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 榮
南寧學院
自2017年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至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面對這一大戰略目標,地方本科藝術設計類專業培養的學生應該也必須為這一大目標提供人才支撐,這些人才所具備的知識結構、專業素養和能力水平就應與鄉村振興這一戰略目標所需人才需求相匹配。那么,在當前鄉村振興戰略的需求和思想的指導下,地方本科院校只有立足鄉村振興,讓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提前去了解鄉村景觀,熟悉鄉村景觀資源,研究鄉村景觀資源,思考未來如何對鄉村環境進行美化、改造、提升等,只有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會達到鄉村振興所需的人才素質和能力需求。因此,鄉村的景觀資源在地方本科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將鄉村景觀資源與藝術設計課程教學相結合,將鄉村景觀資源作為課程設計任務與藝術創作的素材,才能讓學生提前了解、熟悉、運用地方鄉村景觀資源,達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目的,以此為后繼課程學習和能力培養打下堅實基礎。
在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之前,地方本科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培養的學生,主要是為城市藝術設計類的相關工作崗位服務。因此,對學生的能力需求、專業素養和專業課程教學內容自然是以設計、改造、美化城市的生態、環境、空間等為前提,達到可持續發展和宜居的目的。所以,在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教學上,所選擇的授課、設計和創作的素材多數與鄉村景觀無太大關系,且城市對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的需求基本已達到飽和狀態。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在廣大鄉村振興建設項目中,例如在美麗鄉村建設、生態鄉村建設、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宜居房設計、民宿設計、村落景觀設計、地方特色文創產品設計等方面,服務于基層的專業技術、設計、科技與管理等人才需求量劇增,是未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之一。為此,近幾年地方高校逐步調整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將培養符合鄉村振興人才需求的課程內容納入專業能力培養體系中,讓學生提前了解鄉村,熟悉鄉村景觀資源。由于藝術類學生的多學科交叉綜合能力基礎較為薄弱,藝考前過度地強調技能的訓練,忽略了文化基礎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來說發展是不平衡的。因此,到了高等教育階段,除了要發揮藝術基礎的作用外,還要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藝術審美能力和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綜合能力。作為服務鄉村振興發展的藝術類人才,如果缺乏對鄉村景觀知識的認知,就無法去理解和讀懂鄉村景觀資源。所以,藝術設計專業類的學生要走進鄉村,近距離去觀察、發現鄉村的美,通過調查研究了解植物、作物的形態學、生態學、季節性變化規律等;了解鄉村各具特色的農耕文化;了解地方習俗及山、水、植物、田園、聚落、文化等所構成的自然、人文景觀系統等。
服務地方的應用技術大學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導思想下,藝術設計學科中的環境設計、工藝美術、視覺創達、新媒體藝術等專業,需要對培養計劃、能力建設的課程體系等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革,逐步探索區域性地區獨特的鄉村景觀資源素材,通過科學合理安排實地調研、寫生、專業考察、畢業設計調研等環節,利用鄉村景觀作為現場寫生、創作和專業實踐教學的對象,通過訓練達到提升學生的創作能力、設計能力、應用能力和專業藝術素養,師生從中獲益,真正系統的將鄉村景觀資源運用于藝術設計類課程教學中,并從中建立科學的能力培養體系。
鄉村景觀是鄉村地區范圍內,經濟、人文、社會、自然等多種現象的綜合表現,是鄉村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人類智慧、文化、藝術成果的積淀,合理地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實現了自然美和人文美的完美結合。這些鄉村景觀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鄉村之中,成了積淀下來的中華文化遺產和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資源,也是藝術設計教學實踐的設計創作的源泉。
廣西位于中國華南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擁有秀麗的自然風光、形式多樣的傳統民俗和文化風情。截至目前,廣西共有657個自治區級傳統村落,其中280個列入國家級傳統村落名錄。這些傳統村落中的自然景觀、建筑院落景觀、農林生產景觀、聚落景觀、人文景觀等鄉村景觀資源,具有特定區域的文化符號特征和景觀特質,可為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提供多種形式的教學、創意、設計、創作等素材。“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如何將“金不換”的鄉村景觀資源運用到地方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教學中,通過調研使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對鄉村景觀資源的有效認知、應用于設計和創作之中,實現人才培養的良性發展,是未來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重要研究內容。
廣西鄉村景觀資源豐富多樣,可將之分為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自然+人文綜合景觀資源,可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對鄉村景觀資源進行挖掘和分類。以廣西北海市潿洲島漁村景觀資源為例,潿洲島位于廣西北海市東南面北部灣海域中,是我國最大、最年輕的火山島,擁有豐富的自然物種資源、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資源和充滿地域風情的民間民俗文化藝術形式,具備典型的火山巖地質地貌。因此,潿洲島濱海及島內橫向景觀資源有:海洋、海岸、火山巖、珊瑚石、湖泊、濕地、古樹、名木、建筑、院落、聚落、農業、漁業等。縱向景觀資源有:故事傳說、古跡文化、名人傳記、文化信仰等。
