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華
晚上十時,躺在120急救車擔架上
心力衰竭的父親,被推進
嘈雜的急診室,護士抱著
氧氣袋用力擠壓。
戴著氧氣面罩失去知覺的父親
仿佛沒有了難忍的胸痛。
四肢被繃帶綁住。氧飽和度70。
麻醉。插管。核酸檢測。
胸部CT平掃──
父親像躺在流水線上的一件物具,
在經歷了一道道工序之后,
被推進重癥監護室。
監護室的移門
剎那間關上。悶熱的,空蕩蕩的
走廊里
只剩下我一個人。
一個人的世界,被玻璃窗上
不安的氣息包圍著,
我,無法翻越夜晚的柵欄。
在人間,有時我活得過于真實,
真實得讓我難以接受──
生而為人,我困囿于苦痛之中,
短短三個小時,已有
足夠的回憶,成為我余生里
最難忘的記憶。
年初父親叫我到他床邊──
“總有一天我會走的,你要自己
照顧好自己。”
父親說話的眼神,讓我
更操心他的病情。
六月父親真的走了,
但他的話,一直讓我從睡夢中
驚醒。
現在我不再想父親去了哪里,
他留給我的,仿佛就剩下
這句臨終前的
叮嚀。
1985年,我給做小學教師的
姑媽寫信,說我和父親
到她那兒過年。
我住在單位宿舍,父親提前過來,
我用煤油爐給他煮面條。
出發前一天,我收到寄給姑媽的
退信:“地址不詳。”
“去姑媽家,要坐兩小時的火車。”
父親瞅著退信說:
“這個新年,就在這兒過吧。”
整幢大樓就住著我和父親,
我們擠在一張1.2米寬的
單人床上。
那是三十五年前,我大學畢業剛參加工作。
而今的宿舍樓已夷為臨河公園──
父親今年離開我,我已
滿頭白發。
父親臥室的燈還亮著,這是我
第三次去看父親。
他睡著了,花白的頭發,
仿佛長夜將白。
陪父親下象棋,常常是晚飯后,
他擺好棋子喊我,第一局
我謙讓他,第二三局我沒謙讓,
第四局我再次謙讓──
二比二,這是最好的
結局。
人,像一枚棋子,無法顧及
自己的生死。
──生死,就是和父親
在同一張棋譜上
相依為命。
庚子年,重陽節,
我想叫醒沉睡中的父親,和他
一起登高望遠──
在山頂蘭亭的石桌上
再次對弈。
父親火化前,他在殯儀館的冷棺里
躺了三天。
說是三天,其實只有
三十三個小時,就隨煙囪里的
白煙,脫離了自己。
從殯儀館到墓地,中巴車走走
停停,一路顛簸。
我懷里抱著越來越沉的
還帶有父親體溫的
骨灰盒,不再想所謂的
人生。
回家的路上,我兩手空空──
“不需要任何的意義。”
父親離開我,已經很多天了,
很多天,是多少天?
五十二天──
五十二天,父親臥室里的床
被拆了。
吃飯的碗筷不見了。
穿的布鞋,在“五七”的那一天
也被燒了。
哦,父親,原諒那些
處理你遺物的人,原諒死亡帶來的
這些結果。
父親的臥室,現在已堆滿了
外孫女的
玩具,成了她的兒童
樂園。
十一月。露水沾濕晚稻田里的
稻穗和打稻機。
我穿著雨鞋,但寒氣
仍然從我的腳底襲來,冷得
哆嗦,我搓手取暖。
父親在前邊用繩索拉著打稻機,
我在后面用力推,
稻田里留下我們深深
淺淺的腳印。
父親和我用力腳踩打稻機踏板,
踏板上上下下──
父親在滾動的
帶刺圓桶上翻轉手里的稻把,
麻雀在我們周圍
嘰嘰喳喳。
那是四十五年前,父親三十九歲,
我十二歲,
脫粒的谷子和稻葉飛濺到
我和父親的臉上,
又癢又痛。
那年代,我和父親穿著
破舊的衣衫,餐風
露宿,過著稻草人一樣的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