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秀田
摘要:最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各地區都對植保工作的全面推進,其也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在鄉鎮機構改革和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各地區植保機構在實際運行時存在一定的問題,加上農業產業結構出現了調整,生產過程中多種病蟲害也隨之發生,還有就是以往的植保技術相對單一,技術落后,其也會給該工作帶來推廣問題。基于此,本文重點對植保工作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提出解決對策,予以參考。
關鍵詞:植保工作;問題;對策
前言:在一定程度上植保工作是和各地區的農業發展而得到進步的。我國地域極為廣闊,各個地區都有農業,所以農業的發展就需要對植保工作進行優化,并讓當地的農業相關部門提出針對性措施,然后以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去優化植保工作,對植保工作引起重視。在農業發展過程中,需要相關人員減少對農藥的使用,對農作物的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防治等,通過這些措施可以保障農業植保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1 植保工作的特征
農業重大病蟲害加重,爆發的頻率增高。最近幾年來,受到氣候的影響,全國各地區的農作物有害生物持續出現,其中比較常見的有黏蟲、小麥條銹病、稻飛虱、馬鈴薯晚疫病以及蝗蟲等多種害蟲和流行性的農作物病蟲害爆發率較高,年度差異較大,給農業的帶來了極為嚴重的后果。還有就是各地區的農業突發事件增加,成災現象及其嚴重。比如,在2014年,在南方水稻黑條萎縮疾病出現時,在江南等地區出現了成災的情況,該水稻疾病的突發性較大,所造成的危害面積極為廣泛。因為對于病害的流行和預報辦法以及防控技術的研究不清楚,所導致多個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災害,致使了農業發展受到了阻礙[1]。
2 植保工作面臨形勢問題分析
近年來,我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呈現加重發生的態勢,結合地區農作物生產實際情況,落實防病蟲、保豐收任務顯得尤為迫切。以促進區域農業綠色發展為目標,各地需妥善應對以下挑戰;第一;針對主要作物的病蟲防控難題,突出重大病蟲害風險、重點防控區域,開展病蟲害情況、雜草生長情況實地調查等活動,制定關鍵、有效的綜合防控措施,確保主要農產品的質量與供應量;第二;做好植保專項資金的管理,充分利用現有的防治資金,推動新機械、新要求以及新技術的應用;第三;著力構建統防統治體系,高度重視技術指導、應急演練等工作,完善緊急情況的調度機制;強化檢疫監管工作,對重要糧食作物、重點種植基地開展專項檢疫檢查,從源頭控制疫病;第四;以農藥的減量、增效為目標,全面落實用藥監測、用藥指導等工作,同時建設綠色防控試驗區,采集農藥減量后的相關數據,為后續分析、決策提供依據。
2.1 地區植保人員存在的問題分析
植保新技術的推廣,以及現代植保理念的宣傳,需要依靠專業素質過硬的技術人員,需要完善的組織方案。從基層植保隊伍建設情況來看,植保人員的業務能力參差不齊,年齡構成存在較大差異,部分地區尚存在技術人員年齡偏大、缺乏新鮮血液等問題。除了現有技術人員數量、素質不足,基層缺乏可靠的技術培訓方案,植保系統的人員配備不合理等問題,也嚴重制約了植保隊伍整體戰力的提升。針對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相較于新的植保知識與防控技術,不少種植戶更傾向于選擇依賴經驗噴灑農藥的方式。諸多因素的疊加,給植保技術的推廣形成了不小的阻礙作用。
2.2 地區植保體系不完善的問題分析
根據當前植保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基層農業部門應當做好所在地區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規律與特點的調查、重點防控區域的規劃與防控措施部署等系列工作,并在落實防控措施的同時,推進統防統治,構建完善的植保工作體系。而現實情況是,受到農村勞動力、植保技術人員數量不足以及素質不高等因素的制約,全面檢測、防控技術宣傳等活動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植保工作也很難形成完善的體系。以飛防植保為例,在植保無人機快速發展的當下,不少地區從無人機推廣應用出發,制定了補貼政策、技術指導方案[2]。植保無人機的準入門檻低,平臺服務的逐步健全以及上、下游產業的迅速完善,為植保無人機的大規模應用創造了條件,但飛防植保的引入需要專業的從業人員以及全面的作業技術標準,若所在地區未能詳細掌握當地防控需求,構建完善的防控體系,植保無人機的引入將很難發揮其應有效果。
3 植保工作過程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3.1 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打造優質的植保隊伍
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化水平,打造責任意識強、業務能力強的高質量植保隊伍,對基層植保系統的健全有突出作用。在新常態下,植保無人機等新型農機具的應用,農藥的減量增效等一系列實際難題,都給植保隊伍的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要確保基層植保的效率與質量,農業部門應警惕隊伍素養不足、技術人員老齡化、專業人員配備不合理等問題,對現有的隊伍建設情況進行評估,從技術培訓以及人才引進兩個層面入手,制定打造專業化隊伍的實施方案。以技術培訓為例,同行業之間的學術交流活動,邀請領域內的專家進行現場指導以及定期開展演練活動等方法,都有助于技術人員能力的提升。而對于有意愿長期從事植保工作的技術人員,單位可考慮提供深造機會。
3.2 做好宣傳工作,強化農村地區植保觀念
在一定程度上為了可以提高農村人員的科學防治意識,基層部門應在現有宣傳手段的基礎之上,結合地區實際條件,評估以下宣傳渠道的可行性;印發與現代植保知識、綠色防控技術相關的技術資料,同時安排專人進行技術指導;在病蟲害高發時期,通過宣傳車下鄉宣傳,向農民廣播防治用藥方法、病蟲害的正確識別等內容;定期組織與綠色植保有關的宣講會,重點講解科學防治的實際效果與常見技術的要領;建設農民田間學校,將理論學習與現場指導相結合,確保農民掌握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領;與農藥經營戶進行合作,經經營戶向農戶發放科學用藥方面的宣傳資料。在構建多元化宣傳渠道的同時,農業部門還應做好新技術的普及,并借此更新其植保觀念[3]。
3.3 完善地區植保的體系建設
針對植保體系不健全這一難題,農業部門應在提高農戶、植保隊伍戰力的同時,成立植保工作統防統治的領導機構,并落實各項主要責任。以完善植保體系為目標,植保隊伍應廣泛收集相關歷史數據,進行現場調查,對區域內的病蟲害發生特點進行綜合性分析。在監測工作中,為提升預測預報能力,基層單位需規范病蟲害監測程序,依靠普查和系統觀察、歷史數據和當年數據、經驗和數據、本地和周邊區域的結合思想,構建測報信息庫,為專業化防治工作的推進提供可靠數據。
結語
總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全國各地區的植保工作也進入到了快速發展時期,但是在此過程中還是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需要相關人員去優化這些問題,并找到解決對策。比如優化植保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強化隊伍建設、完善植保的體系建設以及做好植保宣傳指揮工作,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提高專業人員技術,強化當地農民的植保保護思想,從而實現植保工作可以獲得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布威海麗且姆·麥麥提江, 努爾麥麥提·麥麥提敏. 新疆農墾植保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J]. 農家致富顧問, 2020, 000(008):175.
[2] 郭玲, 陳艷敏, 馬曉曄. 農業新形勢下植保植檢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20, 000(001):187.
[3] 楊麗萍. 淺談基層植保推廣工作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 農家參謀, 2020, No.658(12):13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