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平香
(廣東省中醫院腦病六科 廣東 廣州 510000)
高血壓腦出血多數是由血壓突然快速升高導致血管破裂所致,該病癥在臨床上被稱之為高血壓腦出血,主要表現為頭暈頭痛、意識功能障礙、失語、偏癱等[1],嚴重損傷患者腦實質部位,導致其神經纖維組織在傳導過程中出現異常阻斷概率較高,具有發病急驟、病情多變等特點,威脅患者生命安全[2]。微創顱內血腫抽吸術或血腫清除術是目前臨床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主要手段,雖然可快速清除腦部血腫,有效緩解腦水腫,但術后康復過程緩慢,術后便秘、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且存在再次出血的風險[3]。因此,為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促進病情恢復,縮短住院時間,術后為其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尤為必要。本研究對2020年3月—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9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旨在進一步明確細節化護理在促進患者術后恢復中的運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擇2020年3月—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9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以隨機方法進行分組,將接受常規護理的45例設為對照組,接受細節化護理的45例設為觀察組。對照組女18例,男27例,年齡24~85歲,平均年齡(61.13±14.35)歲;觀察組女19例,男26例,年齡26~88歲,平均年齡(60.98±14.8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疾病診斷符合高血壓腦出血的診斷標準[4],且為首次發病;②手術方式為微創顱內血腫抽吸術或血腫清除術;③發病前意識、認知功能等正常。排除標準:①合并急性心血管疾病以及肺、腎、肝等嚴重器質性疾病者;②診斷為腦梗死者;③有精神性疾病史或者發病前已有精神障礙、運動功能障礙等。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口腔護理、皮膚護理、心電監護、病情觀察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細節化護理,內容如下。(1)病情護理:①術后為患者行持續低流量吸氧,密切監測患者的對光反射和瞳孔變化,勤詢問患者手腳是否有麻木現象出現,警惕出現腦疝先兆癥狀;②餐后1 h為患者進行腹部按摩(沿結腸先順時針按摩15次,再逆時針按摩5次,最后再從劍突部位向下按摩5次,每次按此循環按摩10~15次),促進排便,預防便秘發生;③及時協助患者清理鼻腔、口腔分泌物或嘔吐物,定期給予霧化吸入、拍背排痰等,使患者始終保持呼吸道通暢;④注意管道護理,保持管道的通暢和固定;⑤對關節與肌肉部位進行適時按摩,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防止廢用性萎縮出現;⑥觀察與記錄引流液的顏色、量與性質,如有異常變化,及時報告醫生處理。(2)心理護理:因患者對自身病情缺乏正確認知,加之術后行動受限,易產生緊張、焦慮等負面心理,護理人員需對患者心理動態變化情況進行評估,適時予以安慰和鼓勵,并及時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聯系家屬一起鼓勵患者,緩解負面情緒,增加安全感。(3)飲食護理:對患者吞咽情況進行嚴密觀察,若存在吞咽障礙,指導其進食流質食物;如果患者未合并吞咽障礙,指導其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遵循少食多餐原則,并告知每次餐后服用少量溫水,降低食道損傷、刺激;叮囑患者嚴禁平臥狀態進食進水,以防誤吸引發肺炎;如果患者存在意識障礙,可通過鼻飼方式,加強營養供應,以防營養不良現象出現。(4)康復指導: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與患者、家屬一起制定可行性的術后康復鍛煉方案,主要包括日常生活鍛煉、平衡鍛煉以及肌力鍛煉,協助并督促患者按時按量完成康復鍛煉內容。
比較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住院天數以及護理滿意度。其中神經功能通過運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NIHSS)[5]進行評估,該量表從意識、面部表情、四肢運動、感覺、語言等11個維度進行評分,總分0~42分,評分越高表示神經功能受損越嚴重。護理滿意度通過單位統一制定的滿意度量表進行評價。滿意度量表滿分為100分,其中90~100分為非常滿意、70~89分為滿意、不滿意<69分;滿意度=(滿意例數+非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NIHSS評分和住院天數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住院天數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住院天數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NIHSS/分 住院天數/天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45 22.71±5.30 11.98±2.91 9.84±4.13對照組 45 22.58±6.27 16.89±3.94 12.33±6.93 t 0.109 6.720 2.070 P 0.913 0.000 0.041
護理后,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5.56%,高于對照組的82.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n(%)]
有研究顯示[6],高血壓腦出血病情危重,且起病急,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會使患者腦組織損傷程度加重,甚至增加致死、致殘風險,在臨床治療中具有較大難度,再加上該病癥預后情況不理想,在手術治療后,一定要采用高效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以促進患者病情恢復。
腦出血會對患者身體造成嚴重損害,甚至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單純采用常規護理模式無法滿足患者護理需求[7]。本研究通過分組比較方式,探究更適合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護理方法,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住院天數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細節化護理更能改善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促進術后病情康復,縮短住院時間,進而提升護理滿意度。分析原因在于,相較于常規護理,細節化護理更全面、更注重護理細節且更具針對性;首先,在病情護理方面,從病情觀察、呼吸道護理、預防并發癥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細致護理,逐步改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降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其次,在實施細節化護理過程中不僅注重身體護理,更從心理方面入手,改善患者負面情緒,使其以良好心態積極配合治療[8];最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加強營養支持,對促進病情恢復有積極影響,進而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屬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將細節護理模式應用于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患者術后護理中,可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促進病情恢復,縮短住院時間,進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