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濤
摘要: 近年來,隨著網絡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與教育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信息化技術應用于職業教育,有效地促進信息技術課在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的提高,讓信息技術為專業教學服務,全面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更好的在教學中發揮作用,增強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成為衡量師資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
關鍵詞:信息技術; 職業院校; 教學質量
引言:
信息技術教學最終還要通過教師的科學方法的運用來發揮其作用。但是,很多職業院校教師的信息數字化教學水平還有待提升,不能夠將教學效果充分發揮出來;還有很多職業院校的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由于對信息數字化教學觀念的不同,教學方法的運用不足,使得傳統教學手段無法和信息數字化教學技術進行良好的融合。因此,在職業教育中,提高信息教學課堂效率,幫助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勢在必行。
1. 教師更新觀念,提高教學水平
1.1注重教學變革,強化信息治理
職業院校“十四五”規劃,需要緊抓兩個重點
一是注重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利用當代最新信息技術手段支撐職業院校的教和學,幫助學生打破傳統學習模式。傳統“教”與“學”之間的互動主要發生在課堂教學、課下作業、定時答疑上,使學習者從接收知識到消化知識、運用知識之間的時間間隔延長,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難以及時得到解答,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與精力的集中。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后,通過課堂教學、網絡教學、線上答疑、線下復習等多種方式,摒棄時間、空間的局限,使學習變得隨時能學、隨地能學,想學就學,學有人陪、學有人教的靈動學習模式,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二是強化信息化治理,推行一站式服務,通過治理模式的變革來推動信息化的改革,實現所有事情“最多跑一次”。信息化教學借助于先進的技術手段可以使教學內容豐富起來,打破傳統的文字、圖片、視頻教學模式,根據具體教學環節將學習內容做成動畫或是方便操作的游戲平臺,以玩的方式使學生自主進入到學習中來,引領其去探索知識、掌握知識,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變抵觸學習為樂于學習,通過“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使學習變成一種興趣。
1.2注重職業教育,強化應用觀念
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是“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所以,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在職業教育階段加強工匠精神,職業理念的滲透,促進師生對職業教育做清晰、準確的定位。
1.3重視信息教學,加大資金投入
由于職業院校對于信息數字化教學缺乏重視,致使資金投入不足,這就會嚴重影響到信息數字化教學設備的采購工作。在職業教育當中,信息數字化教學設備的缺乏會使得教學缺乏工具輔助,以信息數字化教學為主的課程內容也會由于硬件設備的缺乏而失去依托。這樣,信息數字化教學也就難以真正在職業院校中鋪開,信息數字化教學的作用就很難在職業教育中得以顯現。此外,信息數字化教學軟件的投入不足也會使教學過程受到不利影響。教學軟件是開展課堂職業教學的重要工具,如果軟件設備投入不足,就會嚴重制約課堂上的知識內容體現和學生老師之間的交流互動,進而影響到職業教育的教學效果。
2.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2.1運用教學手段,改善教學水平
有的教師雖然能夠運用信息教育工具,但是在運用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信息數字化技術是一種教學手段,其將傳統的職業教學課堂和海量的網絡資源連接起來,如果能夠善用這種資源,職業教學的效果就會得到大幅提升。但是,有的教師對信息數字化教學方法的應用還不夠充分,致使一些課件僅僅是利用信息技術將課本內容完全轉述過來,并沒有充分利用互聯網內容搜索,使信息教育手段難以在職業教育中廣泛運用。
2.2改進學生評價,促進師生發展
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現實表現,更要重視全體學生的未來發展,重視每個學生在本人已有水平基礎上的發展。在評價中主張重視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重視學生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重視學生對學習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重視學生動手實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歸根結底是重視學生各種素質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狀況。以往的評價過于簡單,評價方式單一,不全面,影響學生的發展。對于考察內容進行改變,一是加強信息技術操作的評價,可以對學生進行評價,對于學生在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二是根據學生平時完成的作品進行評價,不在乎作品完成的時間與過程,只在是自己親自動手做的,讓學生體驗過程,引導學生健康發展。
2.3提高自身素質,優化課堂效果
信息數字化教學水平在職業院校當中的應用程度,不僅僅取決于院校對于信息數字化教學手段的重視程度,還取決于教師應用信息數字化手段進行授課的水平。首先,院校在對信息數字化教學投入足夠重視的基礎上,應當將一部分資金用到教師的培訓教育上。在職業院校的教師隊伍當中,很多資歷很深的教師雖然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其運用信息數字化技術的水平卻較低。學院應當通過系統的培訓,使教師應用信息化教學的水平得到提升,進而將豐富的教學經驗和高校的信息數字化教學手段結合起來,使傳統教學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其次,職業院校還應當根據信息教學的特點修改教師準入機制。在教師招聘過程中,不但要考察教學工作者的教學能力,還需考察教師運用信息教學手段授課的能力,選擇兩種能力兼備的教學工作者,這樣就能夠使教師隊伍的綜合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此外,教師也應當注重與時俱進,在傳統教學能力的基礎上注重與時代接軌,不斷提升自己的新能力,強化信息數字化教學設備和手段的應用能力,使職業教育的綜合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2.4加強自我反思,增強責任意識
一個合格的老師必定是一位經常反思自己的老師,在思維觀念上不斷總結自己、“反省”自己,不斷通過改進工作方法,使自己的工作能力提高到一定高度,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反思自己,面對教學中的問題,認真地解決問題。并在教育教學過后對自己的教學內容進行評價,從評價中發展自我,總結自己的缺點,學習別人的優點和經驗,優化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督促我們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結語:
在職業院校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素質,更新觀念,是促進信息技術課教學質量的提高的有效途徑,是信息化教學手段在職業教學當中教育水平顯著提升的有效途徑。實踐證明,信息教育在職業院校教學中具有顯著優勢。但是,信息數字化教學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職業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師樹立正確的觀念,加大資金投入,提升信息數字化教學水平,這樣才能使信息數字化教學在職業院校中的運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從而使我國職業教育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喆,尹睿.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內涵與提升路徑[J].中國教育學刊,2014(10):31-36.
[2]胡曉玲.信息化教學有效性解讀[J].中國電化教育,2012(05):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