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金鳳
摘要:隨著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學科的探索,形成了獨特的思想政治教學方法,也注意到載體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者使用各種載體傳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而受眾在接受信息的同時便在被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媒體學科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體系因此結合,其成果對往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但隨著時代、環境等諸多條件的變化,思想政治教學方法的與時俱進便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者們的研究方向,各種不同的創新視角百花齊放。文章主要以當前自媒體的繁盛發展為研究方向,探尋自媒體帶給傳統思想政治教學方法潛在革新的機遇。自媒體的天然優勢能夠且必然為思想政治教學活動所用,擴展思想政治教學的覆蓋面、增強思想政治教學實效性、幫助教育者達到最終目的——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質。同時這一載體所蘊含的精神也會影響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維以及教學方法,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內涵。
關鍵詞:自媒體;思想政治教學方法;網絡
新媒體的發展革命了信息傳播方式,提高了信息的傳播效率,而自媒體創新了信息發送者與受眾的交互關系,這使得中國傳統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場地位優勢不再。同時自媒體不僅沖擊既往的教育成果,也造就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難以適應的新環境。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也是改革的機遇,針對自媒體的風險應對以及優勢利用都值得我們去研究思考。分析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主要途徑、載體的弱點,研究自媒體環境新特性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發,優化和創新思想政治教學方法,化被動為主動,提高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
一、自媒體的特點
(一)傳播主體:多元化與分散性共存
低廉的成本、操作的簡單都大大降低了自媒體的準入門檻,而手機和互聯網的結合更加便利人們參與這場自媒體盛宴。在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內容的創作者和傳播者,廣泛的人群參與以及被打破的時空限制形成了“去中心化”的傳播模式,信息創作和傳播的主體泛化、個體無組織的自我傳播,這些都導致信息的傳播如同病毒一般迅速且難以控制。
(二)傳播渠道:多樣性與暢通性并行
傳統媒體具有壟斷控制的可能,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自媒體的發展打破了傳統媒體話語權的壟斷。公眾可自由選擇任何信息傳播媒介,不局限于狹窄的諸如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渠道,而是沒有時空限制的多樣化媒體作為信息傳播的載體。凡是網絡能夠覆蓋的區域便是信息能夠傳播的領域,參與者可以通過熱門的QQ、微信、微博等平臺創造并傳播反映個體意識的信息。“在網絡上,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一個沒有執照的電視臺。”任何信息都有形成網絡輿情的潛在基礎并再次通過網絡進行有效的擴散。
(三)傳播方式:實時性與互動性交融
傳統的媒體大多具有單向性和滯后性,信息發布者和接受者的位置固定,前者可以精心編輯理想的內容而后者只能被動接受,而在時空的條件限制下更加不可能產生對社會有巨大影響的互動。但自媒體的產生使得實時雙向互動變得簡單易行,信息互動形成一張巨大的網絡囊括所有的網絡參與者,加快了信息傳播速率以及更強的擴散性。網民對信息的反應更加迅速劇烈,彼此更容易形成新的化學反應使輿情從局部、中性演變為全局的惡性影響社會輿論。
(四)傳播內容:客觀性與非理性交織
不同于傳統媒體中主流權威思想占領制高點的局勢,自媒體領域往往是表達非權威觀點的聲音搶奪話筒。信息發布和傳播具有很強的隨意性,沒有任何權威“把關”、沒有傳統媒體那樣邏輯縝密、多數也談不上具有基本的媒體素質。傳統信息發布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考證環節、較為中性的視角等在自媒體中較少存在,先入為主、煽動性等等卻極為普遍。
總的來說,根據自媒體的特點可以看出自媒體能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好與壞的雙重影響。積極的影響:提供豐富的資源,自媒體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理論基礎與教學資源;拓展教學方式,課堂使用先進的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圖片、影像等生動的方式使課堂變得更輕松、理論也能深入淺出;便利教育互動與后效回饋,通過自媒體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便能同時反映其行為趨勢,事半功倍。消極的影響:首先是信息復雜化,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信息的來源為教師所壟斷,因此理論灌輸一度成為主流方法;其次是適應難度大,自媒體的誕生有賴于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市場門檻相對降低;再次自媒體使得“話筒”能夠隨時易主,主流思想與非主流思想的矛盾會愈發激烈,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受到挑戰。同時在新媒體時代,信息的選擇是由受眾獨自決定,顯然受眾并不會特意選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主動接受教育,而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關注點,但不同領域的信息卻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同一觀念。如同愛國主義教育如果僅僅局限在文字直接宣傳上效果甚微,而應當蘊含在國家軟、硬實力的彰顯上。這都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知識水平和時事關注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中國當前的思想政治教學方法
方法是人們為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達到一定目的所采取的活動方式、程序和手段的綜合。教學方法是教育者為達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動中所采取的各種方式和手段,教學方法之于教學活動的重要性,自教育課學科的持續發展以來不斷提升,畢竟不去運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就無法實現一定的教育目的以及任務。并且不同的教學方法之中體現了教師是如何去組織與引導學生去學習、運用知識最終獲得提升這一過程,因為教學方式的多種多樣包括師生之間的地位、關系以及實效性最終都會受到影響。因此自古以來教育家們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者們都十分重視教學方法的研究和變革,它不僅僅是教師個人的智慧和教學藝術,還受到社會發展的客觀條件的限制。教學方法豐富多樣、千變萬化,要想深入淺出的理解必須通過其各種特性來深入分析。
