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娟
摘要:當代信息化的教育模式深度融合了互聯網和教育兩者之間的關系,為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重新鑄入了的新血液,在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對老師而言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老師教學的重點也不再只是書本上知識的傳遞,更應該注重中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培養。互聯網不僅是幫助學生開闊眼界的一種途徑,老師更可以在"互聯網+"背景下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當將干預性和可持續發展性相結合起來,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互聯網深度結合,將學生的終身發展看作目標,以提高建設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作為基本,全面提升中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互聯網+;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現如今豐富的網絡資源和學生的心理素質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關于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在像以往一樣只是單純理論上的引導,在這種“互聯網+”背景下讓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也變得更加的多元化,老師也可以利用互聯網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依靠網絡全面建設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平臺,從而有效的提高了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為中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下文將對"互聯網+"背景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做詳細的闡述和分析。
一、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問題
1.家長老師對心理健康不夠重視
對于中學生而言能夠依賴的心理咨詢對象主要是老師、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家長三方面,而老師和家長作為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力軍,對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方面普遍重視程度不高;家長也是聞孩子心理問題而色變,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從而導致很多學生選擇將問題埋藏而沒有及時得到解決,以至于問題發展更嚴重。
2.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認可度低
其實在很多中學每年都會定期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但是在這項教育活動上內容都是長年重復展開,沒有真正激發出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在教育內容上過于單調枯燥,因此也并沒有達到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學生對學校所開展的心理教育活動認可度也因此降低,有研究表明,當學生遇到心理上的問題時更多的選擇傾訴的對象是朋友,只有寥寥數幾的人會向心理咨詢師尋求幫助,在獲得心理健康知識的途徑中多數學生都會選擇心理健康書籍,而對于校內的心理咨詢途徑已然排名靠后。
3.心理健康教育行動實施較為困難
很多中學的校領導和老師即使是認識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依舊停留在表面,并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將此落實到實處,同時學校在各方面的保障措施上也沒有及時做到位,成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是每個學校都應該必備的,但是如果只是流于形式上的建設,并沒有將心理咨詢室的作用發揮出來,那么即便是再高大上的心理咨詢室也沒有做到物盡其用。甚至有一些學校對中學生心理教育咨詢上的從業人員沒有完善的考核激勵也缺少相應的持續發展性,讓很多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員也處于消極怠工的狀態,為心理健康教師來說,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沒有通過有效的方式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因此讓有的學生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導致問題發展越來越嚴重。
二、“互聯網+”背景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
1.依靠“互聯網+”打破教育時空限制
對于中學生心理教育和其他學科相比較而言,它的教學成果是不易進行考查衡量的,在過往學校開展心理教育課程的時候都是有時間、地點的限制,因此通過“互聯網+”的模式打造出一種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平臺,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健康、積極向上的自我環境,讓學生的需求能夠及時的得到滿足。但是在這點上我們應當注意的是互聯網的影響具有兩面性,學生通過網絡獲得積極正確的引導,也可能受到網絡負面的影響而對學習生活喪失了興趣,不利于學生長期的發展,因此老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依靠“互聯網+”,老師講就可能在學生心理上出現的問題制作相應的課件主體,通過一些視頻和資料傳播到網上并設置互動留言等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如果學生有這方面需求的時候就可以通過老師給的視頻資料進行反復觀看,留下自己的疑問,老師對此給出及時的幫助,從而實現線上和線下教育兩者的完美融合,學生也可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了互聯網在中學生心里教育上的依托作用。
2.依靠“互聯網+”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園陣地
以往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場地局限在一個活動室,如今各大中學都建立了屬于自己的校園網,通過校園網可以實現線上學習交流的方式,校園網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也有著重要作用,學生在獲取一些學習資料和學校信息的時候都是通過校園網實現,正因為校園網有著如此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來說也應當在校園網中占據自己的位置,如果學校能夠利用好這個傳輸媒介,讓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也能在校園網上進行,圍繞學生心理問題專門開設一個板塊為學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線提問心理咨詢老師,老師也能積極對學生進行解答和引導,同時還可以在校園網上設計相關的心理問卷,以便能夠及時的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那些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做到讓學生能夠真正的釋放內心的壓力。
3.依靠“互聯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私密性
為什么說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一定的私密性呢?因為在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上,教育的場所往往只限于一件教室,老師一對多給全體學生進行教育過于開放,對于真正內心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來說,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對于中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一個“青春叛逆期”,對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一種逆反的心理,因此很有可能他們不喜歡這種人多的目光也很難承受眾人的關注評價,所以往往對此有顧慮,沒有完全的打開自己,從而讓老師也不能真正了解這部分學生的狀態。如果依靠“互聯網+”的背景模式,這部分學生可以在網上單獨和老師進行溝通交流,能夠敞開心扉的告訴老師自己的心理問題,老師也因此更具針對性的心理輔導,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也保護了學生的隱私,讓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做到真正的沒有后顧之憂。
4.依靠“互聯網+”提升師資隊伍的能力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是對心理咨詢師的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過去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對于當代中學生的需求已然是不夠的,因此將互聯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一起是必然的,在這種新的模式下,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師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讓老師根據時代的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自己的工作進行不斷的改進和完善才能順應這種時代潮流,是“互聯網+”背景下能否有效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也只有這樣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結束語: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我們也迎來了教育上的重大改革,加強多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教育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在這種新的模式背景下,要做到突出網絡化但是又不能完全依靠網絡進行,老師應當充分將線上線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為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創造出有利的條件,要相信一個心理健康健全的學生才能實現科學專業化的發展。因此要利用好“互聯網+”的創新模式,不斷構建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將互聯網和教育充分的融合在一起,積極調動心理健康教育各個環節的協調合作性,才能有利于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旻.“互聯網+”背景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9):105.
[2]曾寶珠.基于“互聯網+”背景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新課程(中學),2017(1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