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琪
這是一座蜿蜒青黛、幽麗奇秀的山巒,葳蕤的翠竹沿著山勢挺拔茁壯,蒼郁矯健的青松,縱橫交錯屹立在褐色的山土上,清澈的山泉叮叮咚咚地向前流淌,像在彈奏著一支清新優(yōu)美的小夜曲。夕陽西照的時候,玫瑰色的霞彩均勻地涂抹在這片碧綠的山地上,構成一幅意境斑駁的風景畫。我大學實習的那所中學,就在這座美麗的山巒下。
結束了幾年課堂的學習,我來到山巒下的這座學校,開始了為期半年的實習生活。
學校雖然是一所山村中學,規(guī)模卻不小,從初一到高三梯次齊全。學校研究后,讓我教高二兩個班的語文。我想當時這樣安排,大概是因為我年輕,精力充沛,又是剛走出校門,知識儲備豐厚,可以給學生帶來一股清新之風。
山村的學生性格淳樸敦厚,對外來的事物充滿新鮮感,他們發(fā)自內心的愿望就是好好讀書,將來能考個學校,走出這片土地,去見識更精彩的大千世界。
記得我第一次走進教室,幾十雙眼睛注視著我這個年齡比他們大不了幾歲的年輕教師,似乎還在竊竊私語,這么年輕就來教我們啦!我簡要做了自我介紹,希望和同學們共同努力,把這學期的語文課教好、學好。同學們倏然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既是對我的熱情歡迎,也寄托著對我的熱切期望。
山里的學生們求知欲很強,上課的時候全神貫注地聽講,教室里一片寂靜,全然不需要花力氣去組織教學。你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他們都會聚精會神地思考,爭先恐后地搶著發(fā)言,讓剛走上講臺不久的我心情大悅,油然升起一種成就感。
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在班上組織了若干個文學興趣小組,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帶著他們走進那片清麗的山巒。在青山綠水翠竹蒼松的掩映下,一片詩情畫意的氛圍籠罩著青春勃發(fā)的心靈。我讓他們品讀中外文學經(jīng)典,與他們一起分析人物塑造,探究情節(jié)的安排和環(huán)境的渲染,講到低潮向高潮過渡的時候,同學們都意識到這是文學作品最引人入勝的地方。我還讓他們試著寫一些有情有物的精短散文,幫助他們認真修改提高。其中一些特別優(yōu)秀的,我還向我熟悉的報刊編輯推薦,當他們的習作被采用的時候,全班同學都洋溢在一種欣喜與激動之中。
為了讓學生的語文水平得以整體提升,我在基本要素字、詞、句及結構、主題等方面,分門別類予以強化,對一些短板項目反復練習,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既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又使知識要點得以固化。在期中語文測試中,全班同學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受到了年級的表揚。
一天剛下課,校長讓我到他辦公室。他微笑著對我說:“明天市教育局的一位局長來校檢查工作,提出要聽一節(jié)高中的語文課,我想請他聽你的課吧。怎么樣,有信心嗎?”我一聽是這回事,連忙推托,我說我只是個實習生,教學經(jīng)驗遠遠不足,還是去聽一位老教師的課吧。校長認真地對我說:“長江后浪推前浪,你大學即將畢業(yè),知識儲備好。我也聽過你的課,表達很流暢,普通話也好,就這樣定了!”話到如此,亦難推辭,只好從命。
翌日上午,當校長陪著局長走進教室的時候,我心里多少有些忐忑。后來一想,反正我是實習生,盡力講好就是,別人也不會多責怪。
我記得那天的課文好像是徐霞客的《游黃山日記》,是一篇半文言文。我首先介紹了本文作者,并通篇朗讀了課文。對文中的一些生詞句式,作了重點講解,并引導學生進行段落分析。在自由討論環(huán)節(jié),同學們發(fā)言踴躍,對如何分段出現(xiàn)分歧。我因勢利導,啟發(fā)同學們找出一種最合理最準確的劃分方式,直至達到完全統(tǒng)一。接著,我開始講解課文。根據(jù)半文言的特點,我采取逐字逐句串講的方法,將文章轉換成現(xiàn)代文,并講清楚古今文字的差異。不知不覺,第一段剛講結束,正好下課的鈴聲響了。
