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進/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新時代背景下,社會開放程度不斷提高,人們思維方式發生巨大改變,全面社會進步與法制社會建設都對高校法學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高校法學教育仍停留在應試教育模式當中,教學實效性不理想,教學過程多理論脫離實際,學生專業技能水平有限,難以培養出真正服務社會的高素質法律專業人才。
傳統法學教學模式存在一定問題,隨著教育環境變化,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越來越大,嚴重限制了高素質法學人才培養和塑造,難以培養出滿足當前法制社會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造成教學資源和人才資源嚴重浪費,很多學生不符合當前的就業市場需求。針對高校法學教育現狀,采取教育改革措施,構建多元教育模式,突破傳統法學教育格局,有助于教學模式創新,能彌補傳統教學教法不足。
在以往教學中,應試教育觀念嚴重,由于專業考試、資格考試等一系列考核評價,使得很多學生學習為考試而學習,教學實踐存在不足,課堂教學難以取得實質性突破,無法擺脫應試教育束縛,課堂教學局限性大,學生機械記憶學習現象普遍存在,對知識理解卻不深刻,難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教學改革,完善教學考核評價機制,構建一套體現素質教育思想的教學體系,能夠使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使學生知識體系符合法制社會發展需求,增強教學有效性。
教師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是教學實踐活動的參與者。若教師自身存在不足,便難以展開高質量教學。目前高校法學教師團隊中確實存在部分教師缺乏探索精神和探索內在沖動的情況,這些教師墨守成規,教學過程完全圍繞教材,很少進行教學延伸,得過且過。進行教學改革,對教學體系、教學模式、教學目標提出新要求,能使教師產生探索動機,主動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探索有效教學策略,大膽嘗試改變教學方案,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彌補自身不足。另一方面,教師探索教學改革過程中能形成更好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學習,使學生產生更大學習熱情,轉變整體教學風氣和學習風氣。
近些年,社會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司法環境發生深刻改變,法學教育應隨之改變。然而,當前高校法學教育更新嚴重滯后,教學內容與現實社會嚴重脫節,落后于時代發展,很多時候沿襲傳統單一教學教法,案例討論分析少,多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理論知識,缺乏對學生法律思維的培養,課堂上忽視學生主體性,師生間缺少互動,學生多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對知識理解和記憶不深刻。而學生則是沒有學習興趣,缺乏學習主動性,很少進行課外自主學習。雖然部分教師采取了教學改革措施,引入了一些新理論、新方法,但教學改革不符合實際教學需要,教學方案設計缺乏科學性、合理性,不能直觀將專業知識與實際問題展現給學生,引出課題需十幾分鐘,教學效率低,效果差,無法達成實際教學目標。
考核評價是檢驗教學質量,確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若考核評價缺乏合理性,易影響學生學習狀態、學習積極性。目前高校法學教育中教學考核評價以卷面成績為主,職業資格獲取要通過司法考試。這種傳統考核評價方式的確可使一些優秀學生脫穎而出,取得優異成績。但這種單一考核評價方式,也存在一定弊端,無疑會加深應試教育影響力,禁錮學生思想,使學生學習過程中僅關注考試考點,難以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忽視法學素養和思辨能力培養,分數將成為衡量學生成敗的標尺,教學評價過程嚴重量化,形成了一種“為教學而評價”和“為評價而教學”混淆的尷尬局面,偏離了教學考核評價初衷,不能真正檢驗學生學習狀態。而且在這種考核評價模式下,一些學生平時不學習,考前搞突襲,知識學習不扎實,無法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解決中。
法學教育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的是學生法學素養和法學實踐能力,使學生能通過專業知識發現問題,利用專業技能解決問題,學以致用,是實踐性很強的科目。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理論教學與法律事務脫節的問題,很少考慮學生司法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目前社會對法學人才的需求,過于強調基礎理論教學,盲目推進教學進度,培養的學生沒有辯護口才,不能有效掌握調解方法,職業技能存在欠妥,僅掌握基本理論知識,難以應對復雜的實際問題,無法培養出實踐型專業人才。雖部分高校制定了實習計劃,實習過程中卻缺少有效協調機制,疏于指導,對學生培養不重視,實習流于表面,不能培養學生的法律實務能力,實習效果效果甚微。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只有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才能有效掌握知識,掌握正確學習方式方法,法學教育對教師自身能力和素質都有著較高要求。但目前很多高校法學教育底蘊不足,師資力量薄弱,教師團隊年輕化,缺少學科帶頭人,部分教師不具備實踐經驗,不具備科研能力,教育理念落后,甚至一些教師剛畢業就馬上進入教學崗位,有資歷有能力的教師數量少,難以為學生進行專業解惑答疑,教學過程以應付教學任務為主,更無法為法學教育改革提供支持。
