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琳娜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研究對本院80例慢性肺阻塞疾病患者采用分組實驗的方式展開分析,采用雙盲分組法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40例,在研究中分別應用血栓通治療和常規治療方式,對兩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結果:經對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血氣指標情況和對照組之間差異較大(P<0.05)。結論: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血栓通治療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治療;分析
【中圖分類號】R563.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197
引言
隨著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隨之也取得了較為顯著的變化,因此也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率逐漸的提升,成為了呼吸系統臨床治療中的常見疾病之一。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會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也成為了臨床治療中的重點關注內容[1]。因此本文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展開分析和研究,具體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將本院在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間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80例納入到實驗中,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關診斷標準,且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排除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和精神類疾病的患者。80例患者男女比例為45∶35,年齡介于46歲和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01±2.43)歲,平均病程為(8.54±2.15)年。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各觀察組各40例,且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較小(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方法
將常規抗生素治療應用在對照組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在治療開始時,首先需要給患者注射抗生素,從而及時將患者的病情和感染情況進行及時的控制,避免出現病情發展嚴重的癥狀。然后需要了解患者的過敏史,并對患者進行皮膚過敏實驗,避免患者用藥后出現過敏,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造成影響。在抗生素治療后,需要對患者展開平滑肌的治療,治療采用的是茶堿注射液,每天治療兩次,每次用量200mg。與此同時,還需要給患者進行霧化排痰,避免患者出現呼吸道不暢的現象,每天治療兩次,每次治療時間為15min。如患者的體內含氧量較低,可以給患者進行吸氧治療,吸氧治療還可以有效的確保患者正常的心腦活動,每次治療的含量為每分鐘2L[2]。與此同時,醫務人員要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激素藥物的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使用的主要藥物是頭孢他啶針、克林霉素針以及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針、左氧氟沙星等,與此同時,需要結合血栓通注射液共同進行靜脈滴注治療。在治療期間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實際用藥劑量,正常情況下是在0.9%的氯化鈉注射液中加入2~5mL的血栓通注射液,氯化鈉的含量為20~40mL左右,每日進行兩次靜脈注射[3]。與此同時,需要給予患者霧化吸入治療,采用的是異丙托溴銨氣霧劑,在治療開始前首先需要將氣霧液搖勻,然后可以進行應用,每次噴兩下,每天治療時間為四次。
1.3觀察指標
將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視為得到臨床控制;患者經治療后癥狀改善程度較為顯著視為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有所好轉視為有效;經治療后未發現癥狀改善視為無效。同時對比兩組患者的氧分壓(PaO2)、二氧化碳分壓(PaCO2)和血氧飽和度(SpO2)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為了提升研究的準確性,統計學處理是非常必要的步驟之一,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統計學軟件SPSS 22.0來進行數據處理,在進行分析處理后,會對計量和計數進行不同方式的表達,分別是±標準差和n(%);其次對數據進行檢驗會采用t和x2進行。經對比后,組間差異較大且具有統計學意義,則視為(P<0.05)。
2 結果
2.1 經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之間治療效果存在較大差異(P<0.05),見表1。
2.2 經對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氣指標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當前臨床治療中的常見肺部疾病類型,臨床治療中通常采用抗生素進行治療,該治療方式治療效果較為顯著,但是這種治療方式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采用抗生素治療不可以將患者的疾病進行根治,且還有可能導致患者病情復發。隨著現階段我國醫療水平不斷提升,針對該疾病也出現了其他的治療方式,也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本文就血栓通注射液和異丙托溴銨氣霧劑的應用展開了分析,在對比后可以發現,常規治療方式的治療效果低于該治療方式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血栓通治療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改善患者的血氣指標情況,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孟閆燕.理肺湯干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調控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的機制研究[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6.
[2]孔艷華.基于腸道菌群微生態失衡的理肺湯干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機制研究[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6.
[3]李凡,孫惠芬,段靜,王歡英.從GOLD指南的演變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J].中國全科醫學,2019,22(27):3275-3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