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宇
(常熟市中醫院推拿科 江蘇 常熟 215500)
腦卒中是腦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導致腦部循環障礙引發的腦組織損傷,運動功能障礙作為腦卒中的常見并發癥,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腦卒中患者往往起急促,且預后不佳[1-2]。現階段,腦卒中運動功能障礙多以康復訓練治療為主,但是多數患者的效果不佳。推拿是中醫治療的重要手段,具有調和氣血的功效。為評估腦卒中運動功能障礙治療中以推拿加康復訓練治療的效果,選擇醫院76例患者開展調研。現報道如下。
2018年6月—2020年6月,選擇我院接診的76例腦卒中運動功能障礙患者,患者在雙盲法下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個小組各為38例,給予對照組康復訓練治療,給予觀察組推拿加康復訓練治療。對照組,有女性患者19例、男性19例;年齡50~75歲,平均年齡(62.55±5.22)歲;病程時間1~6個月,平均(3.32±1.21)個月。觀察組,有女性患者16例、男性22例;年齡范圍21~75歲,平均年齡(62.79±5.28)歲;病程時間1~6個月,平均(3.28±1.09)個月。兩組腦卒中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基線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符合腦卒中診斷要求;②年齡≤75歲;③病程時間在6個月內;④患者自愿入組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患者;②妊娠期和哺乳女性;③精神障礙者;④無法配合康復訓練的患者。
對照組,康復訓練治療,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和實際情況制定訓練計劃,為患者提供床上康復訓練、站立康復訓練、坐位康復訓練和步行康復訓練。早期為患者制定起坐訓練,根據耐受力調整訓練頻率,在訓練中調整座椅的高度,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不斷提升訓練強度。初期為患者進行抬腿訓練,2次/d,每次30~50下。后期佩戴重物進行訓練,訓練時間在2~3 h。觀察組,推拿加康復訓練治療,(1)頭面部推拿,指導患者選擇仰臥位,選擇雙側頭維穴、百會穴、風池穴,采用點按方式。面部采用大魚際撥揉手法,時間為5 min。(2)下肢推拿,指導患者仰臥位,從患者的患側臀部開始,對大腿和小腿進行?法推拿,時間為3 min,力度以患者出現酸脹感為宜。對患肢內側與外側進行拿揉法治療,以膝蓋、髖部和踝關節為推拿重點,力度從輕到重時間為3 min。(3)膀胱經推拿,選擇俯臥位,按揉背部雙側膀胱經,時間為2 min。對腎俞穴和肝俞穴重點進行按揉,時間為1 min。兩組的治療時間在1~2個月。
記錄兩組腦卒中運動功能障礙患者的運動功能評估量表評分(the motor assessment scale, MAS)量表評分、Barthel指數和患者報告結局指標(patient reported outcomes, PRO)評分。MAS量表評分評估標準,0~4級,級數越高患者的肌張力限制越明顯。Barthel指數越高則生活能力越強。PRO量表分數在0~64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差。記錄兩組腦卒中運動功能障礙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療效評定標準,在治療后癥狀與體征改善明顯,MAS量表評分改善率大在2級以上為顯效。治療后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MAS量表評分改善率1級為有效。治療后未達到上訴標準為無效。記錄兩組腦卒中運動功能障礙患者的癱瘓程度,(1)經過治療后患者肌力正常為5級,患者活動自主為正常;(2)經過治療后患者肌力4級,患者可以自主活動為輕癱;(3)經過治療后患者肌力2~3級,患者活動有受限感為中度偏癱;(4)經過治療后患者肌力0~1級,患者無法自如活動為重度偏癱。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上肢MAS評分、下肢MAS評分、PRO評分低于對照組,Barthel指數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MAS量表評分、Barthel指數和PRO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MAS量表評分、Barthel指數和PRO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時段 上肢MAS評分 下肢MAS評分觀察組 38 治療前 2.23±0.53 1.82±0.55治療后 1.30±0.44 0.95±0.22對照組 38 治療前 2.22±0.54 1.83±0.54治療后 1.62±0.42 1.11±0.39 t/P觀察組(治療前后) 8.3225/0.0000 9.0535/0.0000 t/P對照組(治療前后) 5.4065/0.0000 6.6631/0.0000 t/P組間值(治療后) 3.2429/0.0018 2.2026/0.0307組別 例數 時段 Barthel指數 PRO評分觀察組 38 治療前 49.65±6.52 36.11±3.52治療后 67.55±5.89 23.13±2.87對照組 38 治療前 49.56±6.58 36.51±3.48治療后 61.17±6.22 27.85±4.28 t/P觀察組(治療前后) 12.5582/0.0000 17.6175/0.0000 t/P對照組(治療前后) 7.9041/0.0000 9.6775/0.0000 t/P組間值(治療后) 4.5911/0.0000 5.6462/0.0000
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治療后,觀察組的正常率和輕癱率高于對照組,中度偏癱率和重度偏癱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癱瘓程度比較[n(%)]
腦卒中運動功能障礙發病率不斷升高,是腦卒中后腦組織缺血壞死,神經功能受損導致的,可引發口歪眼斜、吞咽功能障礙、上肢以及下肢功能障礙等癥狀[3]。腦卒中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多應用康復訓練治療,但是治療效果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4]。推拿治療是中醫治療的重要手段,具有悠久的歷史。腦卒中在中醫學認為是血氣逆轉,正氣虧損導致,應用推拿治療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痙攣,提升肌肉的收縮能力。推拿治療應用按、滾、推、揉等方式作用在體表經絡上,可以增加組織胺類物質,促進肢體靜脈回流,促進新陳代謝與肢體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皮膚肌肉的血液供應,達到促進康復的效果[5]。腦卒中運動功能障礙采用推拿治療,調整中樞神經系統,促進肢體功能更好的恢復,有利于重建患者的肢體功能。
綜上所述,腦卒中運動功能障礙采用推拿聯合康復訓練治療效果確切,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