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穎
摘要: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以此才能在初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對文章內容進行充分的理解,并提升自身的作文寫作水平。基于此,初中語文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的閱讀能力開展高質量的語文閱讀教學,提升初中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的學習能力。而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問題教學法能夠切實有效的達到教學基礎,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問題教學法能夠將原本單一的教學模式注入活力,讓初中通過自身的思維來進行閱讀,切實提升初中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問題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內容以一種提問的方式來發揮教學作用,通過加強學生的分析能力來對問題進行深入了解,并形成自身的看法,在一個班級中通過問題教學法進行教學能夠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更好的分析問題。問題教學法遵循了素質教育與課程改革的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及時的轉變身份,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成自主學習者,通過這種方式來讓初中生鞏固自身對語文知識的掌握能力,提升語文閱讀水平。
一、搭建語文教學情景,提升語文閱讀能力
實際教學時,教師應該明確興趣對于語文閱讀的關鍵性,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興趣點來作為教學基礎,提升學生語文閱讀的主動積極性,通過這種方式極強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將初中生的精神注意力始終保持在課堂上,以此來保障初中生的閱讀學習質量。我們知道,初中生正處于一個身心發育時期,在這個時期的初中生有相當的自我意識,對一些有所探索興趣的事物能夠深入分析,根據這個特點,教師就可以基于教學內容來搭建語文教學情景,在學生興趣點的基礎上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后續的教學奠定基礎,使得學生能夠在未來的語文閱讀學習中找到一個高效的學習方法。
例如在教學《桃花源記》一課時,初中語文教師就可以基于課文內容進行提問:“同學們,當主人公進入桃花源后,他都看到了什么?”以及“桃花源你認為是一處什么地方?”等相關問題內容,在學生閱讀完《桃花源記》后能夠對課文進行一個全面的分析與思考,將自己帶入主人公的視角來觀察這篇課文。但值得我們注意的一點是,在創設問題的過程中,不必拘泥于問題的形式,而是要將重點放在是否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上,這對于學習語文閱讀知識的學生來說是極具現實意義的。
二、引導逐層進行提問,幫助學生深入閱讀
在進行教學時,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不能將問題全盤托出,而是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提問,一層層的增加提出問題的難度性,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學習過渡期,防止出現問題集中的現象,而且問題的難度性也是具有差異性的,很容易讓學生抗拒分析問題。此外,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還應該適當的留給學生一定時間的自我思考分析時間,讓學生能夠在一段屬于自己的時間內理順思路,對文章進行深入性的思考分析,通過這種方式的思考能夠充分提升自身的語文閱讀能力。
在教學朱自清著作的《背影》一文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大致了解,利用整篇通讀的形式來對文章形成一個大概的了解與認知,然后教師針對文章的細節處進行問題創設,例如問題可以創設成:“你認為哪一處寫得最生動?”或者“作者在當時能夠理解父親的行為嗎?”等等,通過這種問題來讓學生集中自身的思想注意力,對文章進行分析,并將自己的看法闡述出來,高質量完成初中閱讀教學。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群策群力探索問題
在開展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初中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分成若干個閱讀小組的方式對文章進行閱讀學習,通過這種方式來讓初中生了解其他同學對同一篇課文所產生的不同理解,及時與其他同學交換自身的想法,利用這種學習方式能夠有效加強初中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閱讀方式。
在教學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時,教師首先需要掌握學生目前的學習進度,將學生按小組的方式進行劃分,針對學生展開提問:“魯迅先生為什么會通過寫著一篇文章來回憶兒時呢?”。通過這種問題來讓學生進行小組閱讀討論,同時選出一名學生集合小組內成員的一致觀點來進行表述,教師對觀點進行評價來達到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上述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了師生之間的溝通性與交流性,這對于課堂教學效率來說是有一定的提升作用的。值得一提的是,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應該與時俱進的優化教學思維,與時俱進的更新自身的教學方法,將問題教學法巧妙地融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之中,提升初中閱讀教學質量。可以結合實際教學情況來設定相應的問題情境,或是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閱讀問題,讓學生的閱讀更具有針對性。
參考文獻:
[1]安宗瑞.問題式教學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家長,2021(04):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