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蕾
摘要:企業想要發展壯大,創新勢在必行。綠色發展下的節能減排和保護生態環境意識已逐漸融入企業的發展理念中。作為經濟活動的主體之一,企業追求創新已經不僅僅是基于同行發展的壓力考量,更是社會對于企業責任的要求。生態創新作為企業改善生態環境的生態導向創新和追求經濟效益的經濟導向創新,對企業組織結構升級、低碳產品開發、綠色文化形成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綠色信貸和企業生態創新均屬前沿研究領域,但目前還缺乏綠色信貸對企業生態創新的影響關系研究。信貸是企業獲得資金支持的主要融資手段之一,綠色信貸和企業生態創新有著共同的出發點和歸宿,但綠色信貸的環境風險評估體系還不健全,對企業的環境評估缺少統一標準。同時,企業也缺乏進行生態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關鍵詞:綠色信貸;企業創新;影響
引言
綠色金融政策作為政府環境規制在金融信貸資源配置層面的具體應用,正漸漸影響著企業的財務行為,但是現有關于綠色金融如何影響企業創新的研究存在缺口。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從產業發展、生態保護、措施創新等各個方面看,全社會正在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新格局。綠色金融政策的推行,對于企業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被廣泛認同。
1綠色信貸的概述
綠色信貸是可持續金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在授信過程里,以社會責任為核心價值導向,通過制定差異化的利率和針對性的信貸發放機制,推動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手段。首先,綠色信貸的本質還是信貸,是一種通過風險投資追求利潤的經濟手段。在新古典主義理論中,資本回報率對應于時間價格,也就是資本提供者的機會成本。綠色信貸同樣會以市場平均回報率為參照,將外源性資本利潤率作為重要的信貸分配標準。其次,區別于普通信貸的股東價值最大化準則,綠色信貸秉持的是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的雙重訴求。綠色信貸的核心價值導向是社會責任,其信貸結構的優化是通過授信對象的環境和社會表現來反映。最后,可持續理念是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綠色信貸業務的重要理念基礎。作為一種政策手段,綠色信貸避免了從市場經濟的單一角度看待信貸政策,因此在遏止傳統經濟發展造成的環境退化方面有顯著推動作用,但其可持續性還應該表現在現今的信貸成本與當前及未來效益之間的合理分配。
2企業生態創新
生態創新是能顯著減少環境影響、提高客戶商業價值的新產品和過程。很多學者認為生態創新的生態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組織對外部自然環境的影響,能減少資源利用污染,減少環境風險,并改善環境,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企業生態創新的本質特征是創新,應是新穎的、顯著改善的。創新是在經濟范疇內推動經濟發展的內在力量。生態創新無論是推動生產過程的持續改進,還是減少產品成本,都是為了促進組織的經濟發展。OECD出版的《奧斯陸手冊》將創新界定為三種不同類型,分別是過程、產品和組織。生態創新是活動,是過程,是抽象的因素影響,也是具體的產品和服務,是一種模式,也是一種發展觀。企業生態創新的主體是企業組織,不管是活動還是過程,不管是產品還是服務,都是企業組織內部要素行為的外在呈現,是企業組織行為的最終表征。而企業生態創新的驅動力既有外部的規制壓力、行業規范壓力、市場需求和政府要求等,也包括內部的績效、高管環保意識、生態文化等方面,這些驅動力都是企業組織行為的影響因素。綜上所述,企業生態創新是在促進企業經濟發展的同時,提升企業組織內部環境效率,減少企業組織對外部自然環境不良影響的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組織行為。
3綠色信貸政策對企業創新的影響
3.1綠色信貸政策通過影響企業技術創新收益-成本比為企業創新轉型提供內生動力
不同于強制減排、環境稅等環境政策工具,綠色信貸政策主要通過融資渠道內生化企業環境成本,在信貸可得性以及貸款融資成本上使企業為其環境污染行為付出代價,壓縮其融資空間并抬高債務融資成本。綠色信貸政策的推出改變了企業清潔生產激勵結構,令企業創新轉型,淘汰污染型生產技術提供內在動力。此外,綠色信貸政策推出后,企業若繼續維持原有技術和生產方式,勢必在融資可得性和融資成本上付出代價,損害企業市場競爭力,與企業利潤最大化目標導向相悖。即便不考慮清潔型技術轉向需求,企業也需要加大創新轉型力度,提升整體生產率水平,抵償綠色信貸規制對企業經濟利潤的負面影響。
3.2綠色信貸政策通過影響企業技術創新方向不確定性作用于企業創新轉型
高度不確定性是阻礙企業研發創新活動的關鍵因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在環境規制強度波動相對激烈的地區,環境規制對企業的創新補償效應往往難以得到充分發揮。其原因就在于波動的環境政策加劇了企業技術創新方向選擇變動風險,企業難以在變動的技術創新方向選擇域條件下作出最優選擇,從而呈現較強的觀望心理。綠色信貸政策的推出一方面為企業技術創新方向增加了約束條件,縮小技術創新方向的選擇域。另一方面,結合環境整治、環保稅等環境政策,強化了企業對環境規制政策方向的確定性預期,有助于堅定企業開展綠色技術研發的決心,驅動企業創新轉型。
3.3綠色信貸政策通過影響企業融資活動作用于企業創新
中國金融體系具有較為典型的銀行主導特征,銀行債務融資在企業融資渠道中扮演重要且難以替代的角色。綠色信貸政策的出臺抬高了企業信貸融資的環境準入門檻,在綠色信貸框架下,重污染企業難以從銀行等金融部門獲取所需債務融資數額并需對其新增債務支付懲罰性高利息。鑒于債務融資在中國企業融資渠道中的重要地位,綠色信貸政策對企業債務融資施加的約束顯著增加了企業財務風險。與其他行業相比,重污染行業如鋼鐵、水泥、紡織等大多具有較高的負債率和固定資產投資率,債務融資限制對這些行業企業的約束效應較其他行業更為明顯。創新活動不確定性高、投資周期長,在缺乏充足資金支持或現有資金難以跨越創新資金門檻時,企業可能會將原本用于研發創新的資金轉向維持生產運營等剛性支出,對研發創新活動的資金支持形成擠出效應,對創新轉型產生不利影響。
結語
總之,雖然創新涉及風險,而且不能保證成功,但依舊被認為是適應動態環境的必然要求。綠色信貸政策有效促進了企業通過技術創新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我們政府有必要進一步加強綠色信貸政策的實施力度,有效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徐勝.綠色信貸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效應分析[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2):59-72.
[2]裴育.綠色信貸投入?綠色產業發展與地區經濟增長—以浙江省湖州市為例[J].浙江社會科學,2018,(03):45-53.
[3]左振秀.中國實施綠色信貸的障礙因素[J].金融論壇,2017,(09):48-57.
[4]董捷.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現狀?問題和對策[J].工業技術經濟,2013,(03):156-160.
[5]古小東.綠色信貸制度的中外比較研究[J].生態經濟(中文版),2012,(08):49-52.
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