首先教學方法具有目的性,產生于教學目的的實現之中,教學方法也是為教學目的、任務而服務的。同時隨著社會的逐漸發展,社會對教育任務、目的的要求逐漸提高,隨之而來的是教學方法自身改革的迫切性。其次是雙邊性,教學顧名思義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包括老師的教育活動以及學生的學習活動,二者朝著共同的目的相互配合實現教學任務。因此雙方的積極性都十分重要,缺少了任何一方都會使教學變得低效甚至無效。如何調動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主動性、積極性,優質地完成教學任務就必須選擇合適、正確的教學方法以及充分的運用。
有時候存在一種情況,教師對教育內容理解充分、教學水平也十分優秀,但因為教學方法的選擇、使用情況上以及部分教師只重視教學內容輕視教學方法的現象進而達不到滿意的教學效果。當前教育界通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講授法、談話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討論法、研究法,并且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任務、教學對象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6]。這些方法都依賴于各種客觀條件,絕不是僅僅依賴教師的個人教學水平便能發揮好的,比如講授法的運用就必須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接受能力、積極性等等。而在當前自媒體的發展盛況以及受眾群體來看,自媒體無疑是教師充分了解教育對象、獲取教育資源的平臺工具。并且不僅是講授法,各種教學方法都存在完善的方向,而自媒體便可以是完善的結合點。自從自媒體誕生以來,它的種種特性都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鋪墊,然而也并不全然是積極作用,自媒體的發展也為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帶來了種種消極影響亟待去解決克服,總而言之自媒體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機遇與挑戰并存。
三、自媒體優化和創新思想政治教學方法的探索
思想政治教學課程作為中國各級學校教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的教育及其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雖然各級教育階段名稱、表現形式不一,但本質都是在培養學生應有的底限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目前在中國思想政治教育頂層設計的指導之下,各級教育學校都十分重視思想政治教育,也相應開設了各種課程。雖然教育理念呼喚著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但當前仍以課堂理論課為主,實際效益不甚理想。多數思想政治教育者仍然秉持傳統理念,書本為主。特別是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方法多以單向的教育為主,即“師說生聽”式教育。
當今社會以微博微信為主的自媒體占據網絡信息平臺的半壁江山,中國信息技術的發展正處于蓬勃時期,對于自媒體的廣泛使用居于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實的網絡大國。但與之相關的問題也接踵而來,諸如近幾年愈加嚴重的網絡輿情政府回應困境,自媒體蓬勃發展的環境使得輿情生態也變得盤根錯節,而輿情的發展特別是網絡輿情的自由發展關系社會和諧穩定,某種意義上也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其中就蘊含著對自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特點認識不足等問題,沒有形成以自媒體為基礎的機制和觀念。
據有關調查數據顯示,當前各種新媒體的主要受眾人群包括年輕在校大學生,通過自媒體他們將平時不愿或難以吐露的真實想法發表在社交媒體中,并且自媒體也成為主要的信息獲取渠道,同時也是形成思想政治道德素質的基礎,基于已有的穩定的思想觀念以及信息自身的差異都會影響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同時教育者能否適應自媒體并將之納入思想政治教學體系中也是實效性的保障部分。如何就以上因素進行優化已有的思想政治教學方法以及創新發展不同以往、強適應性的教學方法成為急切的研究課題。教學方法的種類較多,本文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教學方法進行與自媒體的創新結合并加以闡述。
(一)通過自媒體延展講授空間
課堂講授一直以來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場所、主要方法,教師講授對學生智能與品德的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在當前自媒體的逐漸發展下,自媒體的互動交流性可以延展課堂的時空,讓講授不再局限在課堂中。其次講授看似是最為簡單的教學方法,但也很容易暴露出教學問題。傳統的講授理念注重教師講解的質量,教師偏向于講得多、講得細、唱“獨角戲”、搞“滿堂灌”。忽視了學生思考與領悟的一面,但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是思想的碰撞,學生在此之中發揮其主動積極性,滿足學生的興趣關注面。因此對不同意見的充分的交流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的重要保障。通過自媒體拓展課堂領域,增強講授內容對學生參與度、積極性的積極影響。
(二)通過自媒體圍繞思想政治教育問題進行討論
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有賴于學生真實的思想認識,對教學內容的討論十分重要,學生通過討論,真理越辨越明,才能使學生發自內心的信服。而當前討論主要局限于課堂內,由于時間、空間上的限制,既擠占教學時間不利于教學內容的完整講解、也不利于教學進度的安排,同時有限的課堂討論時間留給學生的討論空間也十分狹小。但自媒體的出現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話題討論,同時自媒體上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信息也為學生提供了富足的討論內容。并且自媒體的多元化主體也能讓不局限于學生的各種社會教育對象都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討論。在各方思想碰撞的同時,教師、學生、來自社會的教育對象都能了解各方的思想基礎,在這場社會大討論中提升、加強已有的思想基礎。
(三)通過自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實例演示教育
思想政治教學離不開對案例的展示研究,然而課堂上僅僅通過書本、有限的教學時間難以展現生動、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例,并且社會事例的更新速度較快只有通過互聯網、自媒體才能及時獲取新事例。當前的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長期運用陳舊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進行教學,時效性以及實效性都較差,不能解答伴隨著社會發展、思想變化而來的各種新問題。自媒體傳播的實時性決定了其內容更新的時效,對反映思想變革、見微知著的社會現象上,自媒體的更新報道甚至較傳統的電視新聞更為及時。
參考文獻
[1]掌海嘯.自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建設的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6):77-79.
[2]梁欽.自媒體對“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8):94-96.
[3]秦曉靜.借助自媒體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紅旗文稿,2020(9):38 -40.
[4]龍成銀.自媒體時代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評《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教探索,2019(6):I0006-I0006.
[5]張鍋紅.自媒體時代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19(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