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剛走出教室,迎面見到笑微微的局長。他走過來握住我的手說:“后生可畏,后生可畏,你講得很好,表達得很清晰、流暢。好好努力,將來一定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我隨即感謝局長、校長的關心培養(yǎng),表示自己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將虛心學習,積極進取,做一名稱職的人民教師。
遺憾的是,我畢業(yè)后不久,就走出校園,離開了教師的崗位,開始了黨政機關的生涯,再也沒有回到我依戀的三尺講壇。此乃后話。
山村校園的夜是溫馨而靜謐的。一輪皎潔的圓月掛在起伏的山巒上,把縷縷清輝灑在一排排教室和周邊的青枝綠葉上。本地的教職員工都已離校,只有我們幾個家在外地的人在此駐守。我一般是晚餐后即到辦公室,處理完學生作業(yè)和備完課后,即開始我鐘愛的文學創(chuàng)作。同在本校實習的S 君酷愛書法,寫得一手好字。他平時話不多,性格內斂,卓而不群,夜晚在辦公室潑墨揮毫。可能那時宣紙緊張,他就在舊報紙上書寫。沒有大的案桌,他就鋪在水泥地上奮筆疾書。我記得他當時反復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后來寫得酷似。我常鼓勵他將來一定能成為一個大書法家。
而我則遨游在色彩斑斕的文學天地里。記得有一天夜晚,我靈感突發(fā),憶起當時文化藝術剛剛復蘇,銀幕上呈現(xiàn)的幾部引起轟動效應的影片,劉曉慶、陳沖、張金玲等幾位優(yōu)秀的青年演員脫穎而出。在星光熠熠的同時,我覺得她們應當謙虛謹慎,為人民奉獻出更多更精彩的作品。有感而發(fā),一組《致銀河新星》的抒情詩在筆下流淌。詩稿完成后,我鼓足勇氣寄給了國內最有影響的詩歌刊物之一《星星》詩刊。當時也沒抱太大希望,一個無名的大學生作者想登上國內的頂尖刊物,談何容易!權當是練筆吧,漸漸地就把這事淡忘了。
大概是一個多月后的一天,我突然收到《星星》編輯部的來信,信中說我的詩稿寫得很好,很有針對性,編輯部準備將組詩發(fā)在“新星系”欄目,希望我繼續(xù)給刊物寫稿。不久,我就收到雜志社寄來的樣刊。手捧飄散著油墨清香的刊物,我的心像流蜜一樣的甜。這畢竟是我首次在省以上大刊物上發(fā)表作品呀!我也深深感謝山村校園這片福地,讓我的作品在此醞釀、萌芽、生長。
校長知道我發(fā)表了作品,鼓勵我為學校寫點東西。我根據(jù)本校體育活動開展得蓬蓬勃勃,多次在市里獲獎的生動情景,撰寫了《這里的體育之花為什么這樣紅》的長篇通訊,在本市媒體發(fā)表后,產生了較大影響。
不久,市教育局在教育系統(tǒng)舉辦大型文藝會演,要求各校都出節(jié)目。校長對我說,你寫個節(jié)目吧。我根據(jù)上級對學生視力保護的要求,結合學校的狀況,創(chuàng)作了相聲《眼睛,眼睛》,選了兩位有表演天賦的學生,我親自上陣,精心輔導,并帶著他們出征參戰(zhàn)。我記得當時演出是在通灌路邊的工人文化宮,我坐在臺下觀賞了自己的作品。兩位小演員發(fā)揮出色,相聲包袱一個接一個地甩出,觀眾熱烈的掌聲此起彼伏,收到了很好的演出效果。最終,這個節(jié)目獲得了優(yōu)秀獎。
學校食堂吃飯的人不多,只有少數(shù)家在外地的教職工,每天品種也較單調。每周有兩次改善伙食,一次是大鹵豬頭肉,那五香的美味至今難忘;另一次是大蔥肉餡的包子,我常常是吃了三個,再留兩個睡覺之前加餐。
S 君有天中午對我說,今天我們自己做頓好吃的吧。于是,我們到集市上買了一大塊豬肉和幾個大蘿卜,又買了各種調料,到宿舍里用電磁爐燒了起來。一會兒,那撲鼻的香味裊裊升起,令人口水欲滴。我記得那天中午我和S 君每人都吃了幾大碗,直呼過癮!只可惜,我們畢業(yè)數(shù)年后,S 君身體一直不好,后終告不治,英年早逝。我去與他作最后告別時,想起頗有才華的他與我一起在實習中度過的歲月,不禁愴然淚下······
時光荏苒,不覺間一個學期的實習生活即將結束。一天校長找到我,懇切地對我說:“實習期間你表現(xiàn)很好,我們也逐步了解了你。我準備向上級反映,將你留在學校做骨干,相信組織上一定會培養(yǎng)你的。”
聽了校長一番情真意切的話,我也很受感動。我真摯地向校長表示,非常感謝學校對我的關心和培養(yǎng),這是我生命旅途中一段難忘的經(jīng)歷,我將把它珍藏在心底。但我家庭有實際困難,父母年邁且又多病,身邊就我一個男孩,留在外地多有不便。請校長多理解和關照。
聽了我的一番話,校長十分惋惜地說,我理解你的處境,你要留在學校該多好!
