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博康 東雪
摘要:對英語的學習而言,合作是比較基本的模式,小組活動是基本的優化形式。當前課程理念下,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的教學措施還有待完善。在中學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學生群體在交流的過程中探究知識,培養其創新意識,使新課程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有更好的體現。由此可知,要正確對教師的角色進行定位,幫助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解決遇到的困難,克服障礙,通過合作學習來優化課堂的組織方式。
關鍵詞:中學英語教學;合作學習;實踐
前言
合作學習理論主要是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交流能力,讓學生在小組內共同完成任務,在分工的基礎上共同學習。合作學習是以教師所教授的內容為基礎,有針對性的讓學生分組完成任務,并由教師對其進行分析和評價,從而使教學效果更好。合作學習主要是要培養學生自主意識、責任意識以及集體意識,在合作的過程中發現自身的長處不足,實現知識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1.合作學習的內涵
美國的學者認為合作學習是指讓學生在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并依據小組所取得的成績進行獎勵或認可的教學。部分心理學家也認為合作學習是組織和促進課堂教學的一系列方法的總稱,在課堂之上同伙伴之間進行交流,通過組織小組活動完成教學任務。小組內成員一般由3至5人組成,學生通過合作獲取知識。從定義可以看出,合作學習主要以學生之間的互動為教學活動方向。系統的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影響來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作為標準,共同達到教學目標的活動。
2中學英語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實踐。
2.1科學分組,巧加引導
英語合作學習的小組有四人左右,最為合適的分組過程不應該由老師個人單獨決定,而應該根據學生的想法讓他們自由選擇組員。分組也要通常綜合考慮學生的性格和愛好以及對該學科的興趣,合理的進行組合,在分組的過程中要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了解,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另外,小組內所有的成員的分工要明確,比如有的同學負責記錄,有的同學或者匯報,讓小組內的分工定期調換,使每個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有機會提高。
在開展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有效開展活動,對探究問題的方法以及思維的方式進行指引,形成科學合理的思維模式。老師必須要針對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要求給小組布置任務,監督小組成員完成任務,適當的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對小組的合作成果要給予客觀的評論,給學生留有懸念,讓他有更大的興趣去探索。
2.2結合實踐,強化合作
合作小組的教學模式作為一種較為獨特的方式,可以使用學生都融入到英語教學之中,成為教學主體。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學習的效果也比較好,在英語口語表達方面效果更加顯著。教師要充分利用小組進行教學以適應大綱的要求。
2.3自由討論,共享資源
英語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語言所以既要注重對知識的傳授,也應該注重其應用。教師應該根據教學要求制定教學計劃,比如尋找有讓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來進行討論,在對學生進行分組以后,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利用自己的認知發表看觀點,能夠對不同角度的看法進行了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同時也有助于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增加其自信心。比如,在合作小組交流過程中,可以對同一個問題,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回復,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以后的寫作打下基礎。比如一些學生在學習“how can I arive there”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知識的分享來提高學生們的口語水平和寫作能力。
2.4樹立自信,科學評價
對小組的評價要科學合理客觀。其中主要涉及組員內部的互相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以及老師的評價三個部分。在評價的過程中要對學習的結果以及協作情況進行考慮,英語的合作學習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找到每個人的特點,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同時,要避免競爭性,評價著重提倡合作達到目標,從而使小組之間也形成既競爭又合作的局面,當然對于水平比較高的學生要及時給予鼓勵。
3.結束語
隨著新課改對素質教育逐漸重視,以往的教學手段也需要改變,英語教學也需要適應新的理念,轉變教學模式。合作學習是新型教學模式中較有效的一種有助于教師和學生一起進步,提高中學生的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張彩云.蘇州大學.
[2]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齊立民.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
[3]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運用策略分析.蘆華,呂彬淄.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