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卿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白云分院病理科 廣東 廣州 510515)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均發生了變化,加上自然環境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腫瘤的臨床發病率。絕多數腫瘤患者早期無典型的臨床癥狀,而多數患者確診時已經處于疾病的中期甚至是晚期,導致患者已經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患者則需要開始長期的化療和放療,不僅加重了患者的身體負荷,同時也增加了患者的經濟壓力和心理負擔。病理診斷是臨床上用于診斷腫瘤疾病的“金標準”,根據病理診斷結果可對腫瘤病灶的性質進行判斷,并為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1-2]。但病理診斷屬于有創性操作,腫瘤患者的依從性相對較低,患者伴有抵觸情緒,影響了診斷結果的準確性。CT、磁共振等診斷方法雖然具備無創性,但存在誤診率高的缺點。因此,臨床上需要選擇一種兼具準確性和安全性的診斷技術。本次研究共選取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200例腫瘤患者,旨在分析和評價特殊染色與免疫組化技術聯合應用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共選取我院于2020年1月—12月期間內收治的200例腫瘤患者,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00例。觀察組中:男56例,女44例;年齡27~84歲,平均年齡(48.57±2.63)歲。對照組中:男54例,女46例;年齡28~82歲,平均年齡(48.14±2.2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組患者均明確表示對本研究過程和目的是知情和同意的,且均是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同時,將依從性差、不配合、合并認知或理解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
所有入組患者均行活檢穿刺,并根據病灶所在的位置和病灶類型于超聲下行針對性穿刺活檢,將病變組織取出,并將病變組織與標準組織對比,進一步行免疫組化技術診斷、特殊染色處理。
對照組行免疫組化技術診斷:將腫瘤病灶的病理切片行免疫組化染色,使用3%雙氧水對病理切片進行孵育,孵育時間為10 min,使用蒸餾水進行清洗,清洗時間為3 min,使用高壓鍋修復,修復時間為2 min。修復后再使用蒸餾水清洗,清洗時間為3 min,使用PBS溶液清洗,清洗時間為5 min,孵育2 h。在病理切片上倒入Ultras-en Sitive TM SP試劑,待出現DBA顯色后,使用樹膠封片。
觀察組采用免疫組化技術聯合特殊染色診斷:修剪病理組織,修剪后的尺寸為0.2 cm×2 cm×1 cm,將修剪后的病理組織放置在甲醛溶液中浸泡,浸泡時間為2 h。使用透明液進行透明,透明時間為1 h,并將其放置在脫水液中行脫水處理,脫水時間為1 h。放置在蠟液中浸泡,浸泡時間為1 h,將切片厚度控制在2 μm左右。使用二甲苯對切片進行脫蠟,行VG染色、Masson染色、Mallory磷鎢酸蘇木素染色。
對單用免疫組化技術與免疫組化技術聯合特殊染色的診斷結果分別進行統計,計算兩組的陽性檢出率,并將兩組的陽性檢出率進行組間比較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比較單用免疫組化技術與免疫組化聯合特殊染色的診斷結果,結果提示免疫組化技術聯合特殊染色的陽性檢出率高于單用免疫組化技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陽性檢出率比較[n(%)]
腫瘤是臨床上的常見、多發疾病,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行為習慣的改變以及人們工作壓力的增加,腫瘤疾病的臨床發病率呈現出了逐年遞增的發展趨勢,而患病人群也逐漸呈現出低齡化、年輕化的趨勢。腫瘤疾病不僅危及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也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驟降,對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均會造成不良影響。大多數腫瘤疾病患者在發病初期均無典型的臨床癥狀,容易被患者忽視,也存在漏診的風險,而多數腫瘤患者出現典型癥狀往往已經進入疾病的中晚期,此時患者基本已經無法接受手術治療,治療方法的選擇局限于化療、放療等方法,影響預后[3-4]。因此,對于腫瘤患者,臨床上要做到早診斷、早治療,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目前臨床上用于診斷腫瘤疾病的方法較多,CT、超聲、磁共振等雖然屬于無創的診斷技術,患者的接受度和配合度更高,但診斷時誤診和漏診的風險大,影響臨床診斷的準確性。病理是診斷腫瘤的金標準,近年來,免疫組化技術、特殊染色逐漸運用在腫瘤病理的診斷中,且取得了良好的診斷結果[5-6]。
本次研究比較了單用免疫組化技術與特殊染色聯合免疫組化技術用于腫瘤病理診斷的臨床價值,研究結果顯示,單用免疫組化技術診斷的100例患者陽性檢出率是72.0%,而用特色染色聯合免疫組化技術診斷的陽性檢出率高達95.0%,這充分體現了特殊染色與免疫組化技術聯合的優勢和價值。免疫組化技術是目前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診斷技術,尤其是對于一些疑難雜癥、腫瘤病癥的診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性,優勢明顯。采用免疫組化技術對腫瘤患者進行病理診斷時,是以HE切片為基礎的,診斷過程中需要檢測人員對HE切片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同時綜合患者的臨床診斷表現,對患者進行最終的診斷。通過運用免疫組化技術,可以充分了解腫瘤患者的疾病形態,認知到腫瘤疾病在機體中的傳化途徑,并了解腫瘤侵襲人體的具體路徑,掌握腫瘤病灶的特征。免疫組化技術可以幫助臨床醫生詳細了解腫瘤患者的病灶組織情況,但是,采用免疫組化技術進行診斷也存在一定的誤區,臨床診斷時容易出現誤診的情況,單用免疫組化技術進行診斷獲得的總體準確率相對較低[7-8]。因此,在對腫瘤患者進行臨床診斷時,不能單純依靠免疫組化技術的診斷結果做出診斷,還需要臨床醫師綜合自身的臨床工作經驗,重要的是,需要結合腫瘤病灶的細胞學形態進行綜合判斷,以保障診斷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而特殊染色在從某種意義上倆說對免疫組化技術可起到輔助性作用的作用,能夠細致的掌握和分析腫瘤病理組織的分化以及分級情況。將特殊染色與免疫組化技術相結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免疫組化技術的不足,為疾病的臨床診斷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9-10]。同時,特殊染色也可以作為臨床腫瘤診斷技術,輔助提高病理診斷結果的準確性,彌補了病理、磁共振、CT等診斷技術的不足,從整體上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并滿足臨床醫生對于腫瘤疾病確診的需求[11]。
綜上所述,腫瘤患者采用特殊染色聯合免疫組化技術進行診斷有明顯優勢,陽性檢出率高,可為腫瘤疾病的診斷提供有效的、科學的參考依據,從而輔助治療方案的制定,提升臨床治療水平,故值得應用。但本次采用的兩組兩種診斷方法比較,可能會存在一定的誤差。還需今后用兩種方法對一組同時進行診斷,對診斷結果進行比較,會更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