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 越/山東體育學院
現代社會所說的新媒體主要是以網絡為信息載體,通過和網絡技術的結合使用達到傳播信息的一種形式,而傳統媒體是依托紙質報紙、電視、廣播來傳遞信息的,這兩者本質是在載體方面的不同。對于傳統媒體來說,新媒體的特點是不具有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能更加廣泛地傳播信息,能包含更多更豐富的信息。所以,新媒體以突出的優勢而受到許多人們的青睞。同時,在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下高校的思政教育也受到其一些影響,其中為教師的一些工作帶來了許多便利,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問題。我們對于存在其中的一些利弊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能為高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一些參考。
所謂快捷性,就是與以往的信息傳播效率所不同,在傳播的方式和媒介上,它更加簡便,比以往更加有突破。新媒體是以一種當代大學生的接受方式并通過在科技上進行創新和融合,使得傳播速度突破了傳統認知。
信息資源能夠在新媒體的途徑下進行個性化地分享,并且還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性地體現,這使得新媒體能夠締造、傳遞、評價和關注集于一身的特點,能夠使大學生進行自由的創作和滿足基本的需求。
新媒體能夠使學生在網絡上交流時沒有空間上的障礙,具有極強的互動性,這成為大學生進行思想碰撞的一個新領域,它體現了無差別的進行交流,能夠進行更為精細的傳播,具有很強的包容性。
在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中,我們逐漸發掘了許多的內涵和特點并把界限不斷拓寬,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娛樂和信息的傳播過程中都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對于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方面也有著獨特的時代特征。
新媒體以內容豐富作為一大特點,但是上面的內容卻魚目混雜,大量紛繁復雜的信息讓學生看的天旋地轉,對于他們自己的思想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在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后,學生往往會有自己的認識和看法,形成自己的認知體系,對一些問題有自己的觀點態度,但是其中的信息有好有壞,而壞的信息會對學生的思想侵蝕。這時,在教師進行思政教育時就會有一定的難度,部分學生甚至有抵觸情緒,這對于教師的權威性有一定的挑戰。
新媒體一方面在為高校思政教育帶來一些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教師對其過度依賴的現象,這就會導致教師和學生在課下的交流變少,面對面探討問題的時間縮短,增加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感,疏遠了師生的情感。而思政教育就是要在師生的精神上面找到情感的共鳴,這是教育的一大精髓所在,而在濫用了新媒體后使師生間的交流大大減少,降低了思政的教育質量,不利于思政教育的順利進行。
在現在許多大學中,大學生的人際交流主要集中在新媒體平臺上,在遇到一些壓力和困難時,也會選擇在網上上進行宣泄、在思想上進行一些交流。這使得大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社交能力下降,課外活動參與減少,嚴重阻礙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同時一些學生的自制力較差,無法自主控制使用網絡的時間,而新媒體具有快速查閱資料的優點,打消了自主思考的積極性,降低了學習效率,使他們的學習能力受到了影響。所以,在新媒體如此普遍的高校中,我們也要注意新媒體的合理利用,避免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不利影響。
從當前許多高校來看,只有一少部分意識到了新媒體發展的強大作用并加以利用到思政教育中,雖然能夠融入到教育中,卻仍存在一些問題,我們探討其原因發現主要有以下兩點。首先,當前的思政教育模式仍主要利用以課堂教學為主,而以實踐活動和對此進行相關的講座等較少,其中雖然有高校進行實施,但也只是偶然的一次行為,無法做到規律進行并且堅持下去。其次,高校對于新媒體所做的相關研究還遠遠不夠,使用頻率較低。在學校的官網、微博或公眾號上都很少涉及思想政治教育,也沒有一些專門的板塊,這可以看出許多高校的新媒體建設都只是流于表面,未能深入建設,不能做到真正的融合。
在新媒體的發展下,我們有更加豐富的教學方式,這使得一些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有了顯著的變化。教師可以在上課時利用新媒體平臺來拓寬學生的眼界和知識面,借助科技的力量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同時新媒體的利用也可以時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教學這一種方式,還能夠對學生進行遠程的教育,這使上課的時間更加具有彈性,空間不再局限在教室中,學校還能在學校的官網上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一個專門的模塊,這樣能保證每個學生在登錄學校網站時看到有關的思政內容,同時要安排相關的教師對其中的內容進行定期更新,有當下熱點的新聞和相關見解,確保與時俱進。我們通過學校和教師的共同努力,把新媒體的利用爭取做到最大化,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便捷條件,以來達到高效的學習效率。
