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榮華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和護理模式的轉變,護理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完成社會化進程,達到社會期望的目標要求越來越高。通過各種方式和素質教育的方法,護理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性格可以充分發展,所以他們的基本知識和質量人文、科學、藝術等方面,最后成為21世紀社會需求的多學科的跨學科知識,創造性的高素質護理人才。
關鍵詞:護理學生;進化過程中;素質教育;
引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模式也發生了變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的逐步普及,給健康的概念帶來了新的認識和理解。高新技術帶來的護理管理和護理技術現代化和自動化的數字: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使人的自我意識的法律意識大大增強,社會人口老齡化增加慢性疾病和老病人,加強社區衛生保健功能等是護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學校護生主動適應社會,完成社會化過程,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
一、護理教育素質的重要性
在醫療實踐中,臨床診療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個體中,其發生、發展和表現的過程也會有所不同,這就是常說的個體差異。如果疾病仍然是中心,由于疾病的存在,臨床診療水平得不到提高,從而降低了醫療的價值,不能滿足患者日益增長的需求。現代醫療活動,除了讓患者診斷和治療的疾病,醫療工作者應該盡可能全面了解病人的社會環境、家庭背景和心理狀態,與現有的疾病分析,探討患者實際需求和心臟的矛盾,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將改善的診斷水平和治療效果。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提高對護理人員的需求,護理人員與病人接觸時間最長,護理人員可以說是一面鏡子醫療單位的專業水平以及病人的治療醫院充滿信心,取決于護理人員的行為,它也表明,護理人員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醫學科學與人文素質教育相輔相成,是護理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課程。
二、我國護理專業素質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基礎教育中人文素質教育薄弱
現階段我國護理專業人文素質教育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教育資源配置不當、教學方法落后、相關部門重視程度不夠等。此外,護理專業多為理科生,因此護理專業人文素質存在“先天不足”。醫學、藥學等科學技術已經取代了外語等文科教育,因此人文社會科學相對落后。人文素質的弱化直接阻礙了護理專業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是患者的一個隱患。
2.2素質教育的開展形式缺乏多樣性
護生素質教育主要是將護理人文關懷的理念融入到學生的言行中,使護生將關愛、同情等情感融入到護理活動中,將人文關懷行為融入到護理行為中。高職院校在護生素質培養過程中,應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從情感、知識、行為等多個維度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如果僅僅依靠簡單的課堂理論知識教學,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也難以保證。目前,高職院校的人文學科課程主要以傳統的課堂教學為主,教學方法和手段缺乏多樣化。學生得不到充分的人文關懷和實踐,人文素質得不到有效提高。
三、加強醫學護理學生素質教育的具體措施
3.1促進學生對護理專業的熱愛和學習熱情
在正式開始學習護理之前,學生對護理的認識很淺,對護理學習的熱情也不是很高。因此,護生進入學校學習護理理念時,要注重培養學生對護理的熱愛和學習熱情。例如,在學習護理學的基本介紹時,教師應穿著白色整潔的護士服,向學生簡單明了地介紹自己,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使學生對護士職業產生向往和向往。同時,通過對護理學發展史的介紹,突出護理學對人類生命的意義,讓學生感受到護理專業的神圣與榮耀。通過對南丁格爾一生的講解,同學們樹立了一個高大而光榮的護士形象,增強了自己的事業心和奉獻精神。此外,還可以要求優秀的醫院護士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感受到真正的使命感,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堅定的意志,在未來的護理職業生涯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3.2提高護理學教師的綜合素質
現代護理教師的綜合素質也是制約學生人文素質提高的關鍵因素。針對現狀,首先,加強護理教師的人文素質教育培訓,通過定期組織相關培訓課程來提高教師的理論知識、護理教師應進一步實踐的同時,通過護理的實踐行為洞察人文的衛生保健需求,有針對性的提高自己的質量。此外,通過引進護理專業高層次人才,作為護理專業的帶頭人,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增加課程教學內容和文化內容,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
3.3改革教育教學方法
實施素質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與理論知識和技能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大的區別。素質教育的關鍵是要將人文精神內在化。在素質教育中,教師應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采用參與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等現代教學方法,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在合適的時間將護理人文關懷引入其中,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同時,教師還可以向學生展示相應的護理案例,引導學生發散思維,主動展開思考和討論,借助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相互信任,分享內心感受。
3.3強化心理素質教育,學會與人溝通
如今女大學生的身心素質不容樂觀,環境壓力(如繁重的學習任務、生活緊張等)相對較大,容易造成“焦慮”心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應用,對護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和崗位適應能力,還要有優良的服務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人際溝通能力。這就要求護理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意正確的人生觀、愛情觀,以及挫折感、危重感、憂患感。這對增強護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幫助他們樹立自立、自強、克服困難的信心有很大的幫助。
在護理過程中,護士經常利用患者與患者之間的互動關系鏈來幫助患者實現健康目標。護理服務的對象是不同年齡、不同家庭和社會背景的各種人群,這就需要護理教育提供足夠的知識基礎、必要的技能和正確的人際交往原則。
3.4積極創建和諧的校園人文環境
高職院校可以在學校營造人性化、和諧的人文環境,如在墻上懸掛護理格言,在護理人員與護理對象之間營造和諧、溫馨的人文環境。教師應利用網絡的便利,收集和下載適合學生觀看的圖片和視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從而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識。
3.5不斷提高學生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身體素質
學生健康的體質和良好的身體素質是他們承擔繁重的學習任務和提高職業素質的先決條件。因此,在進行醫療護理教育的過程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通過創建一個科學的體育學科和活動,借助學生的體育教育,早期鍛煉,下午運動和體育文化節,同時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之間的團隊協作和集體意識,為今后的實際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結束語
加強護理教育中的素質教育,對完善整個護理工作,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在護理職業發展充滿挑戰的今天,我們應該重新審視護理人文素質教育,采取積極措施,使護生不斷學習,積極進取,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護理職業的人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影. 淺談加強醫學護理教育中的素質教育[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03:134-135.
[2]曹梅娟. 高等護理教育質量標準構建的理念和策略研究[D].第二軍醫大學,2011.
[3]孫艷琴.淺談加強醫學護理教育中的素質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5(17):17.
山東協和學院 山東省濟南市 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