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健
(哈爾濱市眼科醫院門診處置室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0)
臨床眼科中多見的疾病是白內障、青光眼,是人類失明、殘疾、視力減弱的主要因素[1]。臨床大多以手術治療白內障并發青光眼,但因患者多是老年人,且其各項身體功能逐漸減弱,身體的承受力降低,術后易出現并發癥,所以需給予患者有效、優質的護理干預[2]。為分析責任制護理應用效果,本文選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到本院診治的白內障合并青光眼68例患者資料,現報道如下。
研究經醫學倫理會批準,選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到本院診治的白內障并青光眼68例患者,納入標準:①確診是的白內障并青光眼;②簽署知情相關同意書;③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①其他眼部疾病;②肝腎功能疾?。虎劬裥睦碚系K者。按隨機數表分兩組,對照組34例患者,男性18例,女性16例,患者年齡在63~79歲,平均年齡(70.89±6.82)歲,眼壓(31.76±3.13)mmHg; 研究組 34例患者,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齡在64~80歲,平均年齡(70.91±6.92)歲,眼壓(31.59±3.28)mmH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入院之后,監測患者的心電壓、血壓、血常規,檢查其視力、眼壓,按照醫囑指導患者用藥,做好預防感染的工作等。研究組給予責任制護理。(1)心理護理干預: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充分了解患者需求,給患者講解白內障、青光眼知識及治療事項。針對患者焦慮、不安、抑郁等心理進行安慰、疏導,增強患者的信任感、安全感,使其不良心理得以消除,從而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強化臨床效果。(2)認知的護理干預:手術的前一天,護理人員需再次給患者講解手術、疾病知識,加強患者的手術認知,且告訴患者應充分休息,保持良好心態以便提升其耐受程度。做好患者的術前指導工作,幫助患者選擇正確的手術體位。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全面評估其具體情況。(3)行為護理干預:告訴患者術后短時間之內頭部不可以過度的側偏,排便不能過于用力,不可隨意用眼藥水等。且術后一個月不能劇烈運動,防止出血。禁煙酒、濃茶,不可喝過多的水,防止用眼過度而導致眼壓上升。(4)并發癥的護理: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術后不能搓揉眼睛,禁止劇烈咳嗽等,且需加強患者的飲食護理干預,增強患者身體的免疫力及營養。告知患者不能吃高蛋白的食物,防止切口組織生長過度,禁止頻繁咀嚼、吃堅硬的飲食。眼部和周圍的皮膚保持衛生、干燥,防止出現感染。(5)做好出院指導護理:出院前,叮囑患者各種注意的事項,告知患者按時復診,囑咐患者使用眼藥水方法。術后的一個月每周電話隨訪患者一次,詳細了解其視力、眼壓、用藥等情況。
(1)觀察兩組護理前及護理1、3個月后的眼壓;(2)觀察兩組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SAS和SDS評分):評分大于73分表示重度抑郁;評分在63~72分表示中度抑郁;評分在53~62分表示輕度抑郁;評分低于53分表示沒有抑郁。同時,其評分大于70分代表患者重度焦慮;評分在60~69分代表中度焦慮;評分在50~59分代表輕度焦慮;評分低于50分代表沒有焦慮癥狀[3]。(3)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3個標準,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研究組眼壓低于對照組,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眼壓比較(±s, mmHg)

表1 兩組患者的眼壓比較(±s, mmHg)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1個月 護理后3個月研究組 34 21.34±3.52 15.45±2.27 14.73±2.68對照組 34 21.19±3.61 17.31±2.56 16.84±2.07 t 0.174 3.167 3.633 P 0.436 0.019 0.018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SDS、SAS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DS SA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34 47.73±3.25 32.48±3.76 58.67±4.08 33.82±4.15對照組 34 47.79±3.28 43.46±3.49 57.59±3.84 44.37±4.56 t 0.076 12.480 1.124 9.977 P 0.472 0.001 0.171 0.001
護理后,研究組的臨床滿意度94.12%高于對照組76.47%,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本結果表明: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眼壓比對照組低;說明給予白內障并發青光眼患者責任制護理可提升患者的臨床效果,使患者眼壓得以有效改善。究其原因,責任制護理秉持“以人為本”“優質服務”的服務理念,針對患者的病情給予其優質、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以其為患者提供全面、細致的護理[4-5]。且責任制護理通過給患者詳細講解疾病知識,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提升患者的治療、護理配合度,進而幫助患者有效改善其眼壓。責任制護理經過實施有效行為護理措施,使患者可以養成良好行為,從而減少發生并發癥的情況。且術后叮囑患者按時進行復診,做好術后的隨訪可更好地掌握患者的康復情況,及時糾正不合理現象,從而幫助患者恢復健康[6]。同時,本文結果還顯示:護理后,研究組SDS、SAS均比對照組低;說明白內障并發青光眼患者術后實施責任制護理,可有效緩解不良心理。白內障并發青光眼患者實施術前、術后會產生不良的心理,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所以需對其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責任制護理中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幫助患者有效調節其抑郁、焦慮等負面心理[7]。此外,護理人員將患者當做護理服務的中心為其提供人性化的護理干預,給患者詳細地講解手術方法、治療的必要性及原理、注意事項等,加強和患者之間的有效交流能使患者的信任度得到提升,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配合醫護人員工作[8-9]。責任制護理給予患者心理安慰、情感支持,能提升患者面對疾病的信心,增強臨床療效。本研究中,護理后,研究組的臨床滿意度94.12%高于對照組76.47%;責任制護理可幫助白內障并發青光眼患者提升臨床護理滿意度;責任制護理能使患者各項身體機能的水平保持在穩定范圍,其該護理模式目的在于滿足患者各種合理需求,使患者的滿意度得到提升。通過實施全面化、專業化、人性化護理措施,使患者的臨床療效得到保證。實施責任制護理模式能整體監測患者的治療和護理過程,提升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加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感,更加負責認地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使護理服務的效果得到提升,增強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責任制護理應用于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術后的效果較好,可幫助患者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升護理滿意度,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