在傳統課堂中,一般是以教師為主導地位,不平等的地位使得許多學生對于教師有一種畏懼的心理,不愿與教師進行較多的交流,無法和教師敞開心扉,難以對老師詢問一些問題。而新媒體的使用正好可以轉變這種認為老師高高在上的心理,為師生間的交流建立起平等的橋梁,減輕思政教育中老師身份所帶給學生們的壓力。在新媒體平臺上,學生和老師們既可以留言交流也能夠實時互動,這時一些學生可以在不用面對教師時和他們暢所欲言,訴說心中真正所想的,新媒體可以作為大家敞開心扉的場所。它能使學生和老師的地位更加平等,更容易說出來心里真實的想法,讓大家在學習交流的過程中有更加平和的心態,能夠更加放松自在。同時教師也更易獲得學生的真實想法和意見,對于教學計劃的實施和調整具有更加積極的意義,更有利于思政教育在高校中的進行。
新媒體一般都是采用一種喜聞樂見的方式對有關的消息進行傳播,并把客戶放在主要位置上,從而讓使用者堅定不移地跟隨其腳步。所以,如果高校的思政教育要能利用到這一特點,相關的教師和技術部門能夠了解到學生的想法,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建設思政教育平臺和模式板塊,不再使用老套單調的排版模式和思政繁瑣的話語,根據時代發展的特點,積極尋找新的教育方式的話,就能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這樣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學習效率。
首先,要利用好互聯網。互聯網思維具有極強的開放性互動性,可以借此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對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要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面對學生,以分享和互動的新方式呈現有關內容,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要把學生放在教育的首位。新媒體的特點就是以客戶需求為首要努力方向,高校相關人員要及時調查到學生的需求并為之努力,創建出符合當前學生學習發展的新模式,促進高校思政教育的順利進行。最后,要及時進行意見想法的交流。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互動性極強的學科,要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并且要利用好新媒體這一平臺,為我們的思政教育工作做好打好基礎。
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為教育提供了許多新的可能性,高校教育者可以根據網絡語言的特點對思政教育的內容表達進行網絡化,和當前網絡流行語和網絡熱點結合起來,使思政知識具有更強的可讀性。還可以尋找一些更加輕松詼諧的圖片和視頻作為插入,讓學生感到思政知識和我們的生活很近并且越了解越有趣,這樣能拉近教育和學生的關系,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接受思政教育。
在思政教育中,榜樣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視的,在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下,越來越多具有影響力的人被我們看到,我們可以從他們的身上感到積極向上的能量,可以在思政教育中利用像新媒體這樣的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榜樣。在學生中尋找積極學習思政教育的學生并加以培養,讓他們在學生中積極帶動大家,發揮一種榜樣的力量。同時還要開展新媒體的培訓,對榜樣學生的思政知識進行鞏固和提高并對新媒體的操作能力進行提升,以便使大部分學生對榜樣進行認可。
在一些主流媒體上投放一些學校的思政教育視頻,例如抖音、快手、微博等,還要針對不同平臺自己的特點設計一些思政話題,也可以加入一些有獎問答、先進學校獎等以來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擴大學習的范圍覆蓋,滲透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提高學習效率。
我們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要學會利用好它給我們帶來的便捷并在思政教育中進行變通。但凡是都有兩面性,在看到新媒體為思政教育帶來的優勢時,也不能忽視它的不利影響并要在不斷摸索中做到逐漸減小,揚長避短,才能發揮出新媒體在思政教育中的最大優勢。高校教育者也要在思想上給予高度重視,同時做出行動上的支持,運用合理的舉措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讓高校的思政教育有一個更為明顯的突破,讓我國的教育走向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