不久,分配方案正式下達,我被分到市區(qū)一所歷史悠久的完全中學,從此告別了那座美麗山巒下的實習學校。
許多年過去了,我早已在黨政機關任職。一次利用去當?shù)貦z查工作的機會,我悄然走進那所疊印著我青春記憶的山村中學。發(fā)現(xiàn)這里的一切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當年的一排排磚瓦平房,被一幢幢漂亮的、別具特色的樓房所取代。校園文化也多姿多彩,造型新穎的畫廊和詩意盎然的雕塑在校園各個角落聳立。那座美麗的山巒變得更加錯落有致、郁郁蔥蔥,像一片流動的綠色河流,令人流連忘返。我深深陶醉其中,當年在此實習的情景又歷歷在目……我問了一下當?shù)氐呢撠熑耍俏恍iL在哪里,我想去看望他。孰料,他低沉地說,老校長前幾年生病,已故去了。聽此噩耗,我心里非常難受,想起實習時老校長對我的關心培養(yǎng),至今仍充滿感激之情……
也是去年那個溽熱的暑天,我一年一度的體檢報告下來,有幾項指標我看不明白。我立刻想到了我的學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腫瘤科主任醫(yī)師楊成喜。許多年來,我已經(jīng)習慣了,無論是咨詢還是問醫(yī),總是想到成喜。是呵,人吃五谷雜糧,孰能安然無恙?在醫(yī)院有個貼心的人真好,更何況是我當年最喜歡的學生。于是,我拿起手機,徑直撥了過去。
令我詫異的是,鈴聲震了許久也無人接聽。再撥過去,依然如此。不對呀,這就有點違背常規(guī)了,每次只要是我的電話,他總是第一時間接聽。即使有重要活動,他也會短信告之,隨后立刻回電,今天是怎么啦?
正當我大為疑惑的時候,一個電話打過來,我急忙接聽,是一個低緩的、帶有抽泣的女聲:“是魏老師嗎,我是楊成喜的愛人小馮。楊成喜已經(jīng)走了……”
“什么,走了,到哪去了?是去國外看孩子了嗎?”我迫不及待地追問。
“不是,他病情惡化,經(jīng)多方努力救治無效,已于七月份去世了……”小馮持續(xù)哽咽的聲音直刺我的肺腑。
“不對呵,幾個月前我還看見你和成喜一起回家的呀!”我和成喜居住在同一個小區(qū)同一幢樓,單元相隔近在咫尺,經(jīng)常看見他和小馮,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婦科主任,一同上班下班。我常歆羨他們是“夫妻雙雙把家還”,多么和諧恩愛的一對伴侶!
“單位和家里都已竭盡全力,但已無力回天……”小馮短促的話語中滲透著悲凄。
我被這倏然而至的噩耗徹底擊暈了!生龍活虎、朝氣勃發(fā)的一個人,怎么說走就走了呢?他還那么年輕呵!
