如,將綠色的植栽來對空間予以隔開,而不再使用分割墻體。
(2)在生態建筑觀念中,建筑設計一定要具有良好的低碳節能作用,也就是說在布置建筑格局的時候,要盡量減少能源消耗和資源浪費,比如:限制建筑的高度,運用簡單的形勢對設計結構,盡可能的利用建筑的空間,更好地體現建筑功能的多樣性。或者還可以節約水資源。日常的衛生用具可以設置成節水型的,廣泛的使用水循環,此外,還可以運用沼氣等比較新的能源,把生活中的廢液轉變成有效的能源來加以利用,“變廢為寶”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保護環境,而且還能夠使新能源的到開發和利用。
三、結語
建筑業要想獲得健康長遠與持續性的發展,就必須在建筑工程設計與施工中堅持綠色生態建筑觀,建筑師要協調建筑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來促進整個建筑工程施工行業的長足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張文睿.淺談生態建筑觀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J].林業科技情報2015(02)
2荊鵬.在建筑設計中生態建筑理論的應用[J].河南科技.2015(18)
小飛象教育 遼寧沈陽 1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