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文莉
滄州市運河區南陳屯鄉中心學校
在小學教育階段,對于學生爾而言,他們不僅僅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還應當結合所學的知識加強應用實踐探索,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學以致用,不斷促進自身能力和素質的提高,成長為更為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目前在小學階段開設了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學方式缺乏創新性,師生缺乏良好的互動以及教學評價機制不夠完善等等。加強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對策研究,對提升課程教學成效以及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注重探究科學的教學模式,不斷創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新理念和新方式,這樣可以持續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此打造高效課堂。通過深入研究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相關的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教學目標,從培養學生道德素養的視角出發來進行課程的優化設計,這樣可以更好地體現教學的針對性。可以看出,隨著素質教育改革進程的有序推進,新形勢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也面臨新的教學改革環境,只有結合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注重從全方位塑造人才的視角來進行教學體系的優化,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素質教育改革順利完成相關的目標,持續提升教學的全面性和系統性,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以此為他們未來的成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提供強大的幫助和正確的引導。
當前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主要暴露出的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雖然教師按照相關的教學進度安排有序實施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但是目前相關的教學體系不夠完善,教學對核心素養培育的目標要求缺乏深度的研究,自身也沒有對相關的教學理論開展系統的學習,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和職業能力等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作為基礎教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不夠靈活,往往是拘泥于常規的教學手段,在課堂上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述,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文字、視頻和圖片等。但是教師卻忽視了學生的需求,沒有創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形成良好的互動,教學氛圍不夠活潑和濃厚,一定程度上難以激發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積極性。
此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相關的教學評價模式比較單一,主要是以理論測評為主,沒有充分將教師在教學模式創新、學生道德素養提升、培育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等方面的指標納入到測評機制中,對學生開展全方位的評估,從而不利于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為了切實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切實為學生的成長提供良好的幫助,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教學探索:
首先要圍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引導教師系統地學習相關的教學理論和知識,注重培育教師的道德素養,鼓勵他們不斷創新,汲取更多的教學經驗,加強和其他學科教師之間的溝通,從而切實圍繞課程教學形成更具特色化的教學方案,為學生學好用好道德與法治相關的知識提供更多的更科學的幫助。
一方面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應當不斷強化教學模式的創新。小學教育階段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關鍵階段,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新,打造具有特色化的趣味課堂是關鍵。為此教師要善于挖掘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并結合教學內容,對教學體系進行重構性建設。要適當地調整教學進度和節奏,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另外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注重創新教學模式。引入情境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場景,鼓勵他們開展對話學習、辯論互動等,還可以引入其他學科相關的教學內容,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或者是其他游戲教學等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進行思考,鼓勵他們運用所學的知識,到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以致用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學評價體系的優化。要避免單純地評估學生的理論學習情況,教師可以打造開放式的教學評價機制,對學生的實踐情況、課堂表現情況、知識儲備情況以及應用情況等進行全方位的測評,結合發現的問題與學生一起共同整改和完善,持續優化教學計劃和教學架構,全面提升教學現代化水平。
基于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教師應當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視角,對教學體系不斷優化,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探索,發揮自身的示范作用,構建以生為本的趣味開放課堂,完善教學評價機制,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