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星/蘇州大學
宣傳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不斷奪取革命、建設、改革勝利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關于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他強調,要旗幟鮮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通過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使正面宣傳成效和水平有一個明顯提高。而高校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高校二級學院基層黨組織是高校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合格人才的直接組織者。因此運用創新手段營造高校二級學院黨建氛圍,對于提高高校基層黨組織宣傳思想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全黨特別是宣傳思想戰線必須擔負起的一個戰略任務,因此要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而黨建宣傳工作是高校二級學院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二級學院黨建宣傳、創新宣傳理念、創新運行機制,匯聚更多資源力量是做好高校二級學院宣傳思想工作的必要手段。與此同時,作為二級學院黨建宣傳的工作隊伍,本身就要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堅持常學常新、履職盡責、真抓嚴抓落實。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宣傳思想工作創新,重點要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努力以思想認識新飛躍打開工作新局面,積極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難題的新舉措新辦法,把創新的重心放在基層一線”——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因此,高校二級學院要充分運用創新手段營造學院黨建氛圍,重視黨建宣傳工作的輿論引導,鞏固并逐步擴大輿論引導陣地,貼近時代、貼近師生、貼近教研、貼近生活,做到既豐富師生黨員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讓先進思想引領入腦入心,提升基層黨建宣傳成效,有效推進基層黨建工作開展,從而促使高校二級學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合作等高校職能方面又快又好發展。
長久以來,高校二級學院黨建宣傳工作容易形成相對固定的模式,即通過第一課堂的形式,達到培養學生的目的,然而這樣的宣傳內容單一,形式老化、陳舊,單向宣傳等問題的持續,在宣傳形式上主要是以文字宣傳為主,在宣傳內容上主要是學校的政策方針、思想動態為主,很難做到真正深入師生,了解師生真實想法,無法引導師生與學院的發展同頻共振,從而導致師生黨員思想動機多元化、黨員同志整體素質不高、黨組織活動形式相對簡單以及黨建網絡信息平臺建設不夠健全等一系列問題。
但經過長時間的探索與發展,加上當前新時代的科技迅猛發展,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信息時代最大特點就是信息集聚和傳播的速度加快,信息更新和擴散的速度加快,信息負載和處理的方式多變,多種平臺應運而生,比如微博、微信、學習強國等眾多新媒體成為新的傳播載體,大大地改變了高校師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為師生創建了可供多選的多形式交流渠道。當前部分高校二級學院宣傳思想工作也緊緊跟上了時代的步伐,逐步改進和豐富宣傳手段,除了借助傳統媒體,例如紙質報刊、宣傳欄、宣傳冊等媒介提升黨建宣傳上水平,還要主動盤活黨建宣傳工作,充分做好傳統形式與新媒體融合,形成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差異發展、協同高效的全媒體傳播宣傳體系。例如,蘇州大學金螳螂建筑學院官網2019年共發布新聞稿件131篇、學院工作簡報11期、微信公眾號共發布67期圖文信息,黨建宣傳相關的推文若干;學院黨委積極組織開展“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活動,包括教師朗誦、師生大合唱等,學院黨建宣傳欄2019年度累計更新換版12幅。經過精心策劃設計,因地制宜,有效利用好設計類專業的二級學院的公共空間,將行政樓、教學樓精心打造黨建文化長廊,把公共空間原有的部分宣傳櫥窗改造為具有鮮明特色的“紅色”櫥窗,添加各具特色的紅色符號,制作黨員展示墻、公共空間設置電視機、學院大廳電子屏等多媒體的運用,開辟出了黨建宣傳的新陣地,構筑了一道靚麗的“紅色風景線”。高校校園紅色文化作為黨建創新工作的新窗口、宣傳紅色黨建知識的新載體、教育師生的新陣地,在實踐過程中受到了廣大黨員群眾的極大歡迎,通過各項宣傳渠道培養及提高師生黨員群眾更加堅定政治理念與煥發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從而提升全院師生員工思想意識,提高黨建宣傳思想工作效率。