好像許多年前,我聽醫(yī)院的一個朋友說過,成喜突發(fā)疾病某個器官損壞,去外地大醫(yī)院做了移植手術,效果很好。這事我一直沒有問過成喜,只是見他總是一副充滿活力、挺拔健康的樣子,很是欣慰。可這一次為什么風云不測,天妒英才,讓他早早駕鶴遠去呢?
認識成喜是幾十年前的事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我從新海中學高中畢業(yè),分配工作還是上山下鄉(xiāng)尚未確定,一位老師介紹我到鐵路中學去做代課老師。當時的鐵中在新浦老火車站的西側,一個不大的院子,學生都是鐵路職工的子弟。學校讓我?guī)С跻荒昙壱粋€班的語文兼班主任。或許是鐵路工人把粗獷豪爽的性格基因傳遞給了孩子,這些學生都很直率好動,上課的時候也喜歡交頭接耳,躁動不安,常常讓十七八歲的我頭疼不已,不知所措。成喜當時就是這個班的班長。
一接觸成喜,我發(fā)現(xiàn)他是個性格內斂、不茍言笑的學生,做事很有條理,也有自己的主張。看到班級這種情景,他來到我的辦公室,一板一眼地對我說:“魏老師,我們要以組為單位,分塊管理,讓每個組長切實負起責任。我們定期開組長會,檢查落實情況,表揚先進,糾正不足,讓每個同學都有紀律壓力!”
聽了成喜的一番話,我頃刻對他刮目相看,覺得他經(jīng)過一番思考,為我出了一個好主意。就這樣,我們旋即召開各組組長會議,讓每個組長分析組員狀況,有針對性地拿出整改的辦法。成喜的這一招果然有效,在各組組長的通力協(xié)作下,班級紀律發(fā)生了極大變化,課堂風氣井然有序,教學效果也愈來愈好。從此,成喜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不久,春風勁吹,恢復高考,我入學深造,畢業(yè)后旋即投入緊張的工作,許多日久的往事漸行漸遠。特別是走向領導崗位后,每天集中精力處理事務,年輕時的一些事就有點淡忘了。
那是我做市文聯(lián)主席兼《連云港文學》主編的時候,一天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魏老師,我是您的學生楊成喜呵,這么多年過去,我和同學們都很想念您。今天正好外地的幾個同學回來了,我們想請您一起來聚聚!”
楊成喜,我當年所帶班的班長呵,還是那么有號召力!我也很想見見久未謀面的學生們。記得是在一個很有特色的海鮮館,同學們濟濟一堂,男生都長成了英俊的小伙子,女生都出落得嫵媚多姿。一對從外地來的孿生姐妹,其中一個是部隊的現(xiàn)役軍官,姐妹倆一下子擁抱了我,連聲說,老師,您還是那么年輕有魅力!說得我很不好意思。
成喜與他愛人小馮一起來了。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小馮,只見她清秀端莊,文雅知性,話語不多,一個典型的知識女性的形象。
作為班長,成喜的開場白講得精彩。他深情地憶懷起在鐵中時的美好時光,真摯地表示如果沒有那時打下的堅實基礎,就不可能后來考上醫(yī)科大學,畢業(yè)后成為杏林里的一名白衣天使。他由衷地感謝老師的精心栽培,希望大家在各自崗位上,勤勉奮發(fā),砥礪前行,報效祖國,也為敬愛的老師爭光!
成喜一定要我也講幾句。我首先感慨于同學們都已長大成人,有了施展才華的用武之地。回憶起在鐵中的時光,你們正處于青春的轉型期,像一株株幼苗,稚嫩青翠,閃著希望的光芒。剛才成喜的話也表達了大家的心聲,我也希望今后的歲月里編織起友情的紐帶,讓我們相互學習,彼此牽念,共度美好人生!
那天的聚會是一次難忘的歲月相逢,同學們憶往昔,數(shù)今朝,瞻未來,其樂融融。成喜說好久沒有這么開心了,真想經(jīng)常這樣歡聚暢敘!
與同學們多年后的見面之后,我也心心想念著大家。一個周末,我致電成喜,想約同學們再聚會一次。成喜高興地說:“好呵,我來通知!”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同學們都陸陸續(xù)續(xù)地來到酒店。過去許久,只有成喜還沒有來。大家都在盼著班長的出現(xiàn)。這時,我的手機響了,我一看是成喜。“魏老師,非常抱歉,我正在縣里參加一個會診,病人很急,我可能趕不回去了。很遺憾,對不住老師!”
