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博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
在中國革命及建設改革階段,文化建設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取得了重大成果,尤其是在特定時期形成的紅色文化,對于我國革命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紅歌是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一種特殊的藝術作品,除了具備藝術性的特點外,更是彰顯了各個時期的紅色文化特色,而且受到地域差異的影響,紅歌的特點也有所不同。由于紅歌是伴隨時代發展而產生的,因此具有時代性特點,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載體,不僅具有較強的藝術魅力,而且在社會教化方面也具有現實意義。不同的文化特點和自然地理資源等,都會對紅歌的發展形成影響,在對其進行研究時應該以不同紅歌的形成時期為主要依據。在大別山紅歌的歷史生成中也經歷了不同的時期,需要明確其中的文化內涵,同時體現當代價值功能,彰顯其獨特魅力。特別是在精神文化需求逐步增長的趨勢下,更要發揮紅歌文化資源的優勢。
1.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黃麻起義推動了大別山紅色文化的發展,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對麻城地區和黃安地區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也促進了農民協會和黨的組織的發展,而且農民自衛軍的數量也達到了300人左右。農民自衛軍武裝進行了大規模的反抗運動。在鄂豫皖地區武裝反抗國民黨右派的過程中,黨的“八七”會議精神起到了強有力的指導作用,尤其是黃安農民政府的成立,促進了武裝反抗規模的不斷擴大,這就是著名的“黃麻起義”。應該對反映“黃麻起義”的紅歌素材加以整合,從紅歌的發展中能夠看到革命進程的推進過程,尤其是《八月桂花遍地開》的傳唱度很高,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而且也呈現出當時人民群眾的良好精神面貌,在不斷的加工與傳承當中形成獨具特色的大別山文化。應該認識到該時期的紅歌特點及其承載的文化內涵,在未來發展中賦予新的生命力。
2.抗日戰爭時期。
新四軍五師在抗日戰爭時期開展抗戰游擊的過程中,就是以大別山地區作為主要陣地,敵后抗日力量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武漢周圍淪陷區組織人民而形成。全國人民都積極投入到抗日戰爭當中,真正實現了軍民一心,為驅逐侵略者、保衛家園奉獻了自己的全部。在此階段誕生的紅歌多以國家情懷為主,因此可以增強人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意識。
3.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是大別山紅歌發展的鼎盛時期,尤其是在“挺進大別山”之后,隨著戰爭的逐漸推進,產生了很多鼓舞人心的歌曲,對于革命人士起到了激勵作用。而且紅歌也是當時戰爭狀況的真實反映,并且以藝術化的方式進行處理,更能夠增強紅歌的感染力和號召力,增強戰士和群眾的凝聚力,形成強大的力量,有助于取得戰爭的勝利。相較于抗日戰爭時期的紅歌,在解放戰爭時期的紅歌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其體現在紅歌的情緒與內容上。抗日戰爭中的紅歌中體現了愁苦、哀怨和反抗壓迫的情緒,而在解放戰爭時期的紅歌則體現了人們積極向上的革命精神,這也是對抗戰時期紅歌的進一步延續。中國共產黨在斗爭中不斷成熟與壯大,因此也促進了紅歌的快速發展。
1.歷史考究價值。
對于大別山紅歌的研究具有較強的歷史考究價值,因此需要對人文資源進行提取和整合,以探索中國近代的革命歷程及文化發展特點。在大別山紅色革命區蘊含著較多的英雄人物及事跡,應該對其進行考查與追溯,同時要明確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在每一個革命時期,都有很多英勇的革命人士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拋頭顱、灑熱血。在新中國的建設進程當中,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仁人志士,為我國社會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而大別山紅歌的產生正是以此為時代背景,應該從歷史學的角度出發,對革命先輩的成長環境、光輝業績和個人性格等進行探究,以研究大別山紅歌的產生與發展特點。從大別山走出的開國將軍由300多位,作為著名的“將軍縣”,湖北省紅安縣培育了王誠漢、韓先楚、謝富治和陳錫聯等多位將軍。紅歌的產生正是依賴于大別山豐富的人文資源,對于其中的歷史價值加以深入了解,能夠實現紅色文化資源的再開發利用。
2.現實經濟價值。