新時代,作為高校二級學院的基層黨組織把提高黨建宣傳成效作為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基層黨委要不斷探索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更好引導師生群眾、服務師生。例如,蘇州大學金螳螂建筑學院黨委策劃了“大國筑記: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筑室內設計作品展”、“建筑街”藝術節等主題活動,掀起了全院師生參與熱潮。在學院分黨校、海報欄通過現代時尚的設計、大膽沖擊的色彩,豐富貼近的內容打造全面立體的氛圍布置。尤其是“大國筑記: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筑室內設計作品展”活動,不僅停留在學院內展覽,甚至與地方部門、行業學會同頻共振,出現在了無錫市梁溪區廣益街道黨工委主辦的紀念建黨98周年活動上展覽,還被入選2019年江蘇省“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亮相,類似于依托二級學院的學科專業進行黨建宣傳載體的形式層出不窮,帶來的影響面不僅僅停留于高校二級學院,甚至引起了良好的社會反響。“走出去”可以讓不同的基層黨組織思想宣傳隊伍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通過聯合宣傳、相互駐點等方式,形成宣傳思想的“頭腦風暴”,在工作中協作中事先宣傳方式的借鑒創新。
基層是宣傳思想工作穿新的源頭活水,師生群眾是宣傳思想工作的主體。只有把創新的中點放在基層一線,扎實做好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才能將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貫徹到基層黨組織的“神經末梢”,才能更好地服務群眾,使宣傳思想工作永葆生機和活力。黨建工作要“實”起來,不能單純地滿足于“有形覆蓋”,更不能搞形式主義“花架子”,用“墻上功夫”應付了事,使黨的宣傳思想工作成為徒有其表的“空殼子”。高校二級學院可將宣傳布展內容與時代熱點結合,不斷更新、優化展覽形式與樣式,深度融合黨建與品牌文化,豐富思想引導手段,有效傳播正確價值觀,潛移默化傳遞至每名師生心中,滿足了師生精神文化生活或碎片化時間學習的需求。例如積極開展黨員亮明身份活動,每名教職工黨員在工作時間佩戴黨徽,黨員照片上墻,樹立黨員在師生群眾中的良好形象。學院移動海報墻、全院師生黨員展示墻的布展中,全體師生黨員除了照片外,結合自身對黨員身份認識提煉一句心得,用師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引導師生黨員群眾從熟悉的學院發展歷程著手,對全體師生黨員有更深入的了解,讓師生黨員的亮相從理論知識到實際行動,再由實際行動到模范引領,從而增強黨建宣傳的感染力和實效性。
高校二級學院要運用好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平臺的融合,線下布展視覺化進行思想引領,線上利用新媒體平臺配套主題進行全輻射,做到相互補充,相互融合,師生黨員群眾可以通過“線上與線下”及時了解新的思想,讓黨性教育可以在線下“微展廳”中進行,也可以在線上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了解擴展知識。一次次新鮮、有設計感的布局展示,一篇又一篇通俗易懂的推文讓師生黨員群眾從被動接受化為主動參觀、點擊、學習、思考。當下作為全國黨員同志所熟知的“學習強國”平臺,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主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主要內容,立足全體黨員、面向全社會的優質平臺在高校也是備受推崇。其門類眾多,內容齊全,包含各行各業的知識和內容,首次實現了“有組織、有管理、有指導、有服務”的學習,極大地滿足了互聯網條件下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多樣化、自主化、便捷化的學習需求。高校二級學院基層黨組織即可借助該成熟的平臺對師生黨員進行全方位的引導使用,基層黨支部利用組織主題黨日活動積極開展分享學習、線下研討等,激發起師生黨員使用“學習強國”平臺的興趣。
綜上所述,有效運用創新手段營造高校二級學院黨建氛圍,重視黨建宣傳工作的輿論引導,鞏固和擴大輿論引導陣地對于在新形勢下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不斷提高高校師生的政治站位,秉持高度的政治自覺,以“奮進在路上”的精神,把錘煉政治過硬、筑牢政治意識貫穿學思踐悟全過程,保持定力,一以貫之,一守到底,常懷律己之心,保持黨性本色,有利于提高高校二級學院基層黨建工作,從而促進高校快速健康的發展。