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要】目的:探討風險管理應用于感染科護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選取該院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收治的感染科患者60例進行研究,平均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30例,給予常規管理,觀察組30例,給予風險管理。比較兩種護理手段對感染科患者的價值。結果:觀察組的護理成果優于對照組,2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風險護理應用于感染科患者,在讓患者稱心的同時將各種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值得推行運用。
關鍵詞:風險管理;感染科;應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work of infection department.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inf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20 to March 2021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management, and 30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risk managemen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value of two nursing methods for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infection. Results: the nursing achievem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isk nurs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infection can make the patients satisfied and control the incidence of various adverse events in the minimum range,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 Infectious Disease Department; Application effect
醫院感染科收治的患者基本上病情都較為嚴重,傳染病患者居多,例如:肝炎、傷風等,若是護理不當的話,各種院內交叉感染的風險系數就會大大升高[1]。本研究針對目前臨床的現狀,比較和分析給予感染內科患者風險管理干預方式的運用成果,詳細見以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收治的甲亢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共30例患者,男10例,女20例,年齡24~58歲,平均(37.42±3.56)歲;對照組共30例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齡26~60歲,平均 (38.51±4.11)歲。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分析后顯示,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管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風險管理:成立風險管控小組,由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公開選拔風險管控能力較強的專業護理人員作為小組成員,護士長要科學分配每位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風險管控小組要通過公開討論全面評估感染科室存在的安全隱患并制訂有針對性的應對策略。風險管控小組組長可通過會議等形式與小組成員討論當下可能存在的意外事件和風險因素,并做出全面系統的風險管控方案;在各種意外事件發生之后,小組組長要向組員全面通報意外事件的實際情況,并且詳細的研究一些潛在的安全隱患,對之前制訂的風險管控策略及時的優化調整,盡可能的預防各種不良事件的再次發生。
1.3觀察指標
制定患者滿意度表格,在患者治療后進行填寫,患者滿意度表格中共設定 20 道問題以及對應選項 ,每道問題設定 5 分,總分 100 分。
對比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概率,從意外傷害、護理差錯、護患糾紛三方面進行對比。
1.4統計學分析
利用 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n=30)滿意有25例,一般有3例,不滿意2例,護理滿意度為93.33%;對照組(n=30)滿意有18例,一般有2例,不滿意有10例,護理滿意度為66.67%(X2=13.563,P=0.011),將組間相比,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不良事件發生率
觀察組(n=30),意外傷害有2例,護理差錯有1例,護患糾紛1例,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3.33%;對照組(n=30),意外傷害有5例,護理差錯有4例,護患糾紛3例,不良事件發生率為40.00%(X2=26.890,P=0.017),將組間相比,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感染科室與其他科室不同的一點就在于患者的病情較為特殊,傳染性極高,護理人員若是護理失誤的話,各種院內感染的意外事件就會頻發。多數患者對疾病并不了解,再加上病痛的折磨,若是出現了墜床、意外傷害、護患糾紛等不良事件的話,就會加劇患者的不良心理,嚴重降低了了患者的醫治療效和康復進程[2-3]。
風險管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將患者放在首位,感染科患者雖然病情較為嚴重,但多數都具有基本生活能力,一些患者因為高傳染性的病情影響,只能被隔離,患者因對隔離環境和疾病相干知識較為陌生,肯定會有加大的情緒波動,例如:恐懼、焦躁等,護理人員要及時詳細的給患者講解疾病的翔安只是,讓患者對疾病的傳染性和風險性都有個大概了解;并通過各種預先性的管理手段及時的防范和識別各種護理風險,將各種不良事件的風險系數降低到最小程度內,給予患者安全良好的就醫環境[4]。
總而言之,風險管理應用于感染科患者,會使得感染科的診治環境得到不斷優化,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種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值得推行運用。
參考文獻
[1]湯才紅,王莉娜,鄭萍,江流. 風險控制在感染科護理工作中的實施效果[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9,25(14):160- 161.
[2]傅世桃.護理風險管理在感染疾病門診護理管理中的臨床應用體會[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9,45(001):170-171.
[3]俞培敏,茹晚霞,王廣芬等.PICC 護理門診腫瘤患者醫院感染的風險管理[J].現代實用醫學,2019,28(001):126-127
[4]楊慧霞,陸春霖,段珂等.淺析風險管理在口腔門診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意義[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83(13):549-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