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春梅


【摘要】目的:針對于早產兒給予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來測定其發育是否具有明顯的臨床護理價值。方法:針對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內我院早產兒共68名,按照住院號的單雙號分為家庭中心組(中心組)34名和常規組34名,中心組給予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處置,常規組給予常規早產兒處置護理方案,觀察兩者早產兒生長情況。結果:中心組給予家庭為中心護理干預處置后,身高、體重增長明顯高于常規組,且行為測定(NBNA)評分更高,兩者間差距大,統計意義存在(P<0.05)。結論:針對于早產兒采取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處置有利于早產兒的生長發育以及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中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家庭為中心護理;早產兒;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144
引言
早產的嬰兒器官發育上不完善,功能尚不健全,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比較差,對于嬰兒的生長發育以及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伴隨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早產兒的存活率雖然不斷提高,仍需要有效的護理干預才能進一步促進早產兒的生長發育,我院對34名早產兒采取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措施,更加強調身、心、社會三位一體,成效顯著,本文對此護理處置進行進一步探討,明確其護理模式在早產兒中的護理效果,具體的研究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針對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內我院早產兒共68名,按照住院號的單雙號分為家庭中心組(中心組)34名和常規組34名,早期組,男女比例18:16,胎齡為(35.5±1.6)周,出生體重(1.81±0.33)kg,自然分娩、剖宮產各為24:10;常規組男女比例21:13,胎齡為(35.4±1.7)周,出生體重(1.79±0.41)kg,自然分娩、剖宮產各為23:11。采用標準:(1)單胎早產兒,34—37周胎齡。(2)無畸形。兩者性別、胎齡、分娩方式等無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我院的審查委員會審批通過,并同時征得患者及家屬的同意與支持。
1.2研究方法
1.2.1常規組
常規組中給予我科常規早產兒護理處置模式,離院時對其家屬指導護理事項。
1.2.2中心組
(1)組織設立專項早產兒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小組,由高年醫務護工作者專項負責,責護,研究成員配合協作,并展開訓練,熟練掌握此模式的相關內容。(2)具體步驟可分為:①在院期間培訓,在嬰兒在院期間,一對一,定時對其陪護家屬進行專項培訓,掌握早產兒的相關知識,護理處置的操作方式、注意事項、以及面對緊急狀況的應對措施[1];②家庭環境護理,早產兒對于周圍環境的適應性較差,要求相對較高,保持溫度、濕度適宜,避免波動、空氣保持新鮮,護理時以及周圍的聲音要輕柔,物品輕拿輕放,禁忌尖銳聲音,周圍光線要柔和,禁忌光線直射嬰兒面部,勤加注意嬰兒呼吸情況,若發現任何異常積極對癥處置[1];③家庭喂養,由于早產兒的生長發育相對于足月兒較快,因此正確的喂養更加重要,6-8小時喂奶液,先以母乳為主,母乳不足者喂養配方奶粉,不同體重匹配喂養,比如1501~2000g者2小時1次,2001~2500g者每3小時1次。夜間均可適當延長[2、3];④培訓按摩撫觸,早產兒各項體征穩定后,護理人員暖熱雙手,涂抹嬰幼兒專用撫觸油,依次按摩撫觸面、胸、臍周、四肢,俯臥后依次頭、肩、背;⑤建立溝通平臺,醫護人員與家長建立聯系平臺,有問題隨時溝通解決,并定期隨訪。
1.3研究指標
觀察中心組和常規組見早產兒生長發育情況以及行為評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 并采用t 檢驗進行統計分析;技術資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卡方檢驗進行統計分析,認為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生長發育情況比較
中心組中體重和身高增長較快,通過對比常規組具有明顯的差異,統計意義成立(P<0.05),具體見表1 。
2.2糾正胎齡40周的神經行為測定(NBNA)評分情況比較
中心組中的早產兒的神經行為測定評分明顯優于常規組,兩者具有明顯的差異,統計意義成立(P<0.05),具體見表2。
3 討論
早產目前研究中的原因還不能完全明確出來,但是早產兒的存活率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發展而得到顯著提高,由于早產兒的特殊性,對外界的適應能力相對比較差,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會致使早產兒發育的各個方面受到影響,那么對于早產兒的護理就非常講究,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措施講究“三位一體”綜合全面處置護理模式,能夠大大,促進了早產兒的發育生長[4]。
在本次研究中,中心組給予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處置,相對于常規組而言,能使早產兒體重、身高更為明顯的增加,而且各項神經行為評分更為優秀,臨床療效得到認可,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吳華, 葉嵐.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家有孕寶 2020,2(6):81-83.
[2]孫冉, 劉曉娟.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 2019, 006(031):105-106.
[3]雷煥麗.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9, 019(074):269.
[4]朱美玲, 梁翠儀.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早產兒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醫藥前沿,2019,9(32),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