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艷
(鹽城市亭湖區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 江蘇 鹽城 224005)
2型糖尿病屬于糖尿病的病理類型之一,在糖尿病群體中,臨床占比約為80%~85%。糖尿病屬于慢性進行性疾病,臨床治愈效果基本為零,需要患者接受長期的藥物控糖干預來維持正常的生理狀態,降低高血糖狀態對于患者生理狀態的影響[1-2]。本次以本院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為樣本,分析延續性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詳見下文。
選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間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共計94例,基于患者自愿原則,將其分為兩組。其中,采用常規護理的47例為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5:22,平均年齡(61.74±1.74)歲;采用延續性護理的47例為試驗組,男女比例為26:21,平均年齡(61.61±1.61)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入組患者均系自愿、知情入組。
納入標準:臨床病理檢驗確診給2型糖尿病,年齡處于60歲及以上,患者基本資料齊全、家屬簽字并同意參與調研。
排除標準:排除1型糖尿病患者、排除未簽署調研意愿書者、排除合并意識障礙、溝通障礙、認知障礙患者。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根據患者2型糖尿病的病情狀態表現,進行日常護理干預。開展病情指導、藥物服用指導、日常飲食指導、健康宣教等多方面的常規護理。幫助患者更好的提升認知,改善預后,促進患者生存質量的提升[3]。
試驗組接受延續性護理。根據老年患者2型糖尿病的病理表現,在病情護理干預階段開展院內院外的延續性護理措施。具體方法:由護士長牽頭,組建延續性小組,通過對患者基本資料及病情發展情況的分析,制定延續性護理方案。
(1)建立患者檔案,便于預后隨訪:收集患者基本資料信息,建立患者信息檔案,明確患者的聯系方式、居住地址、家庭聯系方式,并收集患者生命體征指標,血糖監測指標數據,輔助患者完成基本檢測,記錄相關數據后制定針對性的延續性隨訪措施,督促患者出院后的日常服藥、飲食、作息等方面的遵醫囑行為,加強患者離院后的護患交流,叮囑患者按時復診,有效提升延續性護理的預后控糖效果[4]。
(2)院外延續指導,提升遵醫行為:院外指導干預階段,定期督促患者來醫院進行血糖指標的數據檢測,明確階段性血糖變化情況,并根據其患者血糖變化情況指導用藥劑量以及用藥時間,避免因過度用藥導致患者出現低血壓,低血糖的不良結局影響患者生理狀態。指導患者學會使用電子血糖儀或血壓儀,在家完成生理指標檢測,并將每次檢測結果詳細記錄,在與醫生交流時,能夠為醫生的病情評估提供更好的參考依據[5]。
(3)加強基礎護理,糾正生活習慣:連續性干預期間,加強對患者日常生活狀態的護理干預,糾正患者不良的生活行為及飲食習慣,調整作息時間,合理規劃日常飲食與運動計劃,在定期的醫患交流中給予患者安慰與鼓勵,幫助患者排解負性情緒,提高遵醫囑行為[6]。
滿意度:分值區間0~100分,評價分值25項,單項分值0~4分,得分處于50分以下為護理一般,處于51~80分為護理滿意,處于81~100分為護理非常滿意。
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47×100%
護理質量評分:自擬護理評分量表,評價區間0~100分,評價分值與護理質量成正比。
血糖指標:收集干預前后患者血糖指標數據,統一數據格式進行數據對比。
生活質量:采用SF-36量表完成評價,評價項目四項,單項區間0~25分,分值與評價內容成正比。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當P<0.05時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護理滿意度(例)
護理后,護理質量評分中,試驗組患者各項分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護理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2 護理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護理內容 護理細節 護理態度 總分試驗組 47 30.95±1.42 30.38±1.61 29.24±1.64 89.35±4.55對照組 47 27.52±1.21 27.48±1.35 27.58±1.22 81.24±3.15 t 12.6044 9.4624 5.5677 10.0469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護理前,組間血脂指標數據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試驗組患者血糖指標優于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糖指標數據對比(±s, mmol/L)

表3 兩組血糖指標數據對比(±s, mmol/L)
組別 例數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試驗組 47 9.49±1.38 6.15±1.11 14.85±1.89 10.25±1.15對照組 47 9.58±1.77 7.65±1.25 14.35±1.85 12.35±1.51 t 0.2749 6.1515 1.2961 7.5851 P 0.7840 0.0000 0.1982 0.0000
護理后,試驗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4。
表4 生活質量評分量表對比(±s,分)

表4 生活質量評分量表對比(±s,分)
項目 時間 對照組(47例) 試驗組(47例) t P生理狀態 干預前 16.85±1.24 16.91±1.25 0.2336 0.8158干預后 18.54±1.45 20.15±1.33 5.6097 0.0000心理情緒 干預前 17.15±1.35 17.24±1.41 0.3161 0.7527干預后 18.44±1.25 21.05±1.35 9.7255 0.0000社交能力 干預前 17.41±1.05 17.54±1.15 0.5723 0.5685干預后 18.28±1.14 20.21±1.38 7.3920 0.0000自我效能 干預前 17.35±1.35 17.48±1.31 0.4738 0.6368干預后 18.61±1.42 20.14±1.37 5.3160 0.0000
延續性護理通過對患者自身病理狀態的評價,設計一系列的護理方案,保證患者在醫院到家庭不同場所均能接受到有效的護理,從而促進患者生理狀態的改善與生活質量的提升。延續性護理措施的實施,有效地加強了患者遵醫囑行為以及用藥依從性,使得患者在院外休養階段,能夠規律飲食,規范用藥,規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利于生理狀態的恢復與生存質量的改善[7]。本研究證實:試驗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患者護理質量分值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促進了護理服務質量的整體提升;護理后,試驗組患者血糖指標優于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P<0.05),說明延續性護理可以幫助患者有效控糖,改善生理狀態;護理后,組間生活質量評分中,試驗組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延續性護理可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本院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疾病的護理中,開展延續性護理能夠更好地連接院內院外的護理干預,促進患者生理狀態的有效改善,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