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彬容
(綿陽市中心醫院兒科 四川 綿陽 621000)
小兒癲癇屬于常見的兒科、神經科疾病,是指多種因素造成的慢性腦功能障礙,并導致反復癲癇發作的疾病,進而引發意識喪失、抽搐等癥狀[1]。目前臨床治療癲癇以藥物為主,確保控制癲癇發作,保證用藥安全性,而小兒由于年齡小、理解力差、好動,治療依從性影響療效,因此治療期間需采取可靠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建立良好遵醫行為,利于預后[2]。細節護理干預作為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體現人性化、科學性特征,強化護理細節,提高護理服務內涵質量。為此,本次研究對細節護理干預應用在小兒癲癇護理中的效果進行了探討,選擇本院于2018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癲癇患兒80例,現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2018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癲癇患兒80例,隨機抽簽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男患兒22例,女患兒18例,年齡4~12歲,平均年齡(8.45±2.24)歲,癲癇類型:單純部分性發作22例,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12例,癲癇持續狀態6例;觀察組男患兒24例,女患兒16例,年齡4~12歲,平均年齡(8.35±2.21)歲,癲癇類型:單純部分性發作21例,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13例,癲癇持續狀態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3]:①行頭顱MRI及腦電圖檢查顯示腦部伴隨不同程度異常;②符合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癲癇病分冊》相關標準;③家屬同意研究方案并積極配合。排除標準[4]:①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患兒;②肝腎功能異常或合并嚴重內科疾病患兒;③感染、低血鈣等造成的驚厥發作患兒;④凝血功能障礙、出血性疾病患兒;⑤臨床資料不全患兒。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包含建立舒適的病房環境,密切監測病情變化,做好安全防護及家屬指導,預防危險事件,發現異常時及時通知醫師。觀察組結合上述護理展開細節護理干預,如下:(1)心理護理,主動與患兒及家屬溝通交流,了解其需求,引導其熟悉醫院環境,保持和藹溫柔的態度,建立信任的護患關系;展開對患兒及家屬的系統性健康教育,促使家長正確認知疾病及治療方案,告知患兒長期規律用藥的重要性,列舉治療成功病例,建立治療信心,并在治療期間鼓勵患兒,運用豐富的肢體語言溝通,贊揚患兒配合行為,嚴禁在患兒面前討論病情[5]。(2)用藥護理,對患兒及家屬講解用藥治療的重要性,講解用藥注意事項,如不可隨意停藥、更改用藥劑量,定期監測患兒血藥濃度,適當調整藥物劑量,并觀察是否出現不良反應,對癥處理。密切監測生命體征,抬高床頭,預防腦水腫,對癥處理。(3)癲癇護理,密切監測患兒病情,癲癇發作時將患兒轉移至安全地區,保持平臥,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分泌物,給予氧氣吸入;睡覺應進行圍擋,避免墜床,注意肢體保護,但不可過度制動,預防脫臼或骨折;記錄癲癇發作時間、程度及方式,監測血常規、心肌酶、肝腎功能,若發現嚴重不適,及時報告醫師。(4)環境護理,保持病房整潔,光線柔和,預防噪音刺激,在墻壁裝飾卡通形象,減弱患兒抵觸情緒;注意可能導致患兒受傷的物品隔開,包住棱角。
評價兩組臨床效果:完全控制為無癲癇發作,癥狀明顯改善;顯效為癲癇發作頻率減少>75%,癥狀改善;有效為癲癇發作頻率減少50%~75%,癥狀改善;無效為癲癇發作頻率減少<50%。治療總有效率=(完全控制數+顯效數+有效數)/總例數×100%。評價兩組治療依從性,完全依從為遵醫囑按時按量用藥,部分依從為出現少數拒藥情況;不依從為基本不遵醫囑用藥。采取GQOLI-74量表評價患兒生活質量,滿分100分。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5.00%,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護理有效率比較[n(%)]
護理后觀察組完全依從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n(%)]
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40 65.82±8.77 82.52±10.36對照組 40 65.25±8.58 73.36±9.78 t 0.293 4.066 P 0.769 0.000
臨床認為引起的小兒癲癇的病因較多,如遺傳、感染、免疫等,其中剝奪睡眠和飲酒為常見誘發因素,發病后導致患兒出現諸多嚴重癥狀,如口吐白沫、肢體抽搐等,易出現危險事件威脅患兒生命安全[6]。傳統護理中雖然注重對患兒對癥護理,但護理程序及流程尚存在不足,而且未體現人性化特征,護理效果不佳。細節護理干預將護理服務體現在細節方面,強調人性化服務,保證護理安全,提高服務治療和患者滿意度[7]。細節護理從護理制度、疾病控制、用藥控制及風險事件等改進,將護理中平凡、瑣碎、繁雜的細節作為重點,建立三查七對制度,注意并發癥風險評估,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制度,尤其對神志不清、躁動不安患兒加強病房監護,預防危險事件發生[8-9]。此外完善對護理人員的細節護理培訓,強化細節管理理念,結合傳統小兒科、神經科及小兒癲癇疾病特征進行流程及制度修訂,規范細節內容,如監測細節、文書細節、物品細節、風險預防細節等。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5.00%、完全依從率75.00%、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證實細節護理干預可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遵醫行為,依從用藥,實現癥狀控制,減少癲癇發作,促使患者身心全方位改善,提高生活質量。與王彥利[10]結果“觀察組遵從率91.67%較對照組72.92%高”相近。
綜上所述,細節護理干預應用在小兒癲癇治療期間可幫助其建立良好的用藥行為,減少癲癇發作及減輕癥狀,促使患兒身心改善,獲得良好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