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寶蘭,梁曉敏,董小萍,曾志玲,洪彩嬌,林團體(陽江市人民醫院婦科 廣東 陽江 529500)
據現有的臨床數據統計顯示,當下我國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疾病,即為乳腺癌與生殖道各類癌變,陰道上皮內瘤變(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ⅤAIN)即陰道癌的癌前病變。一般認為VAIN的發病多是因為受人乳頭瘤病毒的侵襲、宮頸上皮內瘤病變及其他惡性腫瘤病變的切除術史相關、免疫抑制以及盆腔放療等因素存在聯系[1-2]。VAIN在早期并無明顯的癥狀,具備一定的隱蔽性,不過隨著現代女性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以及臨床診斷措施的發展,當下臨床上對于VAIN的檢出率呈現升高趨勢[3-4]。多數VAIN還合并有宮頸疾病,多位于陰道的上段,對于該類患者實施及時的治療效果理想,但是在后續觀察中患者的仍然存在一定的復發概率[5]。早期對于VAIN的治療多是實施傳統手術切除,整體效果理想,但是術式精度較差,容易出現術后并發癥情況。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對于VAIN的治療方式開始逐漸多樣化,其包含局部藥物保守治療與一些微創手術治療、腔內放射治療等[6]。陰道鏡下高頻電波刀(LEEP)是近年來出現的術式,該術式早期多用于對宮頸上皮瘤病變的治療中,整體效果理想,手術創傷低,術后并發癥少。故我院嘗試將其應用于陰道上皮瘤病變的治療中,為本地區的VIAN患者提供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
選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在我院接診的陰道上皮內瘤變(Ⅱ~Ⅲ級)患者列為觀察組,共計26例。另選取2015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的陰道上皮內瘤變(Ⅱ~III級)患者列為對照組,共計38例。觀察組患者的年齡33~58歲,平均年齡(40.13±4.56)歲;對照組中年齡32~58歲,平均年齡(40.35±4.7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規則:①本研究遵循自愿原則,患者自身已通過文字或語言等方式完全了解本次研究的全部內容,自愿加入本次研究;②所有患者均符合VAIN的臨床診斷標準,經入院診斷確診,且患者的VAIN分級為Ⅱ~Ⅲ級,且患者的病灶直徑≤2 cm;③患者意識清晰,能夠對護理工作人員進行回應。排除規則:①患者除去該疾病之外,在此前或者突發其他影響觀察結果的疾病,如心腦血管、肝腎功能障礙或其他嚴重疾病;②患者自身攜帶精神類疾病,如人格分裂等,臨床上無法對其反饋的信息進行確認;③患者為特殊類型患者,例如未成年人,妊娠期婦女,高齡老人或免疫功能缺陷疾病患者。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VAIN病灶切除手術,術式與實驗組基本相同,使用器械為常規手術刀(冷刀)。
觀察組患者實施陰道鏡下高頻電波刀治療,在術前對患者實施常規的檢查確認患者具備實施LEEP刀手術治療的基本要求,確認患者的陰道疾病以及各類炎癥情況,對于存在炎癥患者先行抗炎治療,在各項指標正常,且月經排凈后3~7 d內擇期進行手術。指導并輔助患者取膀胱結石體位,然后對患者的外陰、陰道、宮頸進行常規的消毒鋪巾,然后由手術醫師實施5%利多卡因進行病灶局部麻醉,并形成陰道壁與臨近組織水壓分離,陰道鏡檢查確定VAIN病灶以Lugol氏碘染色標記,憑借鼠齒鉗將距患病部位外2 cm的陰道黏膜夾住,于患病部位外周約0.5 cm處進行陰道黏膜切除,治療深度0.3~0.4 cm,創面電凝止血。手術完成后行陰道鏡檢查,確認無誤后結束手術,然后予以患者常規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囑患者術后3個月禁性生活,保持外陰的清潔,在術后7 d、15 d、21 d、2個月、3個月內電話回訪,確認患者的恢復情況,記錄患者的創面愈合信息、陰道排液、流血、大小便等情況。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術中、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臨床手術及術后恢復信息。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合計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手術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長、術中失血量、術后排液/出血時間及術后創面恢復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手術及術后恢復信息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手術及術后恢復信息比較(±s)
注:LEEP手術完成后患者麻藥消失即可下床自行行走,傳統手術完成后短時間內患者也可自行行走,故無意義。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長/min術中失血量/mL術后排液/出血時間/h術后創面恢復時間/d觀察組 26 2.31±2.55 11.21±8.36 14.35±7.13 17.36±5.14對照組 38 19.46±7.14 22.47±8.35 21.05±7.96 24.48±5.37 t 11.722 5.296 3.447 5.230 P 0.000 0.000 0.001 0.000
陰道上皮內瘤變,在臨床上并不常見,但是其作為陰道癌變的前兆病變,再加上近些年我國VAIN的檢出率在逐漸增加,臨床上對其重視度也隨之提升。當下對于陰道上皮內瘤變的臨床治療方式較多,與宮頸病變的物理治療方式具備一定的重疊性,如常見的激光治療、CO2治療、微波、冷凍治療、LEEP刀等[7-8]。
早些年間的傳統治療術式雖然能夠完成對于VAIN的治療,因為手術所有器械的精度不足等問題,使得在完成切除手術或者手術后,容易對患者臨近的組織造成損傷,常見的有尿道損傷、直腸損傷、膀胱損傷、術后陰道狹窄或粘連等[9-11]。而LEEP具備極高的手術精度,故作者所在醫院查閱文獻,發現國內外已經有嘗試將其應用于VAIN的治療中,若術者有豐富手術技巧及經驗,治療效果理想。故將其應用于VAIN的治療中,從結果來觀察,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與對照組的差異不大,充分展現了高精度的LEEP術式具備理想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在陰道上皮內瘤變患者的治療中,陰道鏡下高頻電波刀具備理想的治療效果,且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能夠為本地區的VIAN患者提供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