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敏

摘要:隨著大數據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本文在分析傳統農產品供應鏈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從生產、需求預測、采購、質量監控、物流和資金流幾個環節分析大數據對農產品供應鏈運作帶來的優化,并對大數據驅動下農產品供應鏈發展新路徑進行探索。
關鍵詞:大數據;農產品供應鏈;運作環節;路徑
隨著信息化爆炸時代的到來,大數據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農產品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如何更好的利用大數據整合農產品供應鏈的資源成為農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本文對大數據為農產品供應鏈帶來的運作環節優化進行深入分析,并進一步探索其發展路徑,旨在為農產品供應鏈的健康發展提供一定的決策依據。
一、傳統的農產品供應鏈分析
我國形成的傳統農產品供應鏈環節較多,存在分散性的特點,由于農產品供應鏈所需的冷鏈物流不夠完善,導致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損耗率較高,對農產品質量產生很大影響。同時,傳統的農產品供應鏈涉及的節點企業較多,容易導致出現信息流通不暢的問題,使得農產品供應鏈出現一邊滯銷、一邊需求爆發激增的現象。傳統供應鏈模式圖如下圖3-1所示[1]。
二、大數據驅動下農產品供應鏈的運作環節優化
大數據是規模信息內容的載體和工具,為農產品供應鏈提供方便快捷、靈活的信息共享性平臺,為實現農產品供應鏈供產銷一體化提供了一定保障。構建基于大數據的農產品供應鏈,在于對生產、需求預測、采購、質量監控、物流、資金流等各個運作環節中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和技術,提高農產品供應鏈信息共享程度,對整條供應鏈的資源進行更好的優化整合,從而達到降低成本和提高運作效率的目的。
(一)生產環節
通過充分挖掘和利用農產品的大量相關數據,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制定更精準的農產品生產計劃,更好的幫助農戶實現“以銷定產”[2]。在農產品生產監控方面,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對農產品種植的溫度和濕度環境、氣候環境、生態環境、土壤環境等進行檢測,有利于實現農產品的精細化生產和產量的提升。通過大數據系統提供的準確市場需求數據,選取合適的區域和時間種植農產品,有助于優化農產品的有效供給。
(二)需求預測環節
通過大數據技術和構建大數據信息共享系統,收集大量的用戶對農產品的需求數據,對用戶的偏好、消費習慣、潛在需求、消費意愿等進行充分挖掘,有利于實現農產品供應鏈的精準營銷。
(三)采購環節
通過大數據技術對歷史采購數據、歷史銷售數據、用戶數據、庫存數據進行充分挖掘和分析,制定更精準的農產品采購計劃。通過大數據更好的分析消費者需求,對農產品進行適當提前采購,制定合適的庫存計劃,當客戶下訂單時,立即從最近的倉庫點送貨,提高農產品供應鏈的響應速度。通過大數據信息系統對農產品的歷史供應商信息和數據進行分析,優化農產品供應商的選擇,保證農產品的優質來源渠道。
(四)質量監控環節
隨著食品安全事件的頻發出現,消費者對食品的安全問題越來越關注,農產品的安全問題也不例外。我國農產品生產者多且分散,監控體系不夠完善。通過大數據技術和信息系統的應用,能更好的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質量監控,實現農產品的全程追溯。對可能發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和違規的交易行為進行監控和處理,形成信息共享、數據實時更新的農產品監控體系,有利于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
(五)物流環節
物流過程貫穿于農產品供應鏈整條鏈條的各個環節中,重復性高、管理難度較大,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能夠很好地識別和控制農產品供應鏈中物流風險[3]。物流運輸方面,通過GPS、GIS、智能交通系統、RIFD等,自動采集運輸數據,有助于制定更精準的運輸計劃和對農產品在運輸中的狀態進行實時監控。物流倉儲方面,通過大數據技術自動收集農產品入庫出庫信息和數據,通過大數據算法可以根據農產品歷史銷售數據和自身特征自動推薦合理的貨位,可以根據出庫數據和在庫信息推薦最合適的出庫貨位和揀選路徑,提高倉儲運作效率。物流配送方面,大數據技術和系統可以通過捕捉客戶訂單信息、客戶位置、交通擁堵信息、地理位置和環境、配送人員等數據信息,合理設計配送路線和配送方式,制定最優的配送方案。
(六)資金流環節
我國農產品供應鏈參與者尤其是生產者大多是個體戶或中小企業,存在融資困難、信用資料不全等問題,金融機構參與度不高。通過大數據技術,金融機構可以獲取農產品供應鏈鏈條上的歷史交易信息和數據、運營情況數據,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客戶信用情況,為農產品供應鏈的節點企業提供抵押、貸款、投資融資等提供更多的支撐和依據,有利于形成基于“大數據技術”的一體化農產品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
三、大數據驅動下農產品供應鏈的路徑優化
(一)構建基于“大數據”的農產品供應鏈信息技術平臺
為了實現大數據和農產品供應鏈的有效結合,需要構建有效的大數據信息技術平臺,促進農產品供應鏈從生產端到銷售端的資源和信息整合。農產品供應鏈的節點企業,包括農產品生產商、農業合作社、批發商、物流商、零售商、冷鏈行業協會等,每個節點企業都可以通過構建的大數據信息技術平臺,實時更新和獲取訂單信息、交易數據、物流信息、客戶信息和產品質量信息等,有助于提升農產品供應鏈運營的集成化、一體化水平。
(二)加強基于“大數據”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的政策扶持
要想通過大數據技術打通農產品供應鏈各節點企業的信息流,將大數據技術更好的應用到農產品供應鏈各環節中去,離不開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國家加大對農產品供應鏈領域的基礎設施和技術設備投資和建設,對參與農產品供應鏈大數據技術平臺建設的企業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積極鼓勵農戶參與到農產品電子商務新模式中,鼓勵物流企業參與農村物流體系的建設中去,為大數據技術在農產品供應鏈中的運用提供一定的基礎條件。
(三)促進農產品供應鏈應用大數據進行智能化決策
傳統的農產品供應鏈數據格式不一、類型多樣,往往難以形成決策的有效依據,大數據技術能適應于各種類型數據的處理和分析[4]。應用大數據技術對農產品供應鏈上的信息和數據進行更好地收集、加工和處理、分析、發布,供應鏈的節點企業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和系統獲取有用的物流信息、農產品價格信息、客戶信息、需求信息,通過更深入挖掘數據價值,更有利于提高農產品供應鏈的智能化決策水平。
四、結語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和信息逐步參與到社會各界活動中,農產品供應鏈由于其本身產品的特殊性,其大數據技術的滲透慢于其他行業領域,但近年來隨著農村物流和電子商務的發展,農產品供應鏈的供產銷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借助大數據在其他領域的應用經驗,幫助農產品供應鏈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助力節點企業間進行系統決策,充分挖掘供應商上的信息和數據資源價值,將有利于農產品供應鏈整合資源、降低成本和提高運作效率。
參考文獻
[1] 中國生鮮供應鏈市場研究報告 2020年[A]. 上海艾瑞市場咨詢有限公司.艾瑞咨詢系列研究報告(2020年第9期)[C].:上海艾瑞市場咨詢有限公司,2020:46.
[2]文艷嬌.基于大數據的吉林省農產品供應鏈應用研究[J].山西農經,2021(12):44-45.
[3]馬潔.大數據驅動下供應鏈物流服務升級路徑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9(11):105-107.
[4]文艷嬌,戴昀弟,蔡永慧.基于大數據的吉林省農產品供應鏈決策與協調研究[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