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會,劉青花,蔡宗仁,李泉峰,胡曉慧,牛 芳△
(1 蘭州大學第二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2 病區(qū),甘肅 蘭州 730030;2.蘭州大學第二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1 病區(qū),甘肅 蘭州 730030)
2019 年12 月份以來,湖北武漢出現(xiàn)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作為甘肅省第三批援助武漢的一員,參與了武漢沌口方艙醫(yī)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護理工作,我和我的隊友們通過構建敘事坊平臺,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護理中應用敘事護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xiàn)與大家分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傳染性極強的呼吸道傳播疾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潛伏期長,傳染性強[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身處隔離病房,與家人分離,加之對預后的擔憂,疫情狀況下患者常出現(xiàn)焦慮、抑郁、恐懼、憤怒、孤獨、睡眠障礙[2],因此我們急需對此類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敘事護理(narrative nursing)是護理人員通過傾聽患者的故事,與患者達到共鳴、理解患者,幫助患者重建生活的意義,通過有效的護理,使患者重獲健康[3]。
美國學者Sande low ski 教授最早提出了敘事護理這一理論,并逐步應用于護理領域[4]。本研究嘗試通過敘事護理模式,降低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焦慮情緒,幫助其消除不良情緒,重拾健康。
選取2020 年2 月-2020 年3 月武漢沌口方艙醫(yī)院收治的194 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1)研究對象符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診斷標準[5]。(2)年齡≥18 歲。(3)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神志清醒,能正常溝通。排除標準:(1)精神異常及服用抗精神類藥物者。(2)使用抗焦慮藥物者。(3)患者或者家屬拒絕參與者。
1.2.1 對照組
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新冠知識介紹,飲食、活動、服藥、隔離、等健康宣教及康復及出院指導。
1.2.2 觀察組
常規(guī)護理模式加敘事護理模式,并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入院24h 內(nèi)、住院期間、出院時、出院后每周給予干預,具體實施如下。
(1)全體培訓。邀請來自人文護理學教研室專家進行線上培訓,課程設置“基礎知識、應用、綜合、人際、關注、學會學習”6 個方面[6],以慕課培訓形式開展,內(nèi)容包括敘事護理學導論教學、敘事護理實踐知識、綜合實踐練習、情緒應激及管理知識[7],并組織醫(yī)務人員觀看 《急診科醫(yī)生》《心術》《青年醫(yī)生》等影視作品,提高臨床敘事能力,所有參與人員建立微信群。
(2)深入了解并傾聽新冠患者在方艙醫(yī)院故事及產(chǎn)生不良情緒的內(nèi)在原因是敘事護理實施的第一步[3]。①建立敘事坊平臺通過微信或郵箱接受患者的故事。②深入評估并了解新冠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婚姻狀況、從事職業(yè)、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社會背景、有無宗教信仰、個人興趣愛好、收入、感染途徑、是否有家人感染[8]。③充分了解患者性格特點,為后續(xù)干預提供支持。
(3)回應階段 方艙護理人員閱讀完患者的敘事故事后,需作出回應。通過分析患者存在問題,護理人員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對患者進行開導,告訴患者最新的治療方案,醫(yī)療團隊的實力,為患者提供權威科學的信息支持,了解最新疫情,開展室內(nèi)活動,例如打太極[9],健身操,讀書等放松訓練,通過適當?shù)腻憻挘WC患者良好的睡眠。通過聯(lián)系相關部門解決患者自身及家庭困難,使患者相信黨和政府,相信醫(yī)護人員,戰(zhàn)勝疾病,對患者敘事內(nèi)容作出詳盡回答。①外化問題:明確患者最大的困惑,不要把問題視為個人標簽。②解構問題:指導患者明確目前最大的困惑,找到問題的突破口。③改寫問題:鼓勵患者回憶積極事件,例如家人治愈,堅定信心。④見證問題:分享成功治愈的案例及故事,邀請患者參與分享疾病治療過程,加強溝通,取得社會心理支持,給予更多鼓勵。通過看新聞報道使患者了解國家在新冠防控方面取得的成效,增強患者信心。⑤治療文件:出院后制定治療文件,出院后以居家隔離為主,做好自身防護并減少與家人的密切接觸。分餐飲食,做好手衛(wèi)生和日常清潔,避免外出活動,定期復診[10]。
(4)通過新冠專家小組討論,總結與反思新冠患者的故事,可以提高方艙醫(yī)院護士臨床決策能力和評判性思維[11]。①醫(yī)護人員通過與患者面對面交流,了解患者的困惑,存在的問題,必要時設置談話間,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前提下,通過撫摸患者,播放音樂,使患者最大程度的向護理人員敞開心扉,有的放矢進行心理干預。②小組反思,每周方艙內(nèi)醫(yī)護人員通過微信群討論患者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小組頭腦風暴式討論,制定最佳護理方案。
(1)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12]。采用四級評分法對新冠患者癥狀進行評價,評價分數(shù)≥50 分表明新冠患者處于焦慮陽性狀態(tài),評價分數(shù)≥53 分表明新冠患者處于抑郁陽性狀態(tài)。
(2)心理痛苦管理篩查工具(DMSM)[13]該問卷共分為兩部分:通過問卷調(diào)查法對新冠患者的心理痛苦溫度計(DT)和心理痛苦相關因素(PL)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干預前后兩組患者SDS 得分比較 經(jīng)過敘事護理模式干預,觀察組SDS 低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SDS 干預前后得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SDS 干預前后得分比較()分
(2)干預前后兩組患者SAS 得分比較 經(jīng)過敘事護理模式干預,觀察組SAS 低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AS 干預前后得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SAS 干預前后得分比較()分
(3)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痛苦得分比較 經(jīng)過敘事護理模式干預,觀察組心理痛苦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痛苦得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痛苦得分比較分
(4)兩組患者干預后PL 項目比較 觀察組新冠患者感情障礙、抑郁、恐懼、對日常活動無興趣、身體不適等條目與對照組新冠患者比較,癥狀逐漸改善,(P<0.05)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后PL 中項目比較
本研究中,嘗試建立敘事坊平臺,改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隔離后的內(nèi)心恐慌、不安、無助等不良情緒[14]。方艙護理人員為新冠肺炎患者構建心理恢復交流平臺,心理專家為患者進行一對一的在線溝通,通過體育鍛煉,音樂療法,開展室內(nèi)活動,告知新冠患者最新疫情,鼓勵病人家屬每天和病人通過電話、視頻交流,通過組織幫扶解決患者及家庭的實際困難,病人最終能深切地感受到來自家庭,醫(yī)療機構及社會的關愛,排解內(nèi)心的不安與無助,正確認識自己,通過內(nèi)在與外在互助的方法提高抵抗力,早日回歸家庭。
將雙模式化的敘事護理模式應用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的臨床護理中,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新冠患者所有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新冠患者,且觀察組新冠患者不良情緒得分較干預前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干預后,觀察組新冠患者感情障礙、抑郁、恐懼、對日常活動無興趣、身體不適等條目與對照組新冠患者比較,癥狀逐漸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上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通過敘事護理可以改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的心理痛苦及焦慮抑郁情緒。在敘事過程中,建立敘事坊平臺通過微信或郵箱接受患者的故事,評估患者,為新冠患者提供宣泄治愈不良情緒的平臺,可以使新冠患者有的放矢的排解對于新冠肺炎病毒的恐懼與不解,同時,就患者的問題進行剖析,通過思維導圖逐步推導問題的解決方案,與患者共同協(xié)商,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另一方面,通過同伴病友的榜樣力量,發(fā)掘自己內(nèi)在動力,重建生活的勇氣[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