通過對潿洲島景觀資源進行分類,再將這些景觀資源依據具體專業課程的教學需求進行適合素材的選擇,用于課程教學任務的創意、設計和創作等。例如,環境設計專業的《設計素描》課程中,可以選擇潿洲島更為直觀的自然景觀、海港景觀、院落景觀、聚落景觀等,作為設計創意內容的訓練對象;在《設計色彩》課程中,可以選擇帶有潿洲島“底色”和“特色”的物象進行表現——海洋、海岸、火山巖、珊瑚石、珊瑚石建筑、香蕉、仙人掌、風水林等,進行色彩的寫生、歸納和創意表現;在《裝飾圖案》課程中,可以選擇色彩斑斕的海洋生物、熱帶亞熱帶氣候下生機蓬勃的植被,以及故事傳說、文化信仰等,進行圖案的元素提取和創意設計。對鄉村景觀資源進行挖掘和分類,是讓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了解、熟悉鄉村景觀資源的重要前提,也是對培養鄉村振興人才基本素質能力的要求。
根據應用型地方高校藝術設計人才未來的發展需求,在修訂、完善藝術設計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對課程設置,課程教學內容、課時、方式、方法等進行適當的調整,應該是課程實施改革實踐的重要任務。在此基礎上,將挖掘分類的鄉村景觀資源進行相關主題設計,并運用于實際課程教學中。
例如,南寧學院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深入潿洲島進行實地考察、調研,查找資料,篩選潿洲島鄉村景觀的精品內容,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適合課程設計、創作表現的主題訓練。如在環境設計專業《設計素描》課程中,可將課程創意表現主題設計為海島風情主題、漁業文化主體、信仰空間主題、建筑風貌主題、民宿民風主題、紅色文化主體、故事傳說主題等的設計素描創意表現;在《專業考察1》課程中,可將課程采風素材設計為海港主題、火山巖地貌主題、植物主題、建筑主題、院落主題、聚落空間主題、文化信仰主題等進行系列深入的速寫寫生與創作表現;在《快題設計》課程中,可將設計內容設計為中式文化元素民宿、酒店、宜居房、餐飲空間設計主題,西式文化元素民宿、酒店、宜居房、餐飲空間設計主題,中西文化融合民宿、酒店、宜居房、餐飲空間設計主題等。
針對某個具體的設計主題,將適合的教學設計、創作素材再細化到具體的課程教學任務環節中。例如在《快題設計》課程中,以西式文化元素進行快題居室空間設計表現,首要任務是對代表西式文化的潿洲島圣母堂和天主教堂中的建筑風格、造型及裝飾材料等進行元素的提取和再設計。如屬哥特式建筑的圣母堂,建筑內外部造型空間中對拱門造型元素的廣泛使用與表現,抓住拱門的造型元素,在遵循形式美法則的前提下將其進行造型、比例及整體效果的提煉,并將設計、提煉過的元素運用到快題設計具體空間的表現細節中。這樣,學生在完成快題表現任務的實踐過程中,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尋找素材、設計(選定)主題、元素提取與再設計、應用表現)等幾個設計任務過程,完成了對潿洲島景觀資源及中西文化在海島上并存狀態的理解與解讀。同時,課程主題的實踐訓練又可以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
除此之外,在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強調了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服務社會的能力。那么,在對鄉村景觀資源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鄉村景觀資源設計主題可為“創新創業”、“互聯網+”“挑戰杯”等全國大學生競賽,提供具有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的優質選題。例如,在學生一項創新創業及互聯網+獲獎賽事中,通過對潿洲島鄉村景觀資源的調查研究過程中發現:潿洲島建筑材料以火山石、珊瑚石為主,但為了保護海洋、海島環境,較少破壞,火山石和珊瑚石材料早已被政府禁止開采。因此,在保護海洋、海島環境的前提下,兼顧潿洲島鄉村和旅游業的發展,將潿洲島鄉村景觀資源作為創意設計素材,用于民居、民宿、酒店等的環保墻體仿真涂料外觀設計,可以較好的保持鄉村原有的風貌和特征。通過以專業賽事的形式,將潿洲島鄉村景觀資源作為創意設計素材,強化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創新創業和服務設計的能力。
另外,增設《鄉村景觀設計》等特色課程,將鄉村景觀資源與地方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相結合,可以激發學生走出教室、走到戶外,接觸鄉村、了解鄉村,解讀鄉村景觀資源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鄉村的感情,增進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發展的歷史使命與責任感,這對鄉村振興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利用鄉村景觀資源為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教學服務,是培養鄉村振興人才大勢所趨。選擇適合的素材,設計恰當的主題,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設計、創意表現,是課程教學改革實踐過程中需要反復探索實踐、對比思考和歸納總結的重要任務。好的選題不一定適合,對的選題未必能付諸實踐,還要取決于學生實際的表現能力和審美水平,因此,利用鄉村景觀資源作為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教學素材的教學改革實踐(課程教學、專業競賽),建立合理的專業課程教學能力培養體系,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至關重要。改革實踐階段性的思考與總結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讓出現的問題得以避免或者解決,可以讓改革的成效得以發揚與復制。
鄉村景觀資源在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可以提煉總結一套適合地方其他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使用的改革方案。通過方案的推廣,一方面可以讓改革的成果得以輻射并受益于其他地方高校的藝術設計類專業,另一方面,讓鄉村振興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得以更大范圍地落到實處。總之,通過課程的改革實踐,在踐行鄉村振興發展理念和解讀、運用、保護鄉村景觀資源的過程中,促進兩者之間的良性循環,達到相關課程教學改革的初衷和預期目標。
廣西區域傳統村落資源豐富,為地方高校踐行鄉村振興發展理念提供了必要條件。將鄉村景觀資源運用于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教學中,是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一種必然趨勢,是對鄉村景觀資源的肯定與期待,是對“記得住鄉愁”的設計理念的推崇。利用鄉村景觀資源作為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教學素材,既能夠讓學生去解讀鄉村景觀資源,又能夠讓學生在課程實踐訓練的過程中提升自身專業素養與能力水平。通過關注、了解、保護鄉村景觀資源,對鄉村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農耕文化等認知的提升,達到熱愛鄉村、投身到國家未來鄉村振興發展的事業之中,成為順應時代發展的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在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三農的實踐中體現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的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