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婷
摘要:古代建筑有著很高的文化價值和藝術成就,現如今,古代建筑的破壞程度十分嚴重,所以對于古代建筑的修繕工作就尤為重要。本文主要對古建筑前期的信息收集工作、現場勘查工作作出簡單論述。
關鍵字:古代建筑、修繕、施工
文物古建的修繕工作對于現代的建筑修繕來說,更加復雜,專業性更強。在進行古建筑修繕施工前,我們需要對建筑的歷史,構造,圖紙進行詳細的了解。另一方面,我們還要更高層次的、更深入的去了解古建筑的實際情況和其他的一些細節。對于各種參數要在施工前要加深印象,充分的把施工前期的工作做好。
一、信息收集
古代建筑修繕施工前,需要我們搜集各個方面的技術信息。
建筑材料的信息資料收集:對于文物古建筑的施工,有著基本的原則進行施工,其中原材料是這些原則中很重要的一項原則。原材料包含很廣泛:地面的材料、墻面的材料,基礎材料、桁條、梁架、瓦片、勾頭等等。每一種材料的參數:規格、顏色、材質、花紋等都有自己獨特的用途。當我們進行施工前,需要親自到現場去勘察古建筑周圍散落的歷史遺存,并且有必要發掘因文化層擾動導致埋藏在地下的殘存構件等材料,然后對材料進行詳細記錄以便后期進行史料分析,對指導設計和施工提供詳實的基礎資料。
通常情況下散落在古建筑周邊的材料多為石構件,像石柱礎、石欄桿等。這些周圍的材料多為原構件,我們應當進行登記保存,待施工時進行使用,工作人員要將發現的構件材料進行拍照記錄并且制作大樣圖,這是作為施工的重要依據,把材料標記放置并進行有效的保護。
屋面、墻體材料的采集:這部分主要集中埋藏在地下,多為磚、瓦、滴水、階條石等等。在收集這些材料的時候,多數都是殘缺的、不完整的。經過我們的組合,把破散的材料進行組裝,可以推算出原材料的具體規格等詳細參數,為施工前提供材料的訂做生產提供直接證明。
門窗、柱、桁條等木質構件的采集:這些材料多數散落在古建筑的周圍,在施工現場可能發現石柱的遺存。對于門窗、桁條、柱等木質材料,我們可以通過對同時代的建筑或者同一院落建筑的木質構件進行確定來進行材料的加工工作。
油漆彩畫材料的信息采集:隨著時間的增加,很多木質構件的油漆已經逐漸褪色,甚至消失。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對同時期或者同組的建筑進行參考,對現有的油漆彩畫進行考察,來進行后續的施工工序。如果面對的是單體古建筑的修繕工作,我們就要勘察單體的建筑的梁頭或者檁頭入墻端頭所殘余的油漆,亦或是在原木構件的柱頭處、暴裂處進行勘察。因為這些部位不容易受到破壞,很容易保存下來。所以參考的價值更大,更容易找到并確定木質材料油漆彩畫的顏色。
基礎材料的信息采集:基礎材料深埋在地下,對于重建復原工程項目,很多都是因為設計階段的限制,不能進行基礎的勘察工作。我們在施工開始的時候,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應當有效的對基礎進行勘查。因為基礎所在的位置原因,不容易受到外部破壞,我們可以很容易推算出古建筑的開間、進深、柱網布置。我們通過挖掘勘察,可以得到古建筑的柱基礎、進深的尺寸、墻基礎的開間等等其他資料的參數,以上所得到的參數,能夠為圖紙的設計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在進行挖掘的同時,還可能挖到磚、瓦等其他構件,也可以為設計提供依據。
二、現場勘查
我們知道,古建筑的現場勘查工作在眾多工作當中屬于很重要的一項。這項工作是在熟悉設計圖紙,并且根據古建筑修復原則來進行拍照和錄像所展開的。
在施工現場,通常情況下有一組建筑,像一座祠堂,幾座單體的建筑,或者是幾個古建筑組成的建筑群體等等。這些建筑的單一建筑受損需要修復,或單體建筑坍塌,需要修復。無論哪種,對于古建筑的勘察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勘察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后期修復工作的質量。
對于年代風格的識別,主要從屋面、梁架、柱、斗拱、油漆彩畫的紋飾等幾個方面進行。屋面識別的要素主要有屋脊風格、舉折坡度和瓦當、瓦片規格等等。梁、架、柱識別主要是柱的比例。對于墻體年代的識別,我們一般從磚的規格進行考察,磚墻的做法、灰縫、灰漿材料進行識別。
對于古建筑破壞情況的考察,木作構件:我們主要檢查丟失情況以及腐爛情況。對于丟失的構件,要進行詳細的統計,按照現存的構件來進行測繪大樣圖。腐爛的情況主要是白蟻蟲害還有雨水原因造成的。在進行檢查時要確定好構件受力情況,部分構件雖有損壞,也要根據具體的受力情況,來決定是否需要更換。除了對梁架進行檢查外,對于其他門窗也要進行檢查。門窗的丟失或者損壞,一般情況下,門窗框或者栓、舀都可能保存下來,我們只需要按照現存門窗的樣式進行制作即可。如果沒有可參考的門窗,我們就需要按照建筑同期風格形式進行參考。一些古建筑的橫披窗被破壞,但通常情況下邊框或者角落能夠找到原狀遺物。我們在施工前,要進行詳細的拍照、測繪并進行有效的保護。對于墻體的檢查,我們主要檢查平整度和垂直度,墻體是否有裂縫等。發現異常,及時登記記錄。
參考文獻:
[1]林麗古建筑的保護與修繕—以金華白龍橋俞氏宗祠為例【J】價值工程 2017
[2]王夢飛古建筑的保護和修繕研究【J】山西建筑 2016
[3]王鎮華《中國建筑參考書目初編》《建筑師》 1980
北京市文物古建工程公司 中國北京 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