通過前文分析可知道,高校法學教育情況不樂觀,師資力量薄弱,實踐教學缺失,難以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法學人才,加強教育改革已成為必然趨勢。因此,本文下面通過幾點來探討新時代背景下推進高校法學教育的改革。
要想改變高校法學教育現狀,就要走出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誤區,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教學進行深化改革。具體來講,課堂形式上,要轉變思路,突出學生主體性,以培養學生法律務實能力為目標,逐步使學生形成法律思維。教學內容方面,要結合時代背景,結合社會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提高教材適用性,走出形式化教學,使教學具備時代性、針對性,保障學生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符合法律實踐需求,能應對復雜多變的社會需求。在教學方法方面,要引入新理論、新方法,加強課堂上的師生互動。例如,引入小組合作教學、情景教學、項目教學、差異教學,從而通過多元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削弱法學知識抽象性,降低學習難度,加深學生記憶。
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能提高學生對學習的重視,檢驗學生學習狀態。目前單一的教學考核評價形式,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效果十分有限,考核評價有效性嚴重不足,僅能檢驗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因此,要優化考核評價機制,強化過程性考核和表現性考核,讓考核評價過程與教學過程有機融合。另外,要調整成績權重,增設更多實踐考核內容,降低卷面成績占比,為避免卷面成績“一錘定音”的現象,扭轉學生應付考試而學習的現狀。例如,可將考核評價與項目教學融合,為學生布置實踐項目任務,通過對學生項目完成程度,項目實施過程表現進行評價,記入學生的最終整體成績,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這種考核評價形式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減少學生對考核評價的抵觸心理,主動去完成學習任務。而且通過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的表現,教師能了解到學生知識鏈條上存在的問題。
法學教育過程不能一心完成教學任務,急于求成,盲目推進課程,要對學生法律實務能力和法律素養進行培養,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合,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在以往教學中,法律實踐教學內容少、課時少,知識覆蓋面窄,除了完成一些基礎知識實踐訓練外,無法開展針對性實際教學。因此,要增強法律實務訓練,強化實踐教學。具體來講,可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模擬法庭,組織辯論,探討案例,培養學生法律實踐思維,對學生語言表發、法條分析、臨場應變能力進行針對性訓練,使學生能學以致用。此外,為使學生獲得寶貴實踐經驗,學校要制定定期實習計劃和方案,與實習單位簽訂指導協議,把學生推薦到檢察院、律師事務所及其他相關企業事業單位法務進行實習,并學生定期參加社會法律援助活動,通過參與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讓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
現有教師多缺乏實踐經驗,難以對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指導。教師自身能力不足,缺乏實踐經驗,難以保障教學質量,更無法為法學教育改革提供支持。因此,要想提高高校法學教育質量,首要任務就是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優化教師團隊結構,提高教師綜合能力。為打造一支優秀教學團隊,應引進專業人才,聘請相關部門在職專業進行司法實踐教學,擔任兼職教師。如:法官、律師,從而增強教師團隊的整體實力。另一方面,為提高現有教師能力與素質,要定期組織科研活動,鼓勵教師參加社會司法實踐活動,培養“雙師型”教師。
隨著法制建設的不斷深化,社會對法學人才需求越來越大。但目前高校法學教育現狀不理想,教學模式陳舊落后,教學內容缺乏時代性,考核評價缺乏合理性,教學有效性難以得到保障。因此,為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法學人才,應改革教學策略,調整考核評價機制,打造優質教師團隊,調整人才培養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