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燕文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交通工程學院
2021年3月,竇同學早晨起床將電腦放在她和譚同學的桌子之間,準備上網課。因為桌子較窄,譚同學也在用電腦上網課,覺得比較擁擠,便讓竇同學將其電腦挪一下。竇同學不以為意,并將數據線甩向譚同學,砸到其手上。譚同學的委屈涌上心頭,將以前竇同學對其欺負的事情全盤托出對竇同學控訴為何總是這樣欺負自己?這下徹底激怒了竇同學,便對譚同學罵了一些臟話,隨即對譚同學大打出手,先是扯下她的頭發,再是打掉她的眼鏡。舍友田同學看不下去,便和竇同學理論,竇同學覺得田同學對她語氣不好,讓自己顏面失盡,便將田同學推開,再將其按到墻上,打了田同學的臉,將其臉部抓傷,又將其手臂多處抓傷。
得知事情后,輔導員第一時間將當事人以及目擊證人叫到辦公室,將其分開談話。據了解,譚同學平時在宿舍里為人謙和,很少與舍友發生爭吵。竇同學性格較為暴躁,一不言和就會和舍友引起摩擦與沖突,加之因轉專業的失利近期心情極為郁悶,平時在宿舍也經常對譚同學有多處言語攻擊,譚同學之前對這些都選擇了隱忍。因為本次事情積累到一定程度,譚同學便開始爆發出內心的不滿對竇同學予以控訴。竇同學見狀心中怒火涌上心頭,便對其大打出手,隨后便一發不可收拾,將勸架的田同學也打傷。據宿舍其他目擊者說,宿管阿姨聽到動靜曾前來調解過,但是竇同學對于自己的不當言行毫無認識,依然聲稱自己無錯,情緒依然激動。宿管阿姨見勸誡無效,便將此事上報學院年級輔導員。
在全面客觀地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后,可以得知本次事件沖突的關鍵點在于竇同學的言行失范,因竇同學此次沖動的行為,舍友對其都產生了一些恐懼。輔導員先是對譚同學和田同學進行安撫,從關愛他們的角度出發,消除其內心的恐懼,也指出譚同學“控訴”這一舉動的不當之處。并告知其他舍友對兩位多加關注,巧妙化解與竇同學的矛盾,用愛心去拉近舍友間的距離。隨即,輔導員對竇同學的不當言行予以嚴肅批評,打開《學生手冊》中關于打架的違紀處理規定,讓竇同學大聲讀出,竇同學起初還是不以為意,隨即聲音變得哽咽,深知自己行為會受到嚴肅的紀律處分。女生由于心思細膩,在集體宿舍中,容易因小事引起摩擦,但是像其這樣大打出手的暴力行為確實少見。于是,輔導員便詢問竇同學成長環境,得知其家里有兩個弟弟,父母比較重男輕女,她從小便由爺爺奶奶撫養,11歲時才接到父母身邊,父母對于他關愛較少。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竇同學的性格變得非常暴躁,她甚至希望通過一些出格的行為來引起別人的關注。針對其不幸的成長環境,輔導員對竇同學進行了心里疏導,并對其不當言行進行針對性的教育。經過耐心引導,竇同學對自己的言行有了深刻的悔悟,但其言行嚴重違反了校規校紀,學院對其予以相應的紀律處分。在處理事件的同時,輔導員也與竇同學的家長取得聯系,請家長配合工作,對其多做教育引導,在今后生活中要在情感上對她予以關心與呵護。
打架是高校安全穩定的一大公害,更是學生管理工作中棘手的問題。一旦有打架斗毆事件,教育工作者會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去調查事件緣由,對當事人安撫、批評教育乃至紀律處分等等,情節嚴重的甚至會引發法律糾紛與經濟賠償。若打架事件頻發,在網絡信息發達的時代勢必會對學校盛譽產生不良影響。打架雖然是一外在的沖突行為,但卻有著復雜的內在因素。面對校園暴力事件不能單方批評、處分簡單粗暴地解決,應當深入事件本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對癥下藥,化危機為契機,達到良好的育人成效。在本案例中,打架的起因雖為簡單的生活瑣事,但卻引起了不小的暴力沖突。這折射出00后大學生情緒控制力差、交際能力的欠缺以及規則意識欠缺等問題。
(1)重視學生思想狀態, 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大學生源來自五湖四海,成分復雜,由于社會環境、地域文化以及家庭背景等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大學生群體個性鮮明、性格迥異,其中不乏性格固執、偏激的人。這類人在遇到人際矛盾時往往不會變通,將事情復雜化,成為沖突事件的始作俑者。在疫情常態化下,宿舍更是大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宿舍成員間交流的時間會更長,同樣摩擦也會隨之增多。輔導員平時要加強學生思想動態的把握,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在班級建立自己的信息源,及時對有心理危機的學生及時干預,從關愛學生角度出發,讓其意識到自身的缺點與不足,幫助他們樹立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提升其人際交往能力,引導其正確處理矛盾,使他們盡快融入到集體生活。
(2)加強校規校紀教育, 將規則意識植根學生心靈。大學生進入大學后第一次遠離家庭的管教,加上大學日常管理較之于中小學時期要寬松不少,容易產生放飛自我、擺脫約束的心理,遇事我行我素,缺乏規則意識,這是高校打架事件的一大誘因。然而,大學作為青年人走向社會的過渡時期,是其樹立規則意識的重要階段。在高校管理中,應當將樹立規則意識當成一門必修課來抓。在入學之初,輔導員應當抓住新生入學教育的契機為學生做校規校紀的專題教育,加強宣傳打架的危害以及嚴肅的紀律處分后果,起到廣泛警示作用,從一開始就將規則意識植根學生內心。同時,輔導員還應通過主題班會、主題教育、社會實踐以及文娛活動等等具體活動,創建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提升大學生對校規校紀的認同感與遵循意識,使其內化為自身主動遵循規則、適應規則意識。總之,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校規校紀教育時,要立足于學生角度,讓其深刻明白遵守規則就是保障自身的安全,是一自愛表現。
(3)發揮家校聯動機制, 關愛學生成長成才。預防和處理校園打架事件,是一項系統而又細致的工作,單靠學校的教育管理是難以達成理想目標的。家庭與學校都是大學生成才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主體,雙方之間雖然存在緊密聯系,但任何一方都不可或缺,只有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聯合起來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成才,達到更好的育人成效。一旦學生有打架的行為,不能單方面對其以批評教育或是紀律處分一處了之,一定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在學校管理與家庭教育雙管齊下,使得學生認識到打架的后果與責任,達到良好的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