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通 白巖


【摘要】目的:探討骨創傷創面軟組織損傷采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8年3月~2021年4月的骨創傷創面軟組織損傷患者,共60例。隨機將患者分為2組,各30例。對照組予以常規治療,觀察組予以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時間。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整體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對骨創傷創面軟組織損傷患者的治療具有顯著療效,能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和創傷愈合時間,值得推廣。
【關鍵詞】骨創傷創面軟組織損傷;采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時間;治療效果;總有效率;住院時間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203
骨創傷創面軟組織損傷是外傷科中較嚴重的疾病,其治療難度也較大,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骨質外露和創傷面的感染[1]。若不及時對患者進行治療,會導致患者發生截肢和血液感染的風險,嚴重情況下會直接危害患者的生命。常規治療方式主要是進行創傷面的清理后,定期進行換藥,但是對患者的治療效果不理想,還會導致多種并發癥的發生[2]。負壓封閉引流技術(VSD)是一種臨床上新型的治療技術,能夠處理各種復雜的創傷組織面,通過在創傷面結合引流管的方式,以加快創面的愈合,還能防治細菌入侵,造成感染。基于此,本次研究選取本院的骨創傷創面軟組織損傷患者,分別予以常規治療和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的對照研究,其應用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經批準,本次研究選取本院2018年3月~2021年4月的骨創傷創面軟組織損傷患者,共60例。隨機將患者分為2組,各30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22~68歲;砸傷10例,車禍11例,跌傷9例。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1~68歲;砸傷11例,車禍9例,跌傷1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對照組
對患者予以常規治療,首先觀察患者的創傷狀況,并對患者的創傷面進行清理,隨后進行骨折復位、血管修復和重建、將裸露部位進行覆蓋治療,最后定期為患者換藥和引流。
1.2.2觀察組
對患者予以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VSD),首先,通過相關藥物及器材對患者的創傷面進行檢查和清理,使患者的殘傷部位完全裸露,將骨折部位復原后。使用負壓封閉引流(VSD)敷料將創傷部位進行覆蓋,保障其不存在空隙,做到完美貼合。而后再使用生物活性半透膜進行封閉,連接引流管并檢查引流管有無堵塞的情況,并接到負壓裝置上,進行負壓封存引流操作,直到創傷面出現新肉芽,需要結合抗生素的治療,以防止植皮過程發生感染。與此同時,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有無異常,以及引流物的顏色變化。
1.3觀察指標
(1)治療總有效率對比,判定:①痊愈:患者的創傷面完全愈合,癥狀消失。②有效:患者的創傷面部分愈合。③無效:患者的創傷面無任何改變。
(2)整體治療時間對比。包括住院時間、創傷愈合時間、藥物使用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錄入數據至spss22.0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來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整體治療時間對比
觀察組整體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骨創傷創面軟組織損傷疾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極高,其治療難度較大,并發癥也較多。常見的外傷作用力來源于交通事故、跌傷、墜傷以及重力砸傷,如不及時治療,會給患者造成生命危險。傳統的治療方式,不能滿足患者的治療要求,還會帶來多種并發癥,耽誤患者的最佳治療時間[3]。負壓封閉引流技術(VSD)來源于德國,是一種最新引進的技術,通過負壓封存配合引流管,對患者的創傷面形成一個封閉的引流系統[4]。將VSD敷料覆蓋在創傷面的部位上,并用生物活性半透膜進行封閉,能改善患者創面的血流運向,促進創傷面快速愈合,還能防治細菌的入侵。VSD能夠通過負壓技術促使創傷面快速長出新肉芽,能有效將創傷面的病壞組織及時排除,以便患者的創面快速愈合,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得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整體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對骨創傷創面軟組織損傷患者的治療具有顯著療效,能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創傷愈合時間和抗菌藥物使用時間,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廖集海.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治療骨創傷創面軟組織損傷中的臨床評價[J]. 中國傷殘醫學,2019,27(13):65-66.
[2]熊懷.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和傳統換藥技術在治療骨創傷創面軟組織損傷的治療效果分析[J]. 中國傷殘醫學,2021,29(8):42-43.
[3]張丹丹. 針對性優質護理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骨創傷創面軟組織損傷中的應用研究及對患者感染率的影響[J]. 特別健康,2021(26): 265.
[4]何國彬,吳巧杏,吳起. 探討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骨創傷創面軟組織損傷的效果[J]. 中國傷殘醫學,2020,28(1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