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唐偉(1986— ),男,漢族,湖南長沙人。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摘 要:現階段,在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和投資市場日益多樣化的背景下,逐漸衍生出了PPP這種政府和社會資本緊密結合的新型投資模式。采用這種模式,既能夠不斷地增強國家對經濟社會的管控流力度,又可以推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可是不足之處在于,因為這種新模式還未完善,在運用過程中難免受到政策、法規以及社會方面的各種情況的影響,進而導致PPP項目在現實運行中出現財務風險問題。
關鍵詞:PPP項目;財務風險;管理
要想盡快適應經濟發展的速度,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公共需求,政府必須大力推動基礎設施的建設。可是,只依靠政府投入資金根本無法滿足公共服務的龐大的資金需求,因此,PPP模式就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它可以通過吸收社會資本來維持對公共服務的修建,從根本上緩解了基建工程的供需矛盾。
一、PPP模式概述
(一)PPP模式的概念
在目前形勢下,大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對公共服務的水平要求也隨之提升。要想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的水平,就得依賴于政府部門下放大量的資金來投入修建。可是如果政府當下存在財政缺乏以及資金不足的情形,那么公共服務項目的修建就無法完成。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將希望寄托于社會資本上,這也就催生了PPP模式的形成。所以,我們可以給PPP模式下一個比較明確的定義:由于修建城市基礎設施或者公共服務,需要政府與社會共同投入資金支持修建的一種特別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中,既要簽訂權責明析的具體協議,還要以政府與社會資本方共贏為目標。
(二)PPP模式的特征
(1)政府與社會資本雙方的權利與義務要根據合同來體現。雖然二者對PPP模式實現了雙方共贏的目的,可是由于二者所追求的目標不同,因此也會存在權責失衡的現象。就政府而言,政府希望能夠通過這個模式最大程度的滿足公眾對社會公共服務的需求,而社會資本方所希望的是通過這個模式能夠將投資的經濟效益達到最大化。二者所追求的目標截然不同,難免會引起沖突。而一旦產生矛盾或者利益沖突,便可以通過之前簽訂的協議或者合同來界定權責,保障雙方的應得利益,維持共贏的局面。
(2)運用PPP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政府與社會投資方雙方的優勢,將政府財政投入與社會資本有機結合,這既可以充分發揮政府在政策和資源方面的長處,又能夠實現社會資本在經營和資金管理方面的長處。這一模式的產生,促進了政府與社會資本方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進而推動了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進步,能夠更好的滿足人民大眾的需求。
(3)合作周期較長且關系復雜。在PPP這一新模式中,社會投資方與政府簽訂合同之后,還會有后續的雙方多個部門之間的接觸與洽談。比如,在地段拍賣時期的國土資源部門、公共設施建造時期的城建部門和在PPP模式運作全過程中起作用的稅收部門等等,這都是社會資本方需要接觸和對話的政府部門。通過多個部門的融洽協商,會增強該模式中的合作雙方的關系,并進一步造成運營復雜困難的局面。并且,PPP模式中允許社會資本介入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修建社會公共工程項目規模大、工作多、資金需求量大且風險較大。這種情況下,項目合作的時間就會相對較長,其中有的周期較長的項目,甚至會造成政府和社會投資方進行連續的長達數十年的合作。
二、PPP項目財務風險類別分析
(一)融資風險分析
PPP模式既需要數量龐大的資金,又需要耗費很長的合作周期,且利益牽扯十分廣泛。并且,和社會資本不同,PPP項目從全面的項目收益和利潤來說,都比較低。這個明顯的特征就造成了PPP項目在融資方面存在許多困難。并且,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形勢,也由高速發展階段向中高速發展階段邁進,且金融方面也被供給側改革影響,政府部門對社會金融的管控力度也隨之提升。這就造成了銀行不僅要上調貸款利率,還要提升對貸款審批環節的管控力度,這就造成貸款審批日漸困難,且放貸時間也隨之增長。就是在這種內外交困的情況下,銀行只得一步步地加強對社會貸款環境地監控與管理。就參與到PPP模式的社會資本方而言,因種種變故,最終導致合作時間與貸款審批時間過長,埋下了資金斷裂的隱患,即使是在工程竣工后也很有可能會對工程造成持續而深刻的影響。另外,我國PPP項目產生的時期比較晚,政府與社會投資方在具體合作的過程中,都有可能在操作中存在缺陷與不足,這也會影響PPP項目的融資。
(二)成本超支風險分析
在PPP模式運作時,也會被地理、政治、風俗等具體因素影響,造成施工時間延長以及修建成本增加的情況。并且,因為PPP項目中,雙方合作周期較長,在這一較長的時間內,也會被通貨膨脹等不可抗力的社會原因影響,造成采購原材料與基礎設施時價格激增的情況出現。在這種情況下,項目的成本不可避免地提升,運營成本也隨之增長,此外,施工單位的管理水平也會對施工成本造成影響。比如,施工單位管理水平較低,既缺乏科學的崗位培訓和工作經驗,又缺乏節約項目成本的理念,這就會造成項目運轉過程中對原材料的損耗和浪費情況加重,并且由于對施工設施的管理與保養工作的不到位,進而加重機器的負荷,導致磨損嚴重而影響使用壽命。對上述任何問題的忽視,都有可能會嚴重影響項目施工的進度。并且,因為PPP模式的雙方合作周期和施工工期都相對較長,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也會隨之增加,如果社會資本方與政府簽訂了協議,其中卻沒有關于價格波動方面的具體細則,也沒有涉及對影響工程進度的各種風險的規避方法,那么當影響工程進度的因素出現后,所有的風險將由社會投資方自己承擔。這樣的結果,將造成企業投入的資金面臨嚴重的風險,嚴重影響了企業在投資公共服務建設工程中的經濟效益。
(三)稅收政策變化風險分析
PPP項目在運作之時,還會受到稅收政策等因素的影響。一方面,國家為了穩定市場經濟的新形勢,會對財政政策做出不同程度的調整,以期能夠推動經濟持續進步。比如,政府推行的“營改增”和調整增值稅稅率等,這些政策的推行都是政府在促進市場經濟平穩運行方面所做的工作。另一方面,各地方也會依據本地實際的經濟發展情況,規劃出與其經濟發展狀況最匹配的稅收政策。稅收政策的變動,既給社會資本方帶來了稅收方面的巨大壓力,也會對企業的經濟效益產生阻礙。從市場方面分析的話,現階段增值稅率持續下調,隨之受到影響的是企業的增值稅額度。但是,由于受PPP模式的影響,相對較長的合作時間將造成企業在施工過程中會引起更大的資金投入。過多的資金支出會形成大量的增值稅進項稅發票。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在PPP模式下,項目公司在建設期不用繳納增值稅,但公司可以根據長時間的留底進項稅額,等到進入運營期再進行抵扣,現實生活中,很多的PPP項目都沒有享受到盡享退稅等政策的幫扶,這就造成了企業在推行PPP模式時,一般都會面臨因稅收政策的調整而引發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