我把成喜的特殊情況與大家說了,同學們也都能理解,畢竟醫(yī)生救死扶傷的職業(yè)性質,是其他行業(yè)所難以替代的。然而缺少了成喜的聚會,總感覺不那么盡興。由此我也進一步了解到,成喜是那么敬業(yè),始終把事業(yè)放在第一位,盡管他那么渴望與老師和同學歡聚。
成喜待人真誠,且考慮得周全溫暖。那年母親突然病危,成喜正要去遠方出差,且已買好了車票。可他隨即委托同事,立刻安排母親住院,并請住院醫(yī)生全力搶救。旅途中,他幾次來電詢問病情,寬慰我醫(yī)院會盡力的。盡管后來母親終因心力衰竭,不幸離我而去,然成喜的那份誠摯細微,卻鐫印在我的心靈深處,久久難忘。
幾年前,妹妹病重在北京住院,我和姐姐在京陪護。作為腫瘤科專家,成喜經(jīng)常把治療此癥的前沿藥物推薦給我,讓我參考使用。有一次,我愛人不慎崴傷了腳踝,疼痛難忍。成喜立刻拿來了止痛藥,還專門請人制作了一個腳模。愛人康復后,很有感觸地說:“你的這個學生真是熱心腸!”
成喜不僅僅是對親人、熟人熱心相助,無論是誰,只要有急難,他總是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我正巧在他辦公室,一位農民模樣的老人走進來,向成喜借幾百元錢。原來這位老人剛拿了處方去取藥,發(fā)現(xiàn)錢不夠了。成喜二話沒說,立即拿出錢遞給老人,一再說錢不用還了,取了藥趕緊回家吧。老人抹著淚千謝萬謝,在場的我也受到深深的感染。
成喜酷愛學習,是當年我?guī)У哪莻€班為數(shù)不多的考上醫(yī)科大學的學生。他從一名普通的臨床醫(yī)生,刻苦鉆研理論,孜孜不倦地實踐,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主任醫(yī)師。業(yè)余時間,他也喜歡閱讀文學書籍。他與我說過,文學書籍是社會生活的生動反映,讀一些受益良多。我經(jīng)常把我主編的《連云港文學》雜志送給他,也向他推薦一些文學名著。有一次,他對我說,托爾斯泰《復活》里,聶赫留多夫侮辱了瑪絲洛娃,后來一直追蹤而去,要去救贖,看來人的靈魂深處總是有向善向美之追求的。我同意他的觀點,又補充說,人的心態(tài)維度是多元的,當客觀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的時候,也會處于動蕩之中。托爾斯泰與他塑造的聶赫留多夫,都處于優(yōu)渥的家族,當他們走出豪門的時候,心靈便受到極大的沖擊。托翁在年邁多病之時離家出走,就說明了這一點。聽了我的一番話,成喜用他那愛思考的大腦,細細地品味著,默默地點了點頭。
后來,我從市文聯(lián)調任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在我的記憶中,成喜極少因為什么私事找我。好像只有一次,他到我辦公室,告訴我他的一個病人,病情很重。病人因喬遷新居,孩子上學路途很遠,希望成喜能幫忙轉學。成喜說面對病危患者的求助,他實在不忍心推托,想請老師幫助協(xié)調。對成喜的這份愛心,我豈能棄之不管?我立即與教育相關部門聯(lián)系,說明情況,得到了他們的理解和支持。不久,孩子順利轉學了。成喜為了感謝我,他知道我愛書,送了幾本裝幀精美的文學名著給我,我也沒多客氣,高興地收下了。
我至今仍不知道成喜的墓地安放在何處,也從來沒有問過小馮。實在是因為我無法忍受,一個曾經(jīng)的老師與長者,在他鐘愛的學生面前,與一個鮮活、摯純的魂靈,作一次痛徹心扉的生死訣別······
歲月流逝,冷暖更迭。成喜,你并未在時光中走遠,我一直都在深深地思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