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李 源,周紅琳
(北京市石景山醫院老年病科 北京 100043)
復發性白血病伴隨多種并發癥,增加治療難度,且病情變化快,死亡發生率增加。復發性白血病常用治療方案為化療,如CAG方案,具有顯著治療效果[1]。然而,復發性白血病者在用藥治療時存在一定耐藥性,單獨使用CAG方案治療效果不佳,持續時間段,且反應率低。近年來,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復發性白血病患者使用CAG方案與去甲基化藥物聯合治療取得顯著效果,可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去甲基化藥物包括阿扎胞苷、地西他濱等,對甲基轉移酶產生抑制,繼而抑制癌基因,治療腫瘤[2]。當前,臨床缺乏去甲基化藥物聯合CAG方案治療復發性白血病患者有關研究,基于此,本文將以近年來64例患者為對象,探究CAG方案聯合去甲基化藥物治療復發性白血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2018年11月—2020年11月,選取我院復發性白血病患者20例,研究時間是,10例患者為參照組,10例為研究組。參照組3例是男性,7例女性;年齡(65.45±4.65)歲。研究組患者中,5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65.76±4.62)歲。納入標準:①以復發性白血病有關診斷標準為依據,經細胞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等診斷,確診疾病;②資料齊全;③認知正常;④患者及家屬熟知本研究,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精神異常;②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③全身感染性疾病;④代謝性疾病;⑤依從性差。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組應用CAG方案:在第1、3、5 d,使用阿克拉霉素治療,20 mg。使用阿糖胞苷治療,15 mg。使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療,300 μg。
研究組添加去甲基化藥物:在參照組治療基礎上,在第2、4、6 d,使用注射用阿扎胞苷(生產廠家: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皮下注射,每次100 mg。治療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一旦出現異常需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評估治療效果,治療14 d以后,臨床癥狀、體征消失,中性粒細胞、血小板水平正常,表示顯效;治療14 d以后,臨床癥狀、體征改善,中性粒細胞、血小板水平改善,與正常水平接近,表示有效;不滿足以上情況,即為無效。隨后,抽取靜脈血,測量兩組患者的VEGF水平、bFGF水平,使用酶聯免疫法檢測。之后,詳細記錄不良反應發生率。最后,隨訪所有患者,詳細統計生存期,對比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VEGF(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水平、bFGF(多功能細胞生長因子)水平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檢測指標比較(±s, pg/mL)

表2 兩組患者檢測指標比較(±s, pg/mL)
組別 例數VEGF bFGF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10 126.78±12.15 101.86±7.92 127.85±11.3498.67±7.94參照組 10 126.84±12.12 117.34±9.89 127.76±11.45 115.86±7.85 t 0.7935 7.0956 0.8756 7.9656 P 0.5121 0.0000 0.5684 0.0000
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尚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研究組生存時間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生存時間比較(±s,月)

表4 兩組患者生存時間比較(±s,月)
組別 例數 生存時間/月研究組 10 5.78±1.15參照組 10 8.84±1.12 t 5.7935 P 0.0000
復發性白血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預后不良因素較多,包括臟器功能衰退等,且極易引起多種并發癥[3]。復發性白血病患者有效治療方案為造血干細胞移植,然而,移植治療前往往需實施化療,再配合實施誘導緩解,創造移植條件。復發性白血病患者傳統化療方案為方案,CAG可使粒細胞集落,形成單位,促使藥效與整體殺傷作用提高,白細胞的藥物敏感度有效提高。另外,CAG方案可促使細胞成熟,大量分泌,骨髓抑制作用減少,且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細胞DNA通過結合阿糖胞苷,促使白血病細胞凋亡,三磷酸阿糖胞苷水平有效提高,幼稚細胞、祖細胞毒性增強,對病情進展產生抑制[4]。然而,部分復發性白血病患者使用CAG方案治療時,存在藥物耐藥性,治療效果不佳,且存在惡化風險。大量臨床實踐表明,復發性白血病患者采用CAG方案聯合其他藥物,有效提高治療有效率[5]。
阿扎胞苷屬于腺苷類似物,低密度摻和可對腫瘤中胞嘧啶取代,共價結合DNA甲基化轉移酶,此酶失去活性,在整個過程中,阿扎胞苷作用為去甲基化作用。研究指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阿扎胞苷75 mg/m2治療,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有效率,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另外,該研究提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阿扎胞苷治療時,安全性高,且患者可耐受性良好[6]。阿扎胞苷治療過程中,針對病變實施去甲基化處理,有效恢復基因,也即是基因表達恢復,達到治療白血病目的[7]。本次研究,研究組添加阿扎胞苷治療,參照組應用CAG方案治療,結果可見,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參照組;研究組患者治療后VEGF水平、bFGF水平均低于參照組;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參照組;研究組生存時間高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復發性白血病者應用CAG方案聯合去甲基化藥物治療,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有效率,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具有顯著治療效果。因本次樣本量太少,后續還需加大樣本量進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