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瑞/中原工學院
在思潮多元化因素的影響下,高校人才培養的首要問題是對德的培養,是對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在高校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課程的立體育人建設中,將思想政治體系引入到專業課建設中來,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相融合,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改革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將課程思政融入到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育教學中,切實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刻不容緩。
在以往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中,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設置分區明顯。教學大綱的設置主要針對專業知識的內容進行論述,重專業,輕思政現象不言而喻。將思政教育完全寄托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形式與政策等公共課程上,教師說教教學,學生漠然聽講。專業課的教學主要圍繞專業知識展開,很少進行針對性的思政元素教育,專業課老師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堂的意識薄弱,從而導致了專業教育中,思政教育步履艱難。
要加強課程思政建設,首先要對課程思政體系有正確的認識。課程思政不等于政治理論教育,應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它是專業理論知識與愛國教育、社會主義價值觀等教育的融合。其次,要對思政內容進行全方位理解。思政內容不僅僅是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思想,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對優秀文化的傳播,對正確價值觀的理解都是思政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思政元素融入到專業課當中,不是對專業知識教育的沖淡,而是在專業技能的基礎上,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法治教育等的培養,是在進行做事先做人的教育。
視覺傳達設計屬于藝術設計教育形態下的平面設計專業,是以視覺為主要載體,向外界傳達信息的一系列設計活動,其專業領域涵蓋包裝、書籍、品牌、文創、界面、交互、信息可視化等領域。
在新文科教育理念的倡導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不斷追求學科融合,跨學科學習,培養復合型人才,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兼顧文化自信和時代要求的專業發展之路。在此發展下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教學實行多學科交叉滲透,強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既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專業理論知識,又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與人文素質,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課程教學實踐性強,授課形式具有多樣化互動性強等特點。
在專業能力培養上,要求掌握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創作的專業技能和方法,應用視覺設計的基本原理,進行視覺設計與創新。在時尚審美與創新能力培養上,秉持理論與實踐結合,科技與人文并重,本土與國際化融合,具備較高文化素養和較強時尚審美能力和原創設計能力。在設計表達能力上,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判斷、創造等設計能力,以滿足多元化設計需求。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對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更重要的是能夠利用自身藝術設計的優勢,將課堂變為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陣地,用優秀的作品對優秀傳統文化和核心價值觀等進行傳播。在提高自身思想覺悟的同時促使更多人了解優秀文化,樹立正確觀念。
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建設全過程,可以從教學大綱修訂、教材選用、教學內容編寫等各方面進行,它將貫穿于課堂授課方式、實驗實訓內容、作業論文設置等各個環節。
在教學大綱修訂方面,應當在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思政元素融入的原則、方式方法以及注意的問題,跟課程性質進行緊密相連,運用不同路徑進行思政元素的導入。如專業課程《字體設計》,作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在大綱修訂中,應著重提到文字發展歷程中不同的文字形態所體現的中國文化,以及文字作為中國文明代表的重要性。
教材不僅是教師傳授知識的媒體,也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媒介。教材在教學當中起到了保證教學質量,創新教學內容,主導教學方向等作用。在教材的選用上,首先要具備正確的思想和觀點,對學生的價值觀有積極的引導作用,不能有違反法律法規等內容。其次,要符合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大綱的要求,適合所教授層次學生的自主學習,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再次,在內容上應具有系統性、先進性、科學性和實用性,對學生的專業知識有指導意義,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有一定的引導性。
在教學內容設置方面,可根據專業課的課程屬性、學情情況、具體專業內容等方面和思政元素靈活結合。以《包裝設計》這門課為例。
《包裝設計》課程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課程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主線,將理論教學內容的合理優化;將課堂的教學內容與市場商品包裝開發實際相聯系;將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成果引進課堂。《包裝設計》課程開課學期在大三第一學期,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儲備。在教學方法上可以以案例分析、問題導向、學生調研、師生研討等形式進行展開。
在課程學習的不同階段對思政元素進行引入。在對包裝的發展歷程和趨勢的講解時,可對市場上出現的包裝抄襲現象進行案例講解,樹立知識產權意識,原創意識。在對包裝的基本設計理論和設計方法的講解時可重點對二次利用、綠色包裝,過度包裝進行案例式講解,加強對資源保護、合理開發利用包裝,樹立綠色概念、責任意識,引導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是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的積極呼應。在對包裝形式美規律和造型的創新內容的講解過程中,可以采用問題式教學方法,具有設計感的包裝有美化生活和提高大眾審美的功能,是人們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逐步實現中國夢的一部分。由此,讓學生從深度和廣度上增強對設計的認識,加強對國家方針政策的理解和掌握。
在最后的課程總結中,可以對中國風的包裝案例進行集中講解,讓學生在案例的講解過程中了解到不同的中國元素,并將這些元素運用到今后的包裝創意中,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風格的包裝設計。這樣不僅使學生對優秀包裝設計進行了學習,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了解,更重要的是形成將中國元素進行運用和推廣的意識,將優秀的文化元素進行推廣和傳播。
在習作練習中可以進行這樣主題的設計創作,例如《確山縣農產品包裝設計》。這樣的練習不僅對專業知識進行了考察,而且讓學生對國家扶貧助農政策有了一定的了解,讓學生認識到設計助農是實現國家脫貧的有效方式之一,是進行創新創業的途徑之一。在進行創作作品輔導的過程中,可針對不同的主題進行一對一有針對性的講授,不同的學生配以不同的方案,將思政元素落到實處。
首先,培養良好的師德師風。師德是作為一名合格教師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師立德樹人,以德教人、育德育人。教師要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信念,樹立積極的思想觀念和生活觀念,來進行正能量的輸出。
其次,對思政內容的理解與把握。每一門課程都蘊含著深刻的思政元素,都包含著不同的文化自信、社會責任。根據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特色和課程性質要求,在專業課教育中對優秀傳統文化講解,傳播;聚焦主流思潮,對時事熱點進行挖掘;對美進行更深層次挖掘;加強對知識產權和創新力、創造力的認識。
再次,在教學方法上注意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的藝術性。課程思政不是思政課程,它是把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進行結合,課程思政元素的引入不應當是簡單粗暴式的硬性灌輸,應當通過隱性的、間接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感悟、內化。此期間,教師可以通過啟發式、案例式、問題式等教學方式進行;可以通過翻轉課堂,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增加課堂的活躍度,變被動灌輸為主動學習;可以利用微信、學習通、QQ、釘釘等網絡工具,將思政元素進行傳播。
本著“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教育理念,課程思政體系的建立是高校人才培養中德育培養的重要一環。專業課思政元素的引入是學科教育回歸育人本質的根本要求,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互通互融,共同構建了高等教育的“大思政”體系。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思政的建設,帶來的不僅是對學生德育的培養,更是學科專業朝何種方向發展的重要指引。將思政元素與藝術結合、將思政元素與設計結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扎根生活、立足時代,在進行優秀文化傳承,提高自身審美素質和人文素養的同時,創作出反映時代風貌、優秀文化的設計作品,以此來影響更多的人感受中國文化和時代風貌,樹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