對于大別山紅歌現實利用價值的研究,不僅能夠了解紅色文化的起源,而且可以在文化發展中了解基本脈絡。在新時期,政府部門加大對紅色文化傳播工作的支持力度,出臺了多項政策以促進紅色革命老區特有資源的開發。要認識到紅歌對于大別山的特殊意義,加強現代化產業的開發,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加強紅歌資源與紅色革命遺址、故居資源的有效融合,使其在新時代產業發展中呈現出新的活力。在黃岡市存留了麻城縣蘇維埃政府舊址、李先念故居、七里坪革命舊址、陳潭秋故居、七里坪革命舊址等等,此外還包括了麻城烈士陵園和紅安烈士陵園等等紀念建筑。對于大別山紅歌的研究,離不開對多種特色文化資源的整合,應該加快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在大別山的自然形態上,山地呈現出菱形斷塊的特點,在東南側存在明顯的斷層崖,多個水庫在山地南北側也逐漸修建而成。應該加強對大別山自然、文化與歷史資源的充分利用,促進大別山紅歌文化與經濟的協同發展。
3.思想政治價值。
大別山獨有的文化,在紅歌當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因此應該對思政價值加以深度挖掘,充分體現其教化功能,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基礎。大別山紅歌體現了一個時代的特色,而且紅歌題材中蘊含著豐富的英雄事跡,這也是其巨大的精神財富價值,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在紅歌的旋律和歌詞中緬懷革命歲月。大別山具有獨特的歷史厚重感,見證了多個激蕩人心的戰爭場面,因此也應該從文化特色中提取有教育意義的資源,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可靠的支持,保障教育內容的先進性和特色性。在土地革命當中,大別山承載著敢為人先的精神內涵,不畏強敵、視死如歸的愛國主義精神則體現在抗日戰爭時期,而在解放戰爭當中,則體現了革命先烈的英勇奮進精神。因此,應該對紅歌中的革命精神加以充分提取和整合,看到紅歌在現代化社會中的價值和作用,運用合理的開發方式凸顯其教育意義,對其背后蘊含的時代精神價值進行弘揚。
1.發展教育。
應該根據大別山的歷史發展情況與未來發展趨勢,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快速構建,以紅歌文化資源為依托,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促進紅色文化的繁榮發展。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因此要積極推進思政教育進程,使人們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根據人們的受教育需求,對教育系統予以全面優化,除了要提高可靠的師資保障外,還要明確受教育對象的特點,加快教育基地的構建。由于大別山紅歌承載了當地的文化特色,因此應該以此為依據對廉政教育素材資源進行深入挖掘,有助于傳播先進文化。在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充分運用紅歌,在紅歌中獲得強大的精神動力,有利于廉政建設工作的實施。根據當前時代發展的要求,對傳統紅歌進行再創作。
2.開發旅游。
應該將旅游產業與紅歌發展聯系在一起,既能夠豐富大別山地區的文化資源,還可以使經濟發展更具活力,有助于在產業調整中獲得新的發展契機。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當前群眾生活水平更高,對于生活方式的多彩性追求明顯提升,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在旅游中獲取精神享受。因此,應該以紅歌傳承為契機,構建具有本地紅色文化特色的旅游項目,滿足人們的個性化旅游需求。在經營管理當中應該逐漸形成規模化效應,在資源開發中應該更具系統化,以保障紅色文化產品的多元性。積極發掘當地的旅游文化特色,不斷豐富紅歌文化,在互補中提升綜合影響力。尤其是大別山地區的自然資源豐富,應該結合其自然地理特點創作更多的紅歌,實現生態文化與紅歌文化的有效融合,推動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
3.加工文化。
對紅歌資源狀況和變化特點加以科學化評估,尤其是要在產業協同發展中促進紅色文化的傳播,不僅能夠提升本地區的經濟水平,而且對各個產業的優勢資源加以整合利用,能夠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風氣,加強對人民群眾的正面熏陶。進入到新時代以來,多元文化逐漸增多,必須以先進技術為抓手,真正提高紅歌的推廣成效,有利于使更多人認識到紅歌的魅力和價值,保障文化傳播體系具有較廣的覆蓋范圍和快速的傳輸渠道。逐步構建產業鏈與產業群,促進文化產業的快速振興。對于紅歌的研究,應該專門組建一支高水平的紅歌研究隊伍,對紅歌進行收集與整理,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與形成發展歷程。
對于大別山紅歌形成與發展的研究,可以加快紅色文化的傳播速度,促進其影響力的增強,在現實利用價值和思想政治價值上都更具特色。大別山紅歌主要經歷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三個時期,而且文化特色也會受到時代特點的影響。在其未來的發展當中,除了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融合度外,還要結合旅游產業開發和文化加工推動大別山文化的傳播,提升精神文明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