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仕瀉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林業要求不斷提高。我國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發展速度得到大幅提升。與此同時,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如法制觀念落后、生態林業建設發展滯后等。鑒于此,本文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解決工程規劃中存在的問題,促進林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生態林業;工程規劃;原則;問題;對策
引言
盡管我國林業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然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問題。一方面,相較于我國廣闊的國土面積,森林林地的總量嚴重不足;另一方面,我國森林林地分布不均,尤其是在西北地區,常導致沙塵暴等極端天氣產生,水土流失嚴重,威脅了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當前我國林業生態建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林業綜合生產力,以滿足我國不斷增長的森林生態資源需求,為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提供支持。
1生態林業工程規劃存在的問題
1.1法制觀念落后
由于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系統性較強,必須借助相應的法律法規來推動,但有些法律法規已不能滿足林業發展需求,反而會影響工程建設效率。此外,由于部分人員法制觀念淡薄,致使出現一些違法亂紀現象,對生態林業工程建設造成較大的阻礙,削弱了生態林業行業經濟效益,也阻礙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速度。
1.2缺乏物質基礎
林業技術在推廣應用過程中往往需要一定的林業資金投入,只有充足的林業資金,才可以為林業技術推廣提供保障與支撐,才能真正確保我國林業建設工作順利開展。但是,缺乏資金是現代林業技術推廣中的一大難題。1)如果長期沒有社會資金支持,就難以調動林業技術推廣工作者的積極性,會直接影響現代林業技術的有效推廣。2)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持,林業技術的研發、創新、運用就難以得到保障,會嚴重阻礙林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持續穩定開展。3)生態林業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僅在建設初期對于資金的需求比較大,在隨后的管理過程中也需要有資金支持。許多地方僅重視林業建設初期的資金支持,而忽略了后期的管理資金,導致林業工程難以形成規模,進而影響了林業發展。
1.3林業生態化意識相對薄弱
制約生態林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人們的生態意識較弱,沒有認識到生態林業發展的重要性,漠視生態林業帶來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尤其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林產品的需求也大幅提升,人們只追求短期經濟效益,對森林過度砍伐,造成了森林植被逐漸減少、生態環境惡化的不良現象。另外,政府職能部門也沒有認識到發展生態林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的情況時有發生。
2對策
2.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首先,要明確各級林業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責,也可與各級林長對接,使其清晰地認識到自身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可以設立一些獎懲制度,并嚴格執行。其次,對現代林業工程建設承包單位也要加強管理,并制訂一些制度約束承包方,讓其盡職盡責做好工程建設;林業主管部門應定期對工程建設進行督導,要求承包方在規定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相應的建設任務。
2.2加大資金投入
只有加大林業技術推廣的資金投入,提供充足的資金和設備,才能改善林業技術發展不均衡的現狀,才能逐漸推進林業技術發展,保證生態林業的高質量、高水平建設。部分邊遠地區森林建設基礎差,經濟也較為落后,相關部門有必要投入一定的專項資金,定期組織林業專家進行技術培訓,定期開展技術推廣培訓活動,促進當地林業建設。同時,還可以建立國家林業領域科技創新基金,充分利用林業市場經濟,將林業技術推廣與市場經濟發展緊密結合。此外,國家及相關地方政府部門應繼續加大對林業技術創新研發資金的合理投入,以保證林業技術得到有效推廣。
2.3樹立生態林業發展意識
需充分認識到發展生態林業的重要性,提升全民發展生態林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各級職能部門的領導,轉變思想,深刻認識到發展生態林業的社會和生態效益,做好宣傳工作。同時,各級相關部門需統籌協作,制定科學的林業建設規劃,協調好生態林業和經濟建設的關系,促進生態林業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2.4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方案
在林地資源保護管理與生態林業建設的科學規劃中,要重點做好以下3方面的工作:(1)結合林地資源保護要求,對當前的林業資源管理體制作進一步的創新改革,尤其是加大改革引導和激勵制度建設,引導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林地資源保護工作中來。(2)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分類管理和經營,制定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計劃。為提升生態林經濟效益,除了加強管理工作外,還需積極引進生物工程技術,將當地林業資源與先進技術有機融合起來,逐步優化生態林資源結構。(3)對于成林來說,要積極發揮生態和經濟效益,制定多種經營策略。比如在生態林業建設過程中,要在保護林業資源的基礎上發展林下經濟,并維護好林下種植、林下旅游及林下養殖三者之間的關系。考慮到林地資源保護管理與生態林業建設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因此要充分認識經濟和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方案。
2.5建立生態經濟思想
時代的變化對我國生態林業工程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應建立生態經濟思想,以此促進工程規劃順利有序展開。首先,要認識到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目的是為了改善當前日漸惡化的生態環境,同時也要不斷總結經驗,實施動態管理監督,以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次,要將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相結合,這樣才能夠為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自然資源。同時,更要加大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進一步促進生態平衡,提高生態林業工程建設質量。擴大生態林業建設工程的覆蓋范圍,以此確保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提高生態結構的合理性,這樣才能解決以往生態林業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建設質量,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2.6創新生態林業建設體制
首先需創新林業發展理念,生態林業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結果,生態林業的發展目標要長遠,做到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不能違背自然規律,要實現生態林業和地方經濟協調發展。創新林業發展模式,以林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進一步完善林業發展機制,逐漸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市場化運作為輔助的經營模式。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對林場采取租賃承包、項目招標等方式促進生態林業的發展,同時引進科技服務、中介服務機構及時為林業經營者提供技術、政策、市場信息咨詢服務。
結語
林業技術對建設生態林業具有極其關鍵的指導作用。當前,我國的林業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例如物質基礎以及人才缺乏、推廣工作不到位等等,都嚴重阻礙了林業技術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應用。對此,有關部門需要意識到林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加大資金投入。此外,有關人員還應轉變陳舊的觀念與思想,從多角度完善林業技術推廣體系,從而促進我國生態林業健康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繼革.探析生態林業工程建設規劃的有效措施[J].花卉,2020(4):178-179.
[2]張敏.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的對策研究[J].山西農經,2019(11):86.
[3]于子娟.生態林業工程規劃的對策與途徑[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6):19.
[4]任永生.林業技術推廣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J].北京農業,2016(02):90.
[5]劉建林.林業技術推廣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問題及其對策[J].科學與財富,2015(02):223.
作者簡介:施仕瀉(1972.10-),男,壯族,大專學歷,主要從事林業工程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