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信英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安全管理對提高血液透析護理質量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40例血液透析患者進行本次研究分析,時間為2019年1月-2020年11 月,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0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護理安全管理,對比兩組護理質量和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總體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且患者出現脫針、跌倒、出血、感染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護理安全管理,能夠有效提升護理的質量和效果,減少血液透析過程中的不良事件,值得推廣。
【關鍵詞】護理安全管理;血液透析;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3.084
血液透析(HD)是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腎臟替代治療方式之一。它通過將體內血液引流至體外,經一個由無數根空心纖維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與含機體濃度相似的電解質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纖維內外,通過彌散、超濾、吸附和對流原理進行物質交換,清除體內的代謝廢物、維持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同時清除體內過多的水分,并將經過凈化的血液回輸的整個過程稱為血液透析。在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各個環節都存在著一定的護理安全隱患,危急患者生命,因此在血液透析治療中應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來防范和減少護理風險[1]。護理安全管理是以不傷害患者身體和心理為前提展開的一項護理措施,針對患者自身情況,以及護理的相關要求等實施有針對性的措施[2]。在血液透析護理中采取護理安全管理,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減少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幾率,應當得到相應的重視和推廣[3]。為證實護理安全管理在血液透析護理中的效果,本文特此展開以下分析和對比。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9年1月-2020年11 月收治的40例血液透析患者進行分組,每組20例。在觀察組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齡:29-62歲,患者平均年齡數:(45.23±3.26)歲。在對照組中,男性為12例,女性為8例,最小年齡為29歲,最大年齡為63歲,患者平均年齡數:(45.69±3.68)歲。比對患者各項基線資料,(P>0.05)。
納入標準:(1)所選研究對象參與血液透析治療時間均>6個月;(2)患者自愿接受此次研究且簽署相關同意書。
排除標準:(1)患者存在嚴重精神障礙且配合度低;(2)患者存在心臟病史、惡性腫瘤等其他病變。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護理安全管理,主要措施和內容如下:(1)進行血液透析護理要點分析總結,在實施護理安全管理的過程中,首先要找出護理過程中不安全的因素,對其護理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進行檢查和細化,相關護理人員進行培訓,開展護理安全管理工作。(2)實施并發癥預防管理,在實施血液透析治療時,要明確透析穿刺點、機器運轉狀態、患者生命體征監測、病情觀察、下機時壓迫止血的相關流程,對患者加強內瘺護理,確保一次性穿刺成功并采取有效的固定法方進行固定,避免穿刺針滑脫。嚴格落實和加強透析中病情觀察和生命體征監測,遇病情變化及時通知醫生并協助有效處理,早期識別透析中各種急性并發癥。遵醫囑對患者透析時抗凝劑的使用進行嚴格把控。患者透析結束后,穿刺部位覆蓋無菌紗布,彈力繃帶正確包扎,詳細交代松解壓迫時間和注意事項。對導管制定相關的維護措施和細化查檢,操作中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執行無菌操作。(3)強化科學管理,采取分組管理原則,每個護理人員要熟練掌握透析機使用,對分管患者實行責任制護理,并對重點時段患者情況進行把控,做好病情觀察與處置。(4)強化護理安全管理制度,落實相關措施。組員應當嚴格按照血液透析相關規范及標準操作規程執行,進行嚴格的消毒,佩戴帽子、手套及口罩等,對血液透析室也要進行定期消毒清潔。
1.3效果判定
對比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將其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等,計算(非常滿意+滿意)/總人數=總滿意度。對比兩組患者出現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包括脫針、跌倒、出血、感染。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x±s)來表示,采用t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表1所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整體護理滿意度偏高,(P<0.05)。
2.2患者不良事件發生對比
表2所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出現不良事件的發生率較低,(P<0.05)。
3 討論
血液透析需要通過專業設備開展,將血液引至體外,清除體內的代謝廢物、維持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同時清除體內過多的水分,并將經過凈化的血液回輸的整個過程.各個環節都關系著患者的生命安全,對血液透析患者加強護理安全管理是相當重要的一項措施。護理安全管理在血液透析護理中的可行性較高,能夠有效組織護理小組成員進行統一安全管理,首先對安全護理小組的意識進行強化,并針對相關疾病知識進行培訓,其次是針對患者的臨床護理治療進行監督,提升患者血透治療的效果,減少透析不良事件發生幾率[5]。
本次研究針對護理安全管理展開分析對比,觀察組的整體護理滿意度更高,且患者出現不良事件的幾率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護理安全管理在血液透析護理管理中具有較好的效果,能夠有效提升護理質量,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鄒娟萍.標識化安全管理在血液透析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1):97-99.
[2]單體妹.采用環節質量控制管理對降低血液透析室醫院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17):96-98.
[3]饒龍華,周紅英.分組管理在血液透析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25):147-148.
[4]戴茹雯.對血液透析室的護理人員進行零缺陷護理管理的效果探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18):250-251.
[5]王艷.護理安全管理對血液透析室護理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9):16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