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藝鴻,王曄,肖晴 (安徽科技學院建筑學院,安徽 蚌埠 233000)
素描作為一個畫種,是一種獨立的藝術表現手法,一直被視為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素描作為一門知識技能,對于感知對象的材質屬性、理解物體的立體構造、培養基本的造型能力具有必不可缺的重要作用,故又是美術或規劃設計的基礎課程之一。
我校(安徽科技學院)作為工科類為主的高校,其下設的建筑學院所開設的建筑學等專業,定位為規劃設計類專業,該類專業所招收的學生進入高校前不要求必須具備設計所需要的美術基礎,學生在進入高校后,才開始接受相關的美術基本功教育,其中最急需的就是素描課程的學習。通過素描課程的學習和訓練,加強對造型基礎知識、規律的認識與理解,提高自身的造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以達到規劃設計類專業的入門要求。
隨著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教高〔2020〕3號)的發布,課程思政成為新形勢下的常態要求,而對素描基礎課程的授課也勢必要求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協同并進,以形成思政教育對所有學科及所有專業的全覆蓋。為了更好地加深課程思政與素描課程的融合度,需要先分析一下我校建筑學等專業素描課程及其實施課程思政的具體特點及要求。
素描是造型藝術的基本表現形式與手段,由于素描在訓練造型能力和表現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幾乎所有涉及空間造型藝術或規劃設計門類的學科都把素描列為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我校自然也不例外。
我校素描課程面向設計規劃類專業,以工科為主,具體包括建筑學、園林、城鄉規劃、風景園林等專業,按照我校教學計劃,素描課程授課安排于大一期間。依據“基礎教學的深度與專業發展的高度相輔相成”的規律,考慮到我校招收的規劃設計類學生無任何美術基礎,尤其需要強調素描課程中的“基礎”知識的掌握,故我校建筑學類專業素描課程具體定名為素描基礎,充分體現出我校注重基礎教學的特色。
“素描基礎是高校美術教育的基礎課程,也是每個學生學習美術需要具備的基本功。高校美術教育必須重視素描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從而促進高校美術教育素描基礎課程教學的發展。”依據我校建筑學類專業錄取學生無任何美術基礎的實際情況,我校對素描基礎課程的主要要求有以下兩點:一是注重造型基礎與空間結構的理解、教授與訓練。經過相應的課程學習和訓練,使同學們對造型、材質和光影感知等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對造型的觀念、造型的美學原則、造型的諸形式要素和各種藝術表現方法有一定的實踐和認識。二是注重突出素描作為建筑學類專業基礎課的特點。素描作為建筑學類專業的必修基礎課程,其開設的目的很明確,是為以上專業同學們步入高年級之后的專業設計打基礎的,因此,我校素描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造型意識、設計意識、圖形意識、創造性表現意識和思維意識,最終使同學們具備一定的綜合藝術表現能力,進入高年級后可以進行并獨立完成一套完整的建筑設計方案。
除了以上要求之外,我校在建筑學類專業素描課程的授課內容與方式上也做了一定的調整:素描課程的教學從傳統的素描學習與訓練入手,主要包括幾何體、靜物、建筑模型等基本訓練科目,將其作為必考內容,對于素描高階段的石膏像、人像素描等科目,只做引導,不做必須的考試要求;經過嚴格的觀察與造型訓練,包括對透視學、光影學、建筑結構等知識的學習與訓練,了解造型法則和基本美學法則,從而滿足同學們高年級專業課程和設計的需要。
課程思政的“核心理念,即在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同時,注重價值引領”,因為我校素描基礎開設于新生入取之后的大一第一學期,故對于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構建課程思政“三全”育人格局有著重要意義,使大一新生既可以接受專業基礎的學習與教育,又可以接受課程思政的學習與教育,將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與思想政治的教育同向同行,利于形成協同效應,利于貫徹執行把教育作為“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的綜合教育理念,利于從大一即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符合新時期社會主義時代要求的價值觀,對之后的大學生活起到積極、正面的引領作用。
“課程思政實施中,要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靈魂與主線,要求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知識傳授時,強調價值引領,將思想政治教育‘無痕’融入課程教學。”為了充分體現出專業學習與課程思政的緊密結合及雙向并重,實現課程思政的無痕融入,在授課內容的安排上,結合我校建筑學類專業素描課程具體特點,將素描學習與課程思政的內容穿插分配,具體包括:
將素描的基本概念、訓練內容與素描課程對建筑學類專業發展的深遠影響結合起來,體現出素描課程的重要性;將素描作為藝術形式對社會的宣教作用(例如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作為重要的講課內容,體現出素描作品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及影響;將素描幾何體的造型比例及立體塊面的觀察理解與建筑學專業建筑結構、建筑制圖等結合起來,體現出素描的實際應用性;將優秀素描作品中的愛國情結與建筑學等專業學習結合起來,體現出素描藝術的光榮歷史及優秀紅色主題美術作品中的愛國思想,等等。
通過以上一系列的有機結合,充分體現出素描作為美術課程之一進行美育的重要性及美育對個人整體素養的重要影響,理解素描基礎作為美術基本表現形式對建筑學類專業發展的深遠影響,并且最大化地實現課程思政的價值引領,體現出我校建筑學等專業課程思政的實施特點。
我校建筑學類專業素描課程推行實施課程思政,除了對素描課程有所要求之外,也對思政方面有著相應的目標要求,具體包括:
一是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要明確具體。為了強化思政教育,實現與課程教育并行并重的目的,在素描的教學過程中,要多灌輸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美學審美情態及其基本理念的教學內容,要在培養造型意識、訓練造型能力、提高造型手段的過程中,多激發學生探究愛國主義情懷和專業知識引領價值等思政內容的熱情,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勤奮刻苦的吃苦精神和鉆研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強學生對專業自我學習興趣的目標。
二是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要有效提升。為了提升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就要優化課程教學方式方法,豐富授課內容,提高授課效率,在授課中形成新型的師生關系。根據課程性質和授課特點,大力開展課程思政途徑建設,通過課內外教學活動的有效融合,將授課教師的言傳身教有機融入于課程內外,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強化思政教育,優化課程與課堂的思想教育。為了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就需要優化課程考核方式,加強授課過程中的考核,通過課堂、實驗、討論、第二課堂實踐活動等方式,考核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在這一過程中的思想表現,促使學生注重對課程思政內容的學習,加強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的自覺性、主動性。
課程思政的首要因素即要把課程思政的理念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把“立德樹人”的育人理念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在建筑學類專業素描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具體的建筑專業案例為切入點,強化思政教育,重視價值塑造,優化教學實施過程,形成盡量合理的課程標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素描藝術及成功的建筑設計方案進課堂,使素描課程與課程思政形成協同效應,凸顯素描課程的價值引領功能。
為了體現課程思政的教學重要性,要對素描課程內容進行優化和創新,挖掘素描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和思政元素,通過素描授課中的言傳身教,探索價值引領、能力培養、知識傳授相融合的思政教育教學途徑;注重素描課內課外的一體化設計,積極進行素描課程改革,切實提高素描課程的育人影響力。
為了推進建筑學等專業素描課程課程思政的實施,就需要加強對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效果的探索,把國家政策、優良傳統、學科前沿、學術案例融入到素描教學的過程之中,并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價值觀的養成,不斷推動課程思政的實踐與改革,繼而實現提升育人效果的課程思政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