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


【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兒科室中對護士使用心理疏導的方式的臨床應用效果,并對臨床效果進行分析討論。方法:隨機選擇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在我院新生兒科進行護理的護士86名,根據是否對護士采用心理疏導方式分為對照組(n=43)和干預組(n=43),其中對照組中護士不進行心理疏導,干預組護士進行心理疏導,探討兩種不同方法的臨床應用效果。結果:干預組新生兒護士的四項臨床護理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干預組新生兒護士抑郁評分和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間結果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論:心理疏導能夠改善新生兒科護士的心理狀況,值得推廣。
【關鍵詞】新生兒科室;護士;心理疏導;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175
隨著人們對健康和醫療有了更高層次的追求,社會對于治療期間護理工作的水平更加關注,臨床護理工作者的壓力也呈現出持續上升的趨勢[1]。新生兒科室中的護士由于其護理對象的特殊性,護士對于“生命”有著不一樣的體會,因此對于生命的差錯很敏感,工作的失職在心理上遭受了重大的打擊,導致自信心受挫,產生自卑感和失落感[2]。據《中國護士群體發展現狀調查報告》數據顯示,超過86%的護士需要心理疏導,40%的護士存在焦慮情緒,其中重度焦慮達到6%。此外,一旦護士產生不良的心理情緒,較難自我控制,就會導致很危險的傾向和行為后果,影響工作和生活。因此,對新生兒科護士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顯得至關重要。本研究,隨機選擇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在我院新生兒科進行護理的護士86名,探討是否進行心理疏導對護士進行護理工作的臨床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在我院新生兒科進行護理的護士86名,根據是否對護士采用心理疏導方式分為對照組(n=43)和干預組(n=43)。
其中,對照組護士年齡范圍是20-30歲,平均年齡是(23.5±3.8)歲,其中,中專10人、大專22人、本科及以上11人;干預組護士年齡范圍是21-30歲,平均年齡是(23.7±3.5)歲,其中,中專9人、大專24人、本科及以上10人。兩組新生兒科的護士其他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干預組新生兒護士采用心理疏導的方式:(1)自我疏導:每一位護理工作者都應該保持一種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高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改變壓力情境,努力提高自己駕馭壓力的能力。改善人際關系,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統,有釋放壓力的方式與方法。有規律的書寫壓力日記,分析自己的心理狀態,并對出現的壓力提出適合自己的解決辦法。保持幽默的待人接物的生活態度,養成健康的休閑放松方式。(2)認知調整:新生兒護士應盡快調整自己的認知,了解到醫學并非是萬能的,要學會接受不完美和失敗,保持一個客觀的認知。新生兒護士需認識到對新生兒的護理與救治不是由護理工作者個人能力決定的,還會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護理工作者在這種正確心態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過度苛責自己。
1.3效果評價
將兩組新生兒護士的臨床護理情況進行統計,統計結果包括護理記錄準確率、靜脈穿刺成功率、護士與家長溝通滿意度、護理措施落實率,進而評價新生兒護士使用心理疏導的臨床應用效果。此外,使用抑郁癥自測量表(SDS)對新生兒護士的抑郁癥情況進行評價,同時使用焦慮癥自測量表(SAS)對新生兒護士的焦慮癥情況進行評價。SDS和SAS分別含有20個反映主觀感受的項目,每個項目按照癥狀出現的頻度分為四級評分,癥狀嚴重程度與測量表分數成正比。
1.4統計學處理
對統計結果使用SPSS 25.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資料使用數(n)、百分率(%)、(x±s進行表示,組間比較使用T和x2檢驗,P<0.05表示差異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新生兒護士臨床護理情況比較
結果顯示,干預組新生兒護士中護士與家長溝通滿意度達100.0%,且干預組新生兒護士的四項臨床護理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間結果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果見表1。
2.2兩組新生兒護士抑郁評分和焦慮評分情況比較
結果顯示,干預組新生兒護士抑郁評分和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干預組抑郁和焦慮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間結果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果見表2。
3 討論
由于新生兒群體的特殊性,在新生兒科室工作的護理工作者常常處于高強度、高負荷的工作壓力和突發情況下,容易使護士產生悲觀情緒、無助感、自責感,致使自信心降低,這種不良情緒下不僅會給個人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也降低了工作質量和效率[3]。
本研究,探究在新生兒科室中對護士使用心理疏導的方式的臨床應用效果。結果表明,干預組新生兒護士的護理記錄準確率、靜脈穿刺成功率、護士與家長溝通滿意度、護理措施落實率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干預組新生兒護士抑郁評分和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間結果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心理疏導能夠改善新生兒科護士的心理狀況,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潘軍紅,顧晶晶,李丹.神經外科低年資護士臨床護理工作心理體驗的質性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16,30(6):114-115.
[2] 胡婧,顧耀華,劉雨晨,等.綜合醫院男護士心理健康與工作滿意度的現狀調查[J].臨床護理雜志,2016,15(2):8-11.
[3] 王立娟. 心理疏導在新生兒科護士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臨床與護理,